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萊仙山【春遊記+悲情夢 錄影帶雙封面盒裝套書】(雙冊) | 拾書所

蓬萊仙山【春遊記+悲情夢 錄影帶雙封面盒裝套書】(雙冊)

$ 750 元 原價 1,000

內容簡介

『Hi~ 你也想加入我的蓬萊美眉共和國嗎?』

~蓬萊仙山~
※台灣電視史上一則被遺忘的荒謬怪奇故事※
倪瑞宏【藝術本】 VS. 黃郁仁【文史本】  
聯合主演
———藝術文史B級片———


「然後我們聽到了關於『佛光旅行社』、『大享台語好萊塢』、『連合會蓋台』、『蓬萊仙山電視台』、『許曉丹伊甸園婚禮』……種種聽起來十分磅礡卻又不曾被歷史記載的故事,整理資料時我都陷入一種奇幻的情緒之中,懷疑這一切真的是真實的嗎?」——作者    黃郁仁

「我想用懷舊的老靈魂仙女人設,去操練處在這速度過快的時代裡,我們該如何與過去共存的一種方法?以及我想知道為什麼,我會如此著迷於想找回上世紀的生猛氣息?那我們現在又是如何失去它?還是那只專屬於某些特定台灣阿伯內心的中二魂?」——作者    倪瑞宏

※隨書附——
◆「蓬萊仙山大事紀時間軸」精美拉頁
◆〈蓬萊午夜秀〉隔離在家仙女拉頁
◆蓬萊仙山人物關係圖
◆蓬萊仙山地圖

仙女藝術家倪瑞宏和熱血文史青年黃郁仁,深入探訪已消逝的蓬萊仙山電視台幕後祕辛!曾風光一時,掀起各種低俗文化現象的蓬萊仙山,當年為何被勒令停業?透過藝術畫作,透過文史田野調查,兩位作者共同為你揭開蓬萊仙山的前世今生,這個台灣電視史上被遺忘的一則荒謬怪奇故事!

《蓬萊仙山》套書包含:作者黃郁仁理性爬梳的《蓬萊仙山‧春遊記》(Ⓐ冊【文史本】),和藝術家倪瑞宏情感奔放的《蓬萊仙山‧悲情夢》(Ⓑ冊【藝術本】),ⒶⒷ兩冊可互相參照、交叉比對,猶如解謎般的閱讀體驗,真相會一層層地浮現,是探索蓬萊仙山過程之一大樂趣。

《蓬萊仙山‧春遊記》簡介:
「謝謝觀眾長久以來的支持,我們不會放棄!」
「倒數最後10秒!」
「3……」
「2……」
「1……」

凌晨12點,電視螢幕一黑,蓬萊仙山悄然殞落。

經歷換照風波重創,蓬萊仙山電視台2011年關台,創辦人莊添光逝世近10個年頭之後,熱血文史青年黃郁仁,自告奮勇地加入仙女藝術家倪瑞宏的行列,進行了關於蓬萊仙山電視台的田野調查。這個看似台灣版《AV帝王》的故事,是電視史上一塊消失的神祕拼圖,他拾落遺失的部分,想盡辦法要將它拼湊完整,瞭解那個在記憶中獨樹一格的蓬萊仙山到底經歷了什麼——「佛光旅行社」、「大享台語好萊塢」、「連合會蓋台」、「蓬萊仙山電視台」、「許曉丹伊甸園婚禮」……種種聽起來十分磅礡卻又不曾被記載的歷史,蓬萊仙山的前世今生,都讓他在整理資料時陷入一種奇幻的情緒之中,懷疑這一切真的是真實的嗎?

《蓬萊仙山‧悲情夢》簡介:
「這裡是我過去所想的仙境嗎?
是我想追尋的台灣壞品味產地嗎?
打破了原本純粹獵奇觀眾的位置,
一下把我帶到毫無招架的現實,
這整個過程其實是一場消亡的悲情夢吧?」

2014年,仙女藝術家倪瑞宏在《蓬萊仙山辦事處》個展,探討《山海經》中描述的蓬萊仙境,與台灣實際存在過的「蓬萊仙山電視台」兩者間的差距。從過去對蓬萊仙山的想像,到8年後實際進駐高雄進行一年田野調查,她的視角從過去的遠眺,進而拿到入山許可證,自此沿著崎嶇山路,遇見沿途點燈指引的智者們,一點一滴地將蓬萊帝國的面貌重新拼湊回去。這個過程就像一趟仙山之旅,她將所見所聞通通記錄下來——創辦人莊添光的大樹家鄉、仙女先鋒許曉丹、大享錄影帶台語片研究、後蓬萊仙山AV現場直擊……她抵達仙境了嗎?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倪瑞宏

