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海小鯨 | 拾書所

冰海小鯨

$ 198 元 原價 250

內容簡介


乘著極光的祝福,我把這一生渡過的海都讓給你──

卡魯克的海,從現在起就是塞特羅的海了。

你要維持抹香鯨的榮光,當個英勇的鯨魚王!





少年抹香鯨如何克服重重考驗、完成心靈壯遊?

兼具文學性、知識性與生態觀.最激勵人心的成長小說



抹香鯨塞特羅在月神和海風的見證下誕生,等到他的胸鰭和尾巴夠強壯了,便跟著爸爸遠渡險惡的巨浪海,到達南冰洋。歷時五個月的艱辛壯遊,使得小抹香鯨的身體和意志力都鍛鍊得更堅強。而他即將延續父親的意志,傳承抹香鯨的榮耀。



本書特色



一場挑戰自我的壯遊

一段父子交心的旅程




◎ 榮獲日本野間兒童文學獎

◎ 什麼是「龍涎香」?鯨魚真的會噴水嗎?鯨魚愛吃什麼?——了解鯨魚習性、生態的極佳入門書

◎ 兼具文學性、知識性與生態觀

◎ 溫馨父子情 + 勵志成長故事

◎ 網友懷念絕版經典好書



名人推薦



《冰海小鯨》用生動且擬人化的描述,讓大人與孩子都可以從這個精采的故事中關心鯨魚,進而關心這個看似廣闊卻又脆弱的海洋。——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一本好書必須是文字和插圖都正確,站在事實基礎上,刺激讀者想像力、並且能激發求知慾。《冰海小鯨》正是具備這些要素的好書,所以受到讀者的喜愛和動物學家的推荐。—張東君(科普作家,本書審訂者)



本書透過鯨魚生態的書寫,描述在成長的旅程中,逆境與挑戰帶來了承擔的智慧和無畏的心靈。全書壯闊優美,是開啟少年心靈的最佳讀物。——徐國能(作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列)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香川茂 (1920~1991)

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兼教育評論家,曾擔任中學教師及校長,兼事寫作。

創辦並主編《中學生文學》月刊,致力於語文教育。

著作等身,其中《冰海小鯨》獲野間兒童文學獎(1967),《高空一萬公尺的彼方》獲小學館文學獎(1980),其他作品有《蒙古包的少年》(1966)、《我是虎鯨》(1974)、《飛機之神》(1975)、《消失在火中的神牛》(1989)等。

審訂者簡介

張東君


臺灣大學動物研究所畢業、日本京都大學理學研究科(動物學)博士候選人。科普作家、推理評論家。著 / 譯作超過百本;《冰海小鯨》是童年愛書之一。現任動物園基金會祕書組組長。
譯者介紹


余阿勳



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碩士。曾任東吳大學講師及《中國時報》駐日東京特派員。



林宜和



臺灣大學法律系畢業,美國杜克大學比較法學碩士,日本白百合女子大學兒童文學碩士。旅居日本多年,從事兒童文學研究、翻譯和寫作。現為日本兒童文學者協會會員。


目錄


1  月光下的誕生

2  不打不相識

3  展開壯遊

4  暴風巨浪

5  藍色旅館

6  極光的祝福


自序/導讀


導讀



一本讓你愛上鯨魚的好書          




《冰海小鯨》是我小時候很愛的一本書,也是爸爸買給我的第一本中文書(因為他出國開會回來通常是買外文書給我,不管我看不看得懂)。



《冰海小鯨》會吸引爸爸的主要原因,我想是因為它是一個關於「海洋」、「鯨魚」、「生態」的故事。爸爸是研究海洋魚類的學者,這種主題原本就會吸引他的注意。但是要讓他願意把書買回家,最重要的因素在於:「書中有關動物及生態的敘述很吸引人。」



翻譯最重要的原則是「信、達、雅」,這項原則在寫作科普文學的時候更是重要。「科普」就是「科學普及」的簡稱,而科普文學的主要目標就是將社會大眾 (誤)以為艱深困難的科學知識,轉化成一般人都能理解的文字,也就是將專有名詞、術語「轉譯」成白話文。所以,科普文學的正確性——「信」——是最重要 的。讓讀者看懂,以讀者能了解的方式做解釋,讓讀者能夠吸收知識才算是「達」。文筆流暢且兼具文學性,則是「雅」。《冰海小鯨》就是達成這三大要素的一本 好書,讓它成為經典的少兒科普文學。



從書名不難猜到,這是關於一隻小鯨魚塞特羅的故事,從牠媽媽瑪莉娜的生產講起,直到塞特羅跟爸爸一起遠渡南冰洋,而後發生意想不到的轉折……(不過, 我長大後才知道,其實鯨魚爸爸就跟熊爸爸、象爸爸一樣,都是在交配過後就離開,並不會像故事中這樣守護家人,還留下來照顧隔好多個月之後才出生的幼鯨。塞 特羅的爸爸其實就像是大自然的化身,讓塞特羅接受各種考驗。)



鯨魚分為「鬚鯨」跟「齒鯨」兩類。鬚鯨沒有牙齒,進食時是用嘴裡的鯨鬚濾食;齒鯨則是用牙齒咀嚼食物。鬚鯨的鯨鬚就像篩網,在水中撈過、把水濾掉之後,只將海中的磷蝦及其他浮游生物留在口中,不必喝下一肚子的海水。



由於鯨鬚的硬度適合加工,不但輕,又具有張力和彈性,自古以來(還沒有塑膠的時代)就被拿來製作許多工藝品或工業用品。在鯨鬚製品之中,最有名的便是 日本正倉院收藏的鯨鬚製「如意」,是鎮院之寶。而在日常生活中,包括釣竿、衣服(特別是從前西方女性穿的蓬蓬裙)、傘、扇子、機關娃娃中的彈簧、小提琴的 琴弓、日本傳統傀儡戲「文樂」中的操縱索、量製日本和服用的「吳服尺」(又稱鯨尺)、鞋拔、頭盔的裝飾等,品項眾多。



齒鯨的牙齒則成為雕刻的材料,做成髮簪或梳子。其他不論鬚鯨、齒鯨都有的皮、肉、骨、油、脂肪、血、糞、龍涎香等,各有各的用途,幾乎沒有哪一項會被丟棄。但也因為如此,使得鯨魚成為人類捕獵的目標,導致鯨魚數量大幅減少。在本書中就提到,人類是鯨魚最大的敵人。



除此之外,會群起攻擊巨大鬚鯨或是齒鯨寶寶的海中殺手「虎鯨」、惡劣的氣候、長途游泳、身體疾病等,也都是鯨魚必須面對的挑戰。若是沒能捱過其中一項關卡,鯨魚的一生便畫上句點。



跟隨著塞特羅,我們從牠的日常生活了解了鯨魚的生活史,獲得愉快的閱讀經驗,也學到了豐富的海洋哺乳動物生態知識。



一本好書,必須是文字和插圖都正確,站在事實基礎上,刺激讀者想像力、並且能激發求知慾。《冰海小鯨》正是具備...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