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資平到關永吉:中國新文學長篇小說百談 | 拾書所

從張資平到關永吉:中國新文學長篇小說百談

$ 320 元 原價 390

內容簡介

▍從《沖積期化石》到《貓城記》,從《財主底兒女們》到《子夜》,選取具代表性的近八十部作品,剖析一九二二至一九四九年間中國新文學長篇小說呈現的歷史樣態及文學意涵。

中國新文學肇始於一九一五年的新文化運動,自一九二二年出現現代文學第一部白話長篇小說:張資平《沖積期化石》,至一九四九年王林出版的《腹地》這段期間,共出版了新文學長篇小說三百餘部。

作為時代生活重要載體之一的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反映著不斷變化的二十世紀上半葉的時代訴求。《沖積期化石》將「人的文學」這一新文學的革命主張真切地落實在長篇小說,表現人面對命運與既有秩序的抗爭態度與不屈精神。「革命加戀愛」小說一度成為二○年代末三○年代初左翼文學的創作主潮,藉此可瞭解革命文學的書寫模式。《科爾沁旗草原》、《財主底兒女們》等作品更反映出三○至四○年代不斷上升的民族及階級矛盾。《戰血》、《大上海的毀滅》、《間諜夫人》等書則忠實記錄中國二十世紀上半葉那段戰火紛飛的時代。

本書選取新文學中具代表性的近八十部作品,以個案分析形式,分「文學‧時代」、「戰爭‧歷史」、「借鏡‧融創」、「傳播‧接受」、「文體實踐」及「文學徵文」六大部分,以圖文並茂的方式向讀者介紹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在一九二二至一九四九這二十七年間所呈現的歷史樣態及文學意涵。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序「秀威文哲叢書」/韓晗 
引言 

【第一輯 文學‧時代】
 《沖積期化石》:新文學第一部長篇小說 
 新文學第二部長篇小說:王統照的《一葉》 
 革命浪漫主義文學的濫觴之作:張聞天的《旅途》 
 張資平的代表作《苔莉》 
 《最後的幸福》:張資平小說的滑坡信號 
 孫夢雷和他的《英蘭的一生》 
 《老張的哲學》:寂寞之餘的收穫 
 一部不該忽略的長篇小說:談黃心真的《罪惡》 
 一個畸形的有違倫理的戀情故事:洪靈菲的《轉變》 
 章克標和他的獵豔小說《銀蛇》 
 《二月》:1920年代最出色的長篇小說 
 兩部表現南洋教育生活的長篇小說 
 楚洪的《愛網》 
 《地泉》:「『不應當這麼樣寫』的標本」 
 《貓城記》:老舍的轉向之作 
 《新生代》:活的歷史 
 端木蕻良的《科爾沁旗草原》 
 詩意的與感傷的:談《呼蘭河傳》 
 蘆焚‧師陀‧《結婚》 
 青春的詩:《財主底兒女們》 

【第二輯 戰爭‧歷史】
 《蝕》之思,《蝕》之惑 
 被魯迅誤讀的《大上海的毀滅》 
 東北抗戰文學的先聲之作《萬寶山》 
 《戰血》:血淚寫就的一部義勇軍抗敵史料 
 戰爭是可以感化人的:談歐陽山的《戰果》 
 《鴨嘴澇》:抗戰初期民眾覺醒的心靈史詩 
 報業人的小說:崔萬秋的《第二年代》 
 「被色情」的小說:談荊有麟的《間諜夫人》 
 《三年》:華北淪陷區長篇小說的破寂之作 
 《蘋果山》啊,蘋果山 
 《蓉蓉》:華北淪陷區最優秀的長篇小說 
 「古城文學家」趙蔭棠和他的《影》 
 吳調公‧丁諦與《前程》 
 《霧都》:陪都另類生活的歷史鏡像 
 《女兵自傳》是這樣寫成的 

【第三輯 借鏡‧融創】
 《飛絮》:張資平的「起飛」之作 
 天之故?人之禍?:談陳銓的《天問》 
 大膽的嘗試與最後的絕唱:談蔣光慈的《麗莎的哀怨》 
 《愛力圈外》:張資平的另一部改寫之作 
 《八月的鄉村》:中國的《毀滅》 
 《馬丹波娃利》與《死水微瀾》 
 康拉德的恩惠:《駱駝祥子》的影響探源 
 三讀契訶夫之後:談《寒夜》的師法與融創 
 
