第二語言習得與教學 | 拾書所

第二語言習得與教學

$ 315 元 原價 350

內容簡介

本書一共分為十五章,不僅從年齡、行為、認知、教學法、語用、溝通、課室言談、閱讀、中介語、石化、社會文化、語言規劃、教育科技、漢學及教材等內容討論第二語言習得領域的本體論,也透過這些內容延伸出跨領域結合的當代應用與未來可能性。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謝 序/I
陳 序/III
主編序/V

第一章 第二語言習得的相關議題探討/鍾鎮城
介紹當代主流議題,同時說明作為一位華語老師,該如何觀察學生的第二語言習得現象
第一節 第二語言習得當代主流議題 002
第二節 華語課堂裡的第二語言習得現象觀察 011

第二章 語言習得與語言學習/鍾鎮城
解釋語言學習與習得的差別,同時說明這兩項概念在教學現場的應用
第一節 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之間的差別 016
第二節 華語課堂裡的習得與學習 021

第三章 第二語言習得的年齡因素/鍾鎮城
介紹語言關鍵期理論,以及說明關鍵期理論在華語課堂裡的應用
第一節 語言關鍵期理論的介紹 028
第二節 語言關鍵期理論在華語課堂裡的應用 031

第四章 第二語言習得教學理論的基本議題/鍾鎮城
分析行為學派與認知學派的主張與內涵,同時,示範此兩種學派主張在教學現場裡的真實應用
第一節 行為學派和認知學派裡的語言觀 041
第二節 華語課堂裡的行為與認知 048

第五章 第二語言習得與教學法的發展/胡依嘉
介紹歷來語言教學法可被賦予的新意以及幾類新興教學觀
第一節 常聽到的語言教學法057
第二節 資訊化教學環境中竄升的教學觀 064

第六章 第二語言習得與語用學/王萸芳
介紹語用策略,以及示範課堂裡的華語教學與學習策略運用形式
第一節 語用學理論背景與語用原則 079
第二節 第二語言習得與語用能力 083

第七章 第二語言習得的口語溝通與課室語言/鍾鎮城
分析言談行為中,口語與非口語溝通策略的差別,並示範師生課室言談的互動技巧
第一節 溝通行為與言談策略 095
第二節 華語課堂裡的師生言談和教學模式 098

第八章 第二語言習得與華語閱讀教學/曾金金
研究華語閱讀之認知過程,並探討其與華語閱讀教學之間的關聯
第一節 華語閱讀教學案例分析 109
第二節 結合聽說讀寫之華語閱讀教學設計 118

第九章 中介語與第二語言習得/鍾鎮城
介紹中介語理論的內涵,同時示範如何處理華語學習者的中介語現象
第一節 中介語理論介紹 130
第二節 華語學生的中介語現象處理 135

第十章 第二語言習得的石化與穩定化概念之爭/鍾鎮城
說明石化與穩定化概念的意涵,同時示範華語課室言談裡的學生錯誤處理技巧與策略
第一節 語言石化與穩定化概念介紹 144
第二節 華語學習者的偏誤與錯誤處理 149

第十一章 第二語言習得的社會文化因素/鍾鎮城、鄭琇仁
介紹社會文化理論,以及說明華語教師多元文化意識與態度對於教學形式影響的重要性
第一節 社會文化理論介紹 159
第二節 當代華語老師的語言與文化意識 165

第十二章 第二語言習得與教育科技/胡依嘉
介紹如何透過大眾化教育科技的運用以提升教學管理與學習動機
第一節 什麼是「教育科技」? 179
第二節 教育科技在語言教學上的運用 184

第十三章 第二語言習得與漢學/齊婉先
介紹國際漢學發展,同時說明歐美漢學界的華語文專業訓練與轉向,以及漢學家跨文化溝通的特徵與意義
第一節 何謂「漢學」? 203
第二節 國際漢學專業人士的華語文學...

自序/導讀

推薦序
謝序


鍾鎮城博士是我相識多年的學術界朋友,我們與多所大學的專家學者一起在亞洲推廣漢字學習。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曾多次合辦研討會和學術活動。兩所大學從研究和實踐兩方面探索中文作為第二語文與外語的教與學問題。

近日拜讀鍾博士主編的《第二語言習得與教學》一書,獲益良多。

首先,著作所提及的理論、議題和課堂實踐,不單能夠應用於中文作為第二語文與外語的教學,對於台灣的中文第一語言教學,也有啟發作用。例如:鍾博士提及有關「習得與學習的差別」概念,在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學習亦會面對相同的難題。對於零至六歲的兒童,在家庭的環境,不同家庭成員教導他們說話和中文,兒童在語境中習得中文;在幼稚園的課堂,幼兒教師根據課程、設計教材、教學法教導他們中文,兒童在課堂中學習中文。如何將語言習得和語言學習巧妙地連接,讓兒童最有效地學習,這是值得重視的課題。所以,本人亦建議小學語文教師和幼兒教師多讀這一本著作,定會得到很多啟示。

其次,著作所提供的新概念,亦值得語文教育專家參考。例如:鍾博士在第一章提及的議題一:第一語言、第二語言與母語。誠如鍾博士所言,「語言會因人的移動遷徙、使用習慣、能力消長及動機興趣等因素而有著動態性的改變,也因此會讓第一語言、第二語言及母語這三者之間的關係變得撲朔迷離。」這是一個非常新穎的理論,我們亦有同樣的經驗。根據我們研究香港非華語學生的學習,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作為第二語言,聽說讀寫的能力並不一定侷限於第二語言的概念。他們的口語能力可以是中文的母語程度,但他們的閱讀能力屬於第二語程度,而寫作則只有外語的水平。與此同時,一些非華語學生在小學初期是以中文作為第二語言進行學習,但如果能夠進行有效教學,他們的語言很快便可以達到中文第一語言的程度,可以轉移參與本地中文作為第一語言的學習。因此,傳統的第二語言觀念需要改變。

另外,一些中文教師在教導外國人學習中文,十分強調中國傳統文化,甚至要求外國學生背誦《三字經》、《論語》、《孟子》等,這些觀念不單不能幫助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更會摧毀學生的學習興趣。鍾博士等學者在第十一章提出的理念—「雙語與雙文化意識」,正可矯正這錯誤的觀念。

《第二語言習得與教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擴闊了我們語文教學的視野,把語文教學帶到更高的境界。著作的亮點很多,不能一一詳述。本人誠意推薦,希望語文工作者細心閱讀。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
謝錫金 教授

陳序

鍾鎮城教授主編的《第二語言習得與教學》這一本書,對於從事華語文教學的學者和前線老師,是非常寶貴的專業典籍。書中梳理了和當前華文作為二語或外語教學相關的重要議題,涵蓋一語、母語和二語的概念,語言習得和語言學習的理論,語用和二語學習策略,語言和文化的關係等。這些議題皆非語言教學中的新議題,對它們的討論已經有了相當長的時間,但本書的貢獻就在於對二語教學當中學術界經常討論甚至不斷爭論,且對於非應用語言學背景的二語教師不易理解的重要議題,從教學實踐出發,深入淺出地加以梳理,並清楚呈現。例如本書從九大因素闡述了第一語言、母語和第二語言的關係,協助讀者了解不能一刀切地對這些習以為常的語言教學概念作簡單劃分;又如本書作者簡明扼要地界定了「學習」和「習得」的概念,讓讀者較清楚地分清二者的差別;再如本書也為華語文教學同仁整理了語言習得領域的兩個主要學派的基本語言觀,即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