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大江健三郎譽為「從詩中創作出新散文的作家」
木山捷平文學賞 平出隆代表作!
歐洲文學排行榜長銷,於法國掀起一陣亞洲文學風潮!
已售出法國、西班牙、義大利、英國、荷蘭、美國、韓國版權!
「鈴鈴沒有來耶。」
妻子話語未落,耳邊就傳來「鈴鈴」。當我們心想「牠來了」時,從隔壁的玄關跑出來的小小,大多是在稻妻小路的第二個轉角一帶,跳過了用地內作為界線的鐵絲網破洞。接著,牠會沿著我們家的建築物,繞至緣廊跳上來,將兩隻前腳搭在高及大人膝蓋的窗櫺,伸長脖子,窺視屋內……
庭院外的那條狹小、轉彎又多的小巷,隔開了在家從事編輯工作的年輕夫妻和外界的日常。因為其閃電的形狀,兩人稱它為「稻妻小路」。
在稻妻小路現身的那隻叫小小的貓,成為隔壁人家養的貓之後,開始經由庭院來到主角家。主角夫妻與惹人憐愛的訪客之間,交情日益加深,生活樂趣逐漸繞著訪客,但別離卻突然以不合理的形式出現……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張智淵
台北人,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中日筆譯組肄業,從事翻譯十餘年,譯有《艾比斯之夢》、《利休之死》、《千兩花嫁》、《何者》、《55歲的Hello life》等五十餘本小說,現為專職譯者。
各界推薦/推薦序
國外書評
*「美麗的故事,闡述即將擁有的慾望和失去的痛苦。文筆細膩而迷人!」——出版家周刊
*「細膩、生動且的故事!」——紐約時報
*「命運般相遇的小貓,與大自然的描述,充滿生命的喜悅、快樂與憂愁。」——赫芬頓郵報
*「《稻妻小路的貓》是難得的好書!」——美國國家電台
內容試閱
一
一開始,那看起來像是飄浮著碎積雲。也像是飄浮在半空中,然後稍微隨風左右飄搖。
廚房一隅的小窗以幾乎不容人通過的近距離,接近高聳的木板圍牆。若從屋內看那片霧面玻璃,宛如放映室微暗的螢幕。木板圍牆上似乎有小節孔。隔著寬三公尺左右的小巷,位於北邊的樹籬綠意,總是朦朧地映照在簡陋的螢幕上。
一旦有人經過狹窄的小巷,身影就會成像於整面窗戶。應該和暗箱是一樣的原理,若從陰暗的室內看過去,晴天格外鮮明,經過的人看起來像在倒立。非但如此,影像會跟實際步行的方向相反,朝反方向經過。最靠近節孔時,倒立的影像會放大到塞滿窗戶,經過之後,則像是特別的光學現象一樣,轉眼虛幻地消失。
但是,那一天出現的碎積雲影像遲遲不肯經過。儘管如此,縱然靠近節孔,也沒有變得多大。即使在照理說會膨脹到最大的地點,也不過是掌心般大小,停留在窗戶的上半部。碎積雲像是躊躇不前地在路上徘徊,然後終於發出了微弱的叫聲。
我和妻子之前擅自替那條小巷取了名字,稱之為稻妻小路。
搭乘從新宿往西南延伸的私鐵二十分鐘左右,在急行不停靠的小車站下車之後,朝南步行十分鐘左右,來到小山丘。斜斜地走過山丘上有一定車流量的東西道路之後,前方變成下坡。順著頗寬的緩坡往下走七十公尺左右,左手邊有一戶石壁瓦頂圍牆、下半部垂直圍著竹片,街門古色古香的人家。在它的前方進入左邊的巷弄,圍牆變得簡樸,變成沿著木板圍牆的小巷。
我們租借的住處,是被那面石壁瓦頂圍牆和木板圍牆包圍、位於偌大用地內的別舍。木板圍牆的中間再過去一點,有個木板的便門,兼作房東的後門和房客進出的小門。節孔位在那個便門的前方,像是不會被人察覺的孔洞。
不曉得自己會多麼露骨地映照至木板圍牆後方、形同不能開關的窗戶上,從節孔前面經過之後,碰上從左邊凸出的房屋磚塊圍牆,右邊略呈銳角地轉彎。才一轉彎,立即碰上巨大櫸樹的繁茂枝葉遮蔽屋頂的房屋,左邊又呈銳角地轉彎。轉折方式銳利,接近常見的稻妻︵閃電︶圖案,所以我們戲稱為稻妻小路。
替小巷帶來遮蔭的櫸樹,是一棵樹齡老邁的樹。八成被指定為本區的保護樹木。蓋房屋時,設計似乎刻意包圍樹幹。
盡情伸展、蔓延的枝椏,遍布房東庭院的東邊部分,以及蓋在其東北一隅、房客的小屋正上方,賜予樹蔭。不過到了晚秋,不停落葉,令房東老太太頻頻嘆息。
有一天,一隻小貓似乎誤闖稻妻小路,幾天後,有櫸樹那戶人家的五歲左右男童,決定將牠撿回家養。
雖說是東邊毗鄰,但是因為稻妻小路曲折,方位偏離,進出沒有機會碰面。隔壁房屋鄰接我們庭院的界線這一邊,除了通風用的小百葉窗之外,完全被牆壁堵住。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身分只是租借位於偌大用地一隅的別舍的房客,所以不太會意識到彼此是鄰居。
男童經常在小巷的轉彎處一帶,發出尖銳的聲音,精力充沛地嬉戲,生活的時段和半夜坐在桌前的我們截然不同,鮮少碰到。儘管如此,「我要養這隻貓」這句話穿透圍牆,清晰地傳至較晚吃早餐的餐桌。
這幾天,當牠在晾衣場大小的庭院四周小碎步行走時,我稍微理了牠一下,聽到男童的聲音,我放鬆了臉頰,莞爾一笑。
事後回想起來,當時錯失了機會。
二
或許老太太在主屋內,也聽見了年幼男童昂然宣告的聲音,那一天傍晚,傳來她在隔壁人家的門前站著閒聊的對話。「府上要養貓嗎?」老太太以乾癟的聲音追問。對方接著說:真是傷腦筋呢。然後,老太太反倒是平靜地說:從四面八方入侵用地的貓,老是把庭院弄得翻天覆地,踩得屋頂.啦作響,有時候還會在客廳留下泥巴腳印。隔壁人...
