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學 | 拾書所

紐約學

$ 323 元 原價 330

內容簡介


也曾愛上紐約的文青導演 傅天余 專序誠心推薦



作家、老紐約、知識分子 伍臻祥 會心一笑推薦



 



對生活在當代社會的知識分子而言,



「紐約」是一門值得在大學裡開課的學問。



 



這不是一本旅遊書,而是一本生活書,



讀了這本書不會讓你想去紐約旅遊,



卻會像是真正在紐約生活過,而且是好多年……



 



這不是一本觀光手冊,這本書甚至批評時報廣場空洞、威廉斯堡虛偽;這也不是一本餐館指南,這本書甚至對紐約千萬商家名稱隻字未提--當今社群媒體發達,這些「資訊」根本無消重複出版成書,只要使用網路搜尋幾個關鍵字,彈指就能查出如何從甘迺迪機場搭地鐵進城、哪一家早午餐的班乃迪克蛋做得最好。



 



本書命名為「紐約學」,絕非要以權威之姿領導讀者詮釋紐約;反之,本書期盼集結眾人的力量將紐約當成一門學問研究:大蘋果之所以迷人偉大不只因為有無與倫比的建築橋梁和大排長龍的美食甜點,這座城市更是許多都市問題、文化表現、人性明暗的縮影,值得更深層的解讀與評論。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黃致鈞

臺北人,紐約客。從小以藝術與空間感見長,大學卻主修寫作批判的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後又取得量化實證的紐約大學政治經濟學碩士,現替英國老牌雜誌撰寫研究報告維生。自許成為知識分子,以四海為家。
賜教信箱:[email protected]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



自序



 



part 1



金童



三不管地帶



小東京



村子裡的跨國企業



西四街與布里克街



克里斯多福街



雀兒喜男孩



K-town



百老匯



東96街



嬉痞客



 



part 2



地鐵社會學



地鐵奇遇



街頭奇遇



街頭對峙



行人最大



計程車政治學



長翅膀的老鼠



 



我的曼哈頓概論



 



part 3



族群分工



獨立咖啡館經濟學



變臉店員



別說中文



大圓桌



初次約會



 



part 4



哈德遜河岸慢跑



法國女子的咖啡館



法國男子的咖啡館



盧老闆的中國快餐館



威爾桑莫



管理員沃德先生



偷報賊



 



甜酸大蘋果


內容試閱

彼時的城市,此時的人生

事情是這樣的。

上世紀九零年代我在紐約讀研究所,那時網路初興,還沒有臉書,沒有line,人們還讀很多小說,我在NYU附近靠第六大道的克里斯多福街上一棟搖搖欲墜的十八世紀老屋,租下一間兩坪大小、地板傾斜的閣樓,在那裏讀書窩居了三年。

那是撥接網路的古早年代,我跟隔著太平洋的情人靠寫mail,用messenger聊天,約好時間打很貴的國際電話,成本很高的維繫著遠距愛情。那時我仍是個懷有文學夢的女青年,相信寫下來印成字才是保存記憶最穩妥的方法。於是畢業前以結案報告的心情寫了一本書,關於那些發生在格林威治村的故事,出版了結,然後投入生活與生存的遊戲至今。

果然我是對的。

前陣子好友突然臉書敲我,說認識一個年輕男生聲稱受我多年前那本書影響(天啊不是絕版很久了?!),去了紐約,進了同一間學校念書,也住進了我當時住的西村。

於是約了一場輕鬆的網友見面會,在富錦街小餐館吃飯聊天,席間我不停張大嘴,訝異早已印象模糊的昔日生活片段,在這個年輕男生腦中以清晰無比的HD畫質被保存著。我簡直快哭了,真感動有這樣一顆年輕聰明的高品質硬碟,幫我這健忘的人記住了那段美好的時光。

更訝異的是,男生說他也寫了一本關於紐約的書。

於是我讀到了黃致鈞的這本紐約學,一本因為我多年前寫的書而出現的另一本書。作為他口中的書寫啟發者,我深感害羞與榮幸。

紐約作為文青的終極夢土,是那個時候年輕的我專注熱戀的對象,我發動所有神經專注的深入它體會它,然而畢竟只是暫時的地址,緣份結束後內心並沒有太多眷戀。這些年來我其實只有重回紐約幾次,都是因為工作的短暫停留。

定居台北的這些年,除了工作必須的移動,我的宅女台北生活差不多只有兩條街,富錦街與赤峰街。

讀著屬於致鈞的紐約故事,有熟悉有陌生,如今人們對於紐約的心理距離,以及對紐約的想像,肯定已經跟當年的前網路時代完全不同了。但我赫然發現,這些年來我其實繼續過著與紐約時代很像的生活。自己所選擇的幾處生活居所富錦街赤峰街,氣氛也與那時住的西村愈來愈像---濃厚生活感、有意思的小店、可以待很久的咖啡館、要爬樓梯的老公寓,當然還有因為年輕雅痞熱愛而不斷上漲的房租。恍然大悟,其實我最鍾愛的正是彼時那樣的生活,紐約格林威治村的日子,就是我經歷過生活最好的樣貌。那時的情緒都已代謝掉了,記憶也只剩模糊的氣味,然而有什麼永遠在身體裡留了下來。

無數個年輕的身影經過又離去,紐約是由無數這樣的記憶堆疊而成,一轉身,自己的青春也成為那個偉大城市牆角的一小塊磚。而我真開心有人還用這種古典美好的形式,繼續述說這個城市的故事。我相信致鈞以文字留下的記憶,某一天也將會有另一個人跟著他的細膩書寫,去尋找屬於自己的紐約。

於是可以狡猾的想,暫時的地址將成為永恆的眷念,而我將永遠不離開西村。

傅天余
2015/10/22 台北

小東京

歷經重重關卡,她,終於如願以償頂著「遠赴紐約攻讀碩士」的頭銜來到這座都市叢林。這不是她首次負笈紐約,幾年前打著遊學練英文的名目初踏大蘋果時,她即明瞭留學美國別無他城。

這座五光十色的城市能給予求學之外的物質享樂和視野拓展。

她,記得那天從語言學校下課後,當...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