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Do you sometimes feel your expressions too formal
despite having no problem communicating in Mandarin with Taiwanese?
你是優秀的華語教師,
在尋找更貼近台灣人口語的華語教材?
你在找的就是《課本沒教的台灣華語句型50》!
★適讀程度
適合相當於台灣華語文能力測驗(TOCFL)基礎級、歐洲共同語文參考架構(CEFR)A2級程度之課堂或自學生使用。
★5個單元 X 50個句型
本書精選台灣華語中的50個口語句型及詞彙,依主題分類成5大單元,並以中英雙語介紹。這些所選句型及詞彙不限於學術界所定義「規範的台灣國語」,不一定收錄於一般中文教科書中,卻是在台灣使用最頻繁、道地的華語,適合基礎級以上的中文學習者,進一步認識台灣華語及台灣文化。
第一單元:台灣華語句式Part I: Taiwan Mandarin Sentence Patterns
第二單元:語氣助詞 Part II: Modal Particles
第三單元:流行語句型 Part III: Catch Phrase Patterns
第四單元:台語詞彙 Part IV: Taiwanese Morphemes
第五單元:外來語詞彙Part V: Loan Morphemes
★5大步驟 X 2大學習工具
本書用5大步驟帶領讀者學習50個句型,每個步驟皆以中英雙語呈現,並輔以「練習」及「音檔」2大學習工具,讀者可與5大步驟搭配學習,效果更加。
★全書50個句型皆以下列步驟呈現:
.步驟1:情境例句/原文例句
情境例句是用對話的方式呈現句型,模擬真實使用情況。唯「第三單元:流行語句型」收錄該流行語句型中,最先開始廣泛使用的原始句子。
例:
A:你怎麼還在用不能上網的手機啊?
B:就沒有需要「咩」。反正在家、在辦公室都可以上網。
A: Why are you still using a phone that doesn’t have internet access?
B: There is no need for that. I can access the internet at home and at the office anyway.
.步驟2:句型/結構說明
句型/結構說明是將同類的句子或詞彙拆解開來分析,而得到其組成的關鍵成份。實際使用的時候可以加上副詞、時間詞等等。
例:
S+咩。
.步驟3:用法/出處
解釋使用該句型的情況和意義,以及其他應該注意的事項。在第三單元中,則多補充介紹流行語的起源、背景,並提供兩個重點詞彙,幫助中高級程度學習者增加詞彙。
例:
「咩」用在陳述句尾來表示說話者聲明自己的看法,無論別人是不是贊同。因為是說話者自己的看法,所以主語如果是「我」往往省略不說,也經常和「就」或「就是」一起使用,來加強肯定的語氣。
.步驟4:例句
本書提供的例句有單句也有對話,包含邀請、道歉、打招呼、告別、感謝等等社交情境。例句內容能成為與母語者談論的話題,藉以促進中高級程度的學習者練習成段表達。
例:
A:你怎麼連這個都不會?
B:就第一次用「咩」。
A: How can you not know how to do this?
B: It’s just the first time I’m using it.
.步驟5:原來如此/你知道嗎
補充句型相關的語文知識或者是文化短文,也可以作為中高級程度的閱讀材料。
例:
「咩」的用法與另一個很常用的語氣詞「嘛」相當接近,這個語氣詞普通話也用。「嘛」也是附在陳述句末,表示事情就該這樣、理由很明顯,暗示聽話者應該認同,例如:「有意見就說嘛,你怎麼不說呢?」。
★與50個句型搭配使用的學習工具:
.工具1:練習
每三或四個句型之後安排一個綜合練習,解答列在附錄。每個練習的最後提供一個沒有標準答案...
作者簡介
蔡佩庭
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曾擔任美國德州休士頓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中文講師、大學進修推廣教育中文班教師、律師事務所中文班教師、以及Freeman Foundation德州中文教師培訓講師。教授過從初級到高級各個程度與不同年齡背景的學生。2015年獲選萊斯大學最受歡迎教師;2016年榮獲美國中文教師學會第二屆國際中文教學論壇最佳教學活動。
Peiting Tsai received her M.A.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from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in Taipei, Taiwan. She has been a teacher of Mandarin Chinese as a foreign or second language for more than fifteen years. She has taught all levels and to various background learners. One of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she designed was recognized as a “Best Teaching Activity” at the CLTA Secon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2016. Her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teaching language thr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