【第四輯 傳播‧接受】
 福緣與福分:魯迅與葉永蓁的《小小十年》 
 儁聞‧沈從文‧《幽僻的陳莊》 
 差點被「腰斬」的《家》 
 《子夜》的刪節本 
 「削除濟」與偽滿刪禁的兩部長篇小說 
 《駱駝祥子》的版次及其意涵 
 《綠色的穀》:險遭日偽查禁的鄉土小說 
 《圍城》出版初期的臧否之聲 
 《困獸記》的初版本與修訂本 
 寫什麼與怎樣寫:談柳青的《種穀記》 
 反常的與正常的:王林《腹地》的命運 

【第五輯 文體實踐】
 黃俊與他的《戀愛的悲慘》 
 抑鬱兒童‧愚昧惡母‧短制長篇:談超超的長篇小說《小雪》 
 一部對話體長篇小說:黃中的《三角戀愛》 ...

自序/導讀

現代長篇小說應該如何寫?現代長篇小說究竟有沒有統一的文體樣態?先驅者在努力嘗試著,實踐著。初期的寫作者並沒有明確的長篇小說文體意識,甚至以為一般的日記彙編成長的小說就是日記體長篇小說,有的作者以整體人物對話的方式構建長篇小說新文體,還有的作者嘗試以童話的文體續寫批判性的長篇小說等。30年代後,書信體小說蔚然成風,許多作者將書信有機地彙集在一起,穿插於一定的人物與情節,組構成一部書信體長篇小說,有的還頗有文學意味,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文體實踐潮。故而有的作者嘗試以文獻體的方式補充長篇小說的文體構成,有的作者以混合體的方式即將全書分為上中下三部,第一部是散文,第二部是書簡,第三部又是日記;或分為上下兩部,上部為書信,下部為敘述文體,拓新長篇小說的文體疆域。只是,這類文體實驗的失遠大於得。那麼,這一時期文體實踐的最大亮點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嘗試是什麼呢?是詩體長篇小說的實踐。典型的代表是廢名的《橋》。《橋》詩境,畫意,禪趣,交相輝映,相得益彰,開一代文風,對中國抒情小說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僅就長篇小說而言,蕭紅的《呼蘭河傳》、艾蕪的《豐饒的原野》以及孫犁的《風雲初記》等,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美麗的風景。當然,如何以詩的方式藝術地精湛地構建以敘事為主體的長篇小說,需要長篇小說家不懈的探索。

同樣,在1922-1949年間,不同組織與機構還舉辦了大量的長篇小說徵文活動,對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復興與發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從最初創造社的長篇小說徵文到之後的良友、文協徵文以及個人名義舉辦的「朱胡彬夏文學獎金」等,都對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當然,30年代後,在東北淪陷區與華北淪陷區,日偽統治者也先後舉辦了多種形式的長篇小說徵文活動,也評選出了幾部獲獎作品。但客觀地說,這些作品除個別小說外,大部分作品均是替日偽統治者塗脂抹粉之作,是典型的漢奸小說,是特定歷史階段即生即滅的藝術泡沫。不過,它們作為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應為人們所探討,為歷史所總結。這也是我們專列「文學徵文」為一板塊的重要原因。

所有這一切,構成了中國現代長篇小說歷史長河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也反映了中國現代長篇小說演變發展的基本史貌。也因此構想,本書選取其中有一定代表性的近八十部作品,以個案分析的形式,分「文學‧時代」、「戰爭‧歷史」、「借鏡‧融創」、「傳播‧接受」、「文體實踐」及「文學徵文」六個板塊,以圖文並茂、返歸歷史現場的方式,向讀者介紹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在1922至1949這27年間所呈現的歷史樣態,所走過的歷史道路,所彰顯的審美意涵。在介紹過程中,筆者力求點面結合,雅俗共賞,為學界也為收藏界及廣大文學愛好者提供史的印痕,美的啟迪。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具有某一特質的文學作品不獨是該板塊的這幾部作品,只是為了更好地使讀者瞭解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發展全貌,也為了全書各章節的相對均衡,筆者將其分置於相應的板塊中了。如果讀者朋友們能從中窺一斑而知全貌,那我的努力就沒有白費。

【序「秀威文哲叢書」】

自秦漢以來,與世界接觸最緊密、聯繫最頻繁的中國學術非當下莫屬,這是全球化與現代性語境下的必然選擇,也是學術史界的共識。一批優秀的中國學人不斷在世界學界發出自己的聲音,促進了世界學術的發展與變革。就這些從理論話語、實證研究與歷史典籍出發的學術成果而言,一方面反映了當代中國學人對於先前中國學術思想與方法的繼承與發展,既是對「五四」以來學術傳統的精神賡續,也是對...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