《蓬萊仙山‧悲情夢》作者

○民國79年生
○台北市文山區人
○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
○《仙女日常奇緣》作者
○從事視覺藝術創作10餘年,曾獲桃源創作獎、台南新藝獎、美術創作卓越獎、台北美術獎入選、2021台北國際書展非小説類大獎入圍、ONE ART 藝術台北新賞獎。
○獲選2021天下雜誌「不再悲情、敢於選擇的90後」人物
○現全職賣畫維生的認證「仙女藝術家」,偶爾也寫點稿。

IG@juihungni
FB@itnothrdtosee

黃郁仁

 《蓬萊仙山‧春遊記》作者
 
對台灣史有莫名喜好的業餘文史宅。

閒暇之餘發起台灣城市主題地圖及台藝復興等自己覺得好玩的計畫。自告奮勇加入探勘「蓬萊仙山」之旅,看到峰頂的奇幻風景以後覺得不能只有我看到,於是一不小心把事情越搞越大,正在煩惱該怎麼負責。

 

譯者介紹

目錄

《蓬萊仙山春遊記》目次
「蓬萊仙山大事紀時間軸」拉頁
推薦序  「國王的新衣」與受傷的心    蘇致亨(《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


1  【蓬萊之始】
「賣藥……是這麼有前途的嗎?」
少年眼中散發著光,不敢相信地看著眼前從發生到結束,不過一個小時的時間,手裡已經多了一疊新台幣。

2  【在佛光下旅行】
這天以後,佛光旅行社成為了台灣第一家在電視買廣告的旅行社,「南台灣的旅遊專家」口號透過家家戶戶的電視機播送出來。

而那位拎著皮箱的客人成為了台視業務部口耳相傳的傳奇。

3  【黑盒子娛樂派對】
直到1985年末,三立影視有限公司推出了《豬哥亮的歌廳秀》錄影帶,紅遍大街小巷,奠定了豬哥亮一代綜藝天王的地位。

出獄後的莊添光看到這番光景,也只能感嘆造化弄人。

4  【寶島電波攻防戰】
吳樂天與莊添光兩個由王祿仔出身的行事風格,讓社會始終搞不清楚他們話中有幾分虛實。
30年後想查明真相的我們,也是好幾次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完全可以體會當時政府處理這兩顆燙手山芋的無奈。

5  【打造海上的島嶼】
台灣在莊添光的想像裡,就是一座神奇的海上仙山,這座仙山裡有許多人們尋尋覓覓許久的寶藏。
如果你走馬觀花地經過,那些節目也許就像路邊野草,理所當然地被冠上低俗之名。

6  【用奶頭對抗拳頭】
「一個女性,用自己的身體來獲取政治權力,這難道不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嗎?」
「如果這件事成立,那麼全天下的男人都是不道德的。」

現在的我們,可以接受脫衣作為一種言論自由了嗎?

7  【蓬萊仙山的日常】
蓬萊仙山經常因為節目清涼而收到新聞局的罰單,莊添光對此也是相當...

自序/導讀


訪談那天,我來到郁仁的租屋處,背脊僵直緊張地坐在他超難坐的沙發上,兩個人屏氣凝神,一起打LINE電話給這位先生。因為網路不穩,經常收訊不良,我的聽覺必須比平時更專注,但很快就開始精神疲乏(本來我的物理就爛,對受訪者口中講的電波發射原理更毫無概念),差一點就睡著。

好不容易終於聊到關鍵的電波蓋台行動,對方卻說那天他其實並不在現場(?),但他記得那個干擾電波,只在李艷秋播報的新聞畫面角落發出「哺茲」兩聲(??),那一點點的白色干擾雜訊,完全不影響正常收視,一般人更不會察覺,至於到底有沒有用「吳樂天講古」的畫面成功蓋台,他則完全忘記(???)。

天啊?!聽到這時我整個人都醒了,心中突然湧現一股強大的怒氣和失落感,氣自己為什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在這群讓我心生挫敗的「王祿仔」阿伯身上,我身心俱疲地離開郁仁住處,想執行計畫的行動值更瞬間降到只剩5%。

隨著熱血和行動力100%的郁仁,在他採訪和寫稿的工作迅速達標後,更開始積極地規劃這計畫的行銷方案,反觀我的速度卻越變越慢,還被當時合作的一間畫廊調侃,說我幹嘛去搶文史作家飯碗,然後交給他們的訂製畫卻畫得很糟(唉),這樣要怎麼成為未來藝術大明星?