一開始,那看起來像是飄浮著碎積雲。也像是飄浮在半空中,然後稍微隨風左右飄搖。
廚房一隅的小窗以幾乎不容人通過的近距離,接近高聳的木板圍牆。若從屋內看那片霧面玻璃,宛如放映室微暗的螢幕。木板圍牆上似乎有小節孔。隔著寬三公尺左右的小巷,位於北邊的樹籬綠意,總是朦朧地映照在簡陋的螢幕上。
一旦有人經過狹窄的小巷,身影就會成像於整面窗戶。應該和暗箱是一樣的原理,若從陰暗的室內看過去,晴天格外鮮明,經過的人看起來像在倒立。非但如此,影像會跟實際步行的方向相反,朝反方向經過。最靠近節孔時,倒立的影像會放大到塞滿窗戶,經過之後,則像是特別的光學現象一樣,轉眼虛幻地消失。
但是,那一天出現的碎積雲影像遲遲不肯經過。儘管如此,縱然靠近節孔,也沒有變得多大。即使在照理說會膨脹到最大的地點,也不過是掌心般大小,停留在窗戶的上半部。碎積雲像是躊躇不前地在路上徘徊,然後終於發出了微弱的叫聲。
我和妻子之前擅自替那條小巷取了名字,稱之為稻妻小路。
搭乘從新宿往西南延伸的私鐵二十分鐘左右,在急行不停靠的小車站下車之後,朝南步行十分鐘左右,來到小山丘。斜斜地走過山丘上有一定車流量的東西道路之後,前方變成下坡。順著頗寬的緩坡往下走七十公尺左右,左手邊有一戶石壁瓦頂圍牆、下半部垂直圍著竹片,街門古色古香的人家。在它的前方進入左邊的巷弄,圍牆變得簡樸,變成沿著木板圍牆的小巷。
我們租借的住處,是被那面石壁瓦頂圍牆和木板圍牆包圍、位於偌大用地內的別舍。木板圍牆的中間再過去一點,有個木板的便門,兼作房東的後門和房客進出的小門。節孔位在那個便門的前方,像是不會被人察覺的孔洞。
不曉得自己會多麼露骨地映照至木板圍牆後方、形同不能開關的窗戶上,從節孔前面經過之後,碰上從左邊凸出的房屋磚塊圍牆,右邊略呈銳角地轉彎。才一轉彎,立即碰上巨大櫸樹的繁茂枝葉遮蔽屋頂的房屋,左邊又呈銳角地轉彎。轉折方式銳利,接近常見的稻妻︵閃電︶圖案,所以我們戲稱為稻妻小路。
替小巷帶來遮蔭的櫸樹,是一棵樹齡老邁的樹。八成被指定為本區的保護樹木。蓋房屋時,設計似乎刻意包圍樹幹。
盡情伸展、蔓延的枝椏,遍布房東庭院的東邊部分,以及蓋在其東北一隅、房客的小屋正上方,賜予樹蔭。不過到了晚秋,不停落葉,令房東老太太頻頻嘆息。
有一天,一隻小貓似乎誤闖稻妻小路,幾天後,有櫸樹那戶人家的五歲左右男童,決定將牠撿回家養。
雖說是東邊毗鄰,但是因為稻妻小路曲折,方位偏離,進出沒有機會碰面。隔壁房屋鄰接我們庭院的界線這一邊,除了通風用的小百葉窗之外,完全被牆壁堵住。最重要的是,我們的身分只是租借位於偌大用地一隅的別舍的房客,所以不太會意識到彼此是鄰居。
男童經常在小巷的轉彎處一帶,發出尖銳的聲音,精力充沛地嬉戲,生活的時段和半夜坐在桌前的我們截然不同,鮮少碰到。儘管如此,「我要養這隻貓」這句話穿透圍牆,清晰地傳至較晚吃早餐的餐桌。
這幾天,當牠在晾衣場大小的庭院四周小碎步行走時,我稍微理了牠一下,聽到男童的聲音,我放鬆了臉頰,莞爾一笑。
事後回想起來,當時錯失了機會。
二
或許老太太在主屋內,也聽見了年幼男童昂然宣告的聲音,那一天傍晚,傳來她在隔壁人家的門前站著閒聊的對話。「府上要養貓嗎?」老太太以乾癟的聲音追問。對方接著說:真是傷腦筋呢。然後,老太太反倒是平靜地說:從四面八方入侵用地的貓,老是把庭院弄得翻天覆地,踩得屋頂.啦作響,有時候還會在客廳留下泥巴腳印。隔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