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以前的你很看重自己,直到遇見了那個人,
你會覺得,你的生命只是為了成全他。
●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首獎最年輕得主林秀赫最新小說集
●收錄第十屆金馬電影學院作品〈冰箱〉改編原著
●〈深度安靜〉──即將翻拍電影
●〈房間的禮物〉〈一個乾淨明亮的廚房〉──已授權電影
作者簡介
目錄
/
宇宙那遼闊無止盡的空間,
是人生中最大、也是我所知的唯一的背景。
所有的故事,無論真實或虛構,
我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都在這「全幅背景」中上演。
/
內行星篇 ▌
☉ 太陽〈太陽王〉
兩個擁抱的成年人之間,引力大約只有一張兩毫米見方紙屑的重量。
☿ 水星〈冰箱〉
把所有痛苦都關上。
♀ 金星〈房間的禮物〉
鑰匙圈搖曳著悲傷,我為什麼還困在這房間出不去?
⊕ 地球〈他們都去過羅斯威爾〉
我的心魔一定是外星人,正因為地球讓我覺得孤單。
☽ 月球〈一個乾淨明亮的廚房〉
月球每年以三點八公分慢慢遠離我們。今天,他們的午餐已經稍微延遲了。
♂ 火星〈繁花僧侶〉
乾脆變成植物吧,沒聽過植物有那可怕的業障。
外行星篇 ▌
♃ 木星〈盛夏盛開的亞細亞〉
我總是孤獨的看著別人,有一次看著你,發覺自己不再孤獨了。
♄ 土星〈不可思議的左手〉
人是怎麼變老的?我只能笨拙地透過自己身體的感受來理解。
♅ 天王星〈五福女孩〉
真正的我們,還藏在那個真實宇宙的某個深處。
♆ 海王星〈猴子米亞〉
她睡眼看向他說的地方,是伯斯簡單又美麗的天空。
♇ 冥王星〈深度安靜〉
妻子過世之後,他常夢見自己在冰封的南極大陸尋找企鵝。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名家評論——
王德威‧林宜澐‧林黛嫚‧來穎燕‧季季‧郭強生‧蔡素芬‧盧郁佳‧蘇偉貞
好評推薦——
林餘佐‧陳德政‧連俞涵‧黃麗群‧蔣亞妮
【名家好評】
▍林黛嫚‧評〈盛夏盛開的亞細亞〉
本文情節豐富,藉由兩代祭師的生活與人生際遇,詮釋擁有處理族人生死問題的巫婆,卻不能操控自身的人生處境,全文濃濃的異族情,頗具閱讀趣味,對於巫婆面對感情糾葛的心理刻畫也頗深刻。
▍蔡素芬‧評〈盛夏盛開的亞細亞〉
故事複雜精采,敘述語言具風格,書寫巫性與人性的掙扎,在平埔族女巫文化的精神與現實的懷疑空間裡,闢出一個感人的生活化故事。
▍季季‧評〈不可思議的左手〉
這篇小說寫得「四平八穩」,也就是它內容講的左右平衡。它的時代對比,角色、環境的對比與失衡的問題,小說裡頭的鋪陳過程都很有趣味。這個作者很誠懇平實的表現手法相當可取,不會刻意尋求某些詭異突兀的技巧,也具反省的觀照,寫到臺北或說整個臺灣的描述,有把現實提升到象徵的高度,是水準以上的作品。
▍蘇偉貞‧評〈五福女孩〉
〈五福女孩〉寫高雄五福路女孩小佟,自出生成長小學國中高中大學,輻輳出一張親情愛情人生及城市地圖誌,不僅豐富了這條路,也成為平凡人生最美好的注記。其中最關鍵的情節,五福路底中山大學時期,小佟認識了一位喜歡輪子和移動也住在五福路上的男孩,男孩後來搭最大的輪子——飛機離開,也導致小佟他嫁,改變了小佟永遠住五福路的命運。作者淡墨著色,觀察與文字皆細膩流暢,寫出了文學性。
▍林宜澐‧評〈深度安靜〉
作者的文采很內斂,沒有「腔」。第一次看完時,真的很喜歡這篇。它讓我想起法斯賓德一部極枯燥的電影,在最後五分鐘以爆炸性的方式收尾。電影前頭的低調,跟這篇敘事的壓抑很像。
▍郭強生‧評〈深度安靜〉
本篇作者相當深刻而細膩地處理了悼亡後的悲傷與憂鬱這個主題。伴侶親人的死亡,讓活下來的人不僅得面對失去之痛,還有整個生活開始失焦,甚至對原本相信的生命意義也產生懷疑。〈深度安靜〉呈現了這個複雜且深層的療癒過程,看似平鋪直敘,卻在安靜平穩的文字中揭開了現代人無法言說的某種困境——當生活中人與人的關係被數位科技一步步代換,在最需要人性溫暖來療癒的時刻,恐怕只能陷入無言的「深度安靜」。而這篇作品的成功之處,便是避開了直接的心理描寫,而是以主人翁仍得面對的「正常」生活,反拓印出他在壓抑隱藏的孤獨悲傷。尤其是以職場數位化後面對的工作性質改變,對照著喪妻後與岳父仍得同一個屋簷下的尷尬,更具深刻的倫理啟示。上司曾告知主人翁,「銀行是一種行為,而不是一個地方」,是不是也同時...