我的腦袋到這就停擺了,甚至發現自己一點都不在乎這群阿伯的豐功偉業,電視台帝國怎麼發跡、殞落、是否媲美台版《AV帝王》……就算我明白了也跟我的未來人生無關,但偏偏我又答應郁仁要一起完成這個計畫,也一起和出版社簽約要將蓬萊仙山計畫出版成書(還要辦一檔展覽),就這樣我陷入無生產力想到就哭的騎虎難下窘境,這狀況整整持續了3個月……



我需要重新找回做這件事的意義,我發現,必須要先拋下想捉住歷史真相的執念,回到純粹視覺和親臨現場的感受,我必須冷靜思考,思考自己到底想要從這個計畫中得到什麼?我們該如何面對過去這一段不曾被重視的歷史?重現它?傳奇化它?或是當成垃圾掃到角落冷漠地處理它?

最後,我選擇去經歷它。那就先回到莊董的家鄉去晃晃好了。於是我按圖索驥,照著訪談時聊到的地點,還借了「大樹文史協會」前理事長柯武村老師編的3本《大樹文史劄記》手冊,安排一趟3天2夜的大樹旅行,除了想看莊董的童年成長環境,我也同時思考怎麼以交錯過去與現在的方式書寫。

即便2020年代的大樹和1960年代的大樹已經是完全不同面貌,但親眼目睹還是讓先前在訪談中提過的大樹場景一下就鮮明了起來,尤其是聞到4月天裡從鳳梨田飄出的果香氣,還有佛光山「朝山會館」走廊紅地毯的灰塵味,都令我心情激動,此刻的我,彷彿就跟我採訪的這群阿伯們一樣,活在他們曾經歷的那段歷史時空當中,我感覺自己終於來到真正的蓬萊仙山上了,我將這過程記錄在本書的第1部份。

第2部分是關於蓬萊仙山電視台最傳奇的主持人「許曉丹」的故事,她是我在規劃自己「仙女藝術家」生涯時,在網路上偶然搜尋到的前輩先例,當時甚至不敢相信在我出生前,台灣曾經有過這麼一位撼動政壇的國家級辣妹。2020年某次機緣,我和《鏡週刊》記者鄭進耀一起去高雄拜訪她,她大方地送我兩大本精裝超重的全彩畫冊,並熱情邀請我參加她的畫會聯展。曉丹年輕時就是媒體話題女王,她的相關報章雜誌資料龐大到讓人頭暈,加上至今她在還持續生產各種記錄人生的相片文集,為了不累死自己,我只聚焦在1997年時,蓬...

各界推薦/推薦序

專文推薦

◆「國王的新衣」與受傷的心 by  蘇致亨
「這是我近年的非虛構寫作心頭好:一位熱血少年和一位下凡仙女,聯手寫出以蓬萊仙山董事長莊添光為中心,戰後台灣史一段最B級的傳奇經歷。無意間闖進這研究領域的他們,在我看來,交出了非常不得了的作品,不只戳穿台灣史研究的新衣,喚醒了夜貓族惡品味的集體記憶,也勾引我們的心。」

◆「看見」一個自己以外的存在 by  汪正翔
「我記得小時候從第四台看見『蓬萊仙山』的算命與辣妹歌舞,儘管我覺得非常荒誕,但是我並沒有真正『看見』他們,因為我毫不遲疑地認定他們是台灣本來就有的低俗文化。直到我閱讀《蓬萊仙山》,我才真正意識到,那是一個我完全無所知的世界,在這個荒謬感迸發的瞬間,我開始看見了這些人。」

◆Toxic Veins毒脈(版主)◆王師(電影人)◆李屏瑤(作家)◆汪正翔(攝影師、作家)◆但唐謨(影評人)◆曾郡秋(台灣好色主理人)◆詹巽智(詹記麻辣火鍋二代目)◆鄭進耀(記者、作家)◆盧慧心(作家)◆謝佩霓(藝評家、策展人、作家)◆蘇致亨(作家)◆蘇匯宇(藝術家)……………………………………………………………………一致推薦(按姓氏筆畫排序)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