內容試閱
/
她一直沒有見過路的盡頭,
沒看到盡頭的時候,
人很容易想要探索。
/
小佟是個「五福女孩」,大家也都這麼稱呼小佟。
一九八八年五月,小佟出生於高雄。她的父母在五福路上開了一家清粥小菜便當店,截至目前為止,小佟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這條五福路上度過。
她人生中第一個記憶來得很晚。
七歲時,小佟在五福路上的玫瑰聖母堂附設幼稚園,首次感覺到世界的存在。但又過了好一段時間,她才慢慢發現自己原來身處這個世界之中。記得那天在美麗的教堂前,她穿上畢業服,第一排端正坐好,準備拍照。當時陽光很強,加上許多小朋友和她並排在一塊,她覺得自己好像看到五福路上柏油的熱度,就是看過去有點兒彎曲的空氣。她的幻覺正在冒煙。幸好一旁港口的風,徐徐吹來,小佟涼爽地看往港口的方向,卻忘了面對鏡頭。
幼稚園的畢業照就這樣拍了下來。
那年,她從愛河左岸的玫瑰聖母堂,改到愛河右岸不遠的忠孝國小就讀。
忠孝國小是一間小而精巧的學校。雖然國小的正門是在大智路上,但她每天早上都是從五福四路九十九巷的側門走進去。她沒有從前門出入的經驗,也完全想不起那間學校大門口的樣子。六年的小學時光裡,她每天往返這條小巷兩次,對巷子內每一戶的車子、盆栽、招牌、冷氣,都記得十分清楚。這條小巷子裡,沒有哪件東西移了位子,能逃過她的眼睛。
由於巷子口的九十九號和九十七號,都是鐘錶行,小佟從小就把這條小巷看作是一條時光小徑。之後,每當她感覺遺落了什麼的時候,就會再回到這條小巷——只走一回而且不能夠逗留。
如同白駒之過隙。
將五福路連貫通過愛河出海口的,是高雄橋,也是愛河下游最後一座橋。兒時,小佟一直在橋的兩邊往復織錦,建構起她的小小世界。偶爾,她也嚮往一座橋以外的宇宙,然而父母從不休假的便當店,讓小佟鮮少有向外探索的機會。
那時候,小佟還沒想過這條五福路究竟有多長。她從未到過這條路的任何一端,每天放學,只會沿著馬路走回家。她一直沒有見過路的盡頭,沒看到盡頭的時候,人很容易想要探索。當這種心情萌生時,她會主觀地認為這是一條沒有終點、無止盡延伸的道路,可以從路的這頭向右繞了地球一圈之後,再從路的左邊出現,一樣都回得了家。也許這段旅程會花很長的時間,但理論上是這樣沒錯。
「為什麼沒有標出五福路呢?」
她第一次轉動小學教室裡的地球儀,心中不免這麼想。
又過了幾年,她進入五福國中。這是父親的意思,主要考量到升學率。
記得五福國中的第一堂課,老師請同學一一起立自我介紹。輪到小佟的時候,她說她家住在五福路,接著說自己讀哪間幼稚園,來自哪間國小。導師很快發現這些學校的地點也都位於五福路旁,反而沒要小佟坐下,而是問小佟:
「『五福』這個詞,出自《尚書》。」導師說完,轉身在黑板上寫下,「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好德、五曰善終。」她一停筆,就要小佟解釋五福的意思。
「長壽、富貴、健康,好德是,好德是,好德……」小佟的聲音越說越細。
「還有誰知道嗎?」導師請小佟坐下,改問其他同學。
小佟忘記後來是否有同學回答出這個問題,她的國中記憶就這般定格,持續停留在那說不出話的窘境之中。往後三年,如果得做個比喻,那也只能說她每天的生活就像在勉強地爬格子前進,且依稀伴隨著一些緊密的課業壓力。總之,國中的日子也就這樣迷迷糊糊地過去了。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