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澡堂 | 拾書所

浮世澡堂

$ 298 元 原價 350

內容簡介

人生百態、庶民生活,
盡在一池清水裡、一張凳子上;
日本笑話始祖,
滑稽文學經典,
重現江戶風俗、風趣。


《浮世澡堂》、《浮世理髮館》,兩書是日本江戶時代古典文學中「滑稽本」的代表作品,鮮明的描繪了平民百姓諸多身份、個性,以及生活樣貌。

《浮世澡堂》共兩編,前編是男澡堂,從清晨到午后,來的有癱子豚七、七十歲的隱居老太爺、帶著孩子的金兵衛、胡吹亂奏的江湖醫生、錯把別人內褲當毛巾的外鄉人、醉漢、瞎子等人物;二編則描寫女澡堂,有藝妓、使女、女兒、母親、媳婦、婆婆、乳母等十六個景。《浮世理髮館》則捕捉前來理髮的客人,或是無所事事晃來晃去的無聊漢等等,閒言女人、爭相為貓取名,大談失敗、吃醋謬論,間或嗟歎世道⋯⋯

日本說笑藝術重要文化財前身,藉著你來我往的對話應答,有世態,也有人情,謔而不虐,逗趣橫生。

兩書內容儘管多渉市井,但用字遣詞因時代背景不易解讀,長期讓譯者卻步,截至目前,中國作家周作人譯本,公推最為到位,尤其大量的註解更是集江戶文化之大成,周作人自己也相當滿意:「能夠把三馬的兩種滑稽本譯了出來,並且加了不少的註解,這是我所覺得十分高興的事。」

本(兩)書雖然年代已遠,但其中顯現的日本庶民文化,讀者卻不會陌生,尤其是日本人稱錢湯的公共澡堂。而繁體字版更邀請研究日本風俗人文的蔡亦竹老師,和旅遊專家工頭堅,就文化和旅遊兩方面導讀。

除此之外,還有插畫家洪福田仿浮世繪風的版畫,模擬這兩處江戶庶民聚集所的生活樣貌,惟妙惟肖。

*隨書附贈精美插圖拉頁*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周作人(1885116日-196756日)

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文學理論家、評論家、詩人、翻譯家、思想家,中國民俗學開拓人,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

目錄

引言
大意

前編 男澡堂之卷

卷上
澡堂概況
癱子豚七
隱居老太爺與地震
門前的行商和討錢的
金兵衛和兩個小孩
隱居和醫生的談話
關於家私花光的浪蕩的話
將要化成鰻魚的山芋的故事
豚七中了熱氣

卷中
中午的光景
浴池內的光景
西部人把別人的丁字帶錯當作手巾

卷下
午後的光景
小孩們的喧鬧
醉漢的入浴
醉漢續前以及雨傘店六郎兵衛的出喪
澡堂樓上的象棋
母親來叫太吉
瞎子唱仙台彈詞
瞎子與醉漢與豪傑
義太夫的師傅
老富與老金

二編  女澡堂之卷

自序
附言

卷上
早晨至午前的光景
討錢的百鳥叫與藝妓們的談話
 藝妓們的對話
母親和兩個女兒
拿飯盒上學,梳頭的變遷等
老太婆們的對話
在公館裡當差的女兒的事情
上方話和江戶話的爭論
女孩們的辦家家和拍球

卷下
多嘴的大娘和酒醉的丈夫吵架的事情
小孩吵架引起大人們的吵架,婆婆和從公館裡出來的媳婦
選擇女婿的事情,戲曲裡的人物評
大娘和老太婆關於病人的對話
使女們的對話
乳母和看小孩的爭論
關於舊衣服和簪的事情
關於祝賀的談話

後記

自序/導讀

推薦2.

浮世江戶的時光旅行
工頭堅《旅飯》創辦人、《時代的風》作者


有些人夢想中的旅行,是前往遙遠的天涯海角;又有些人的夢想旅行,則是前往某一個特定時空。拜交通發達之便,天涯海角容易抵達,反倒是已逝去的時代或風景,則是幾乎不可能「到達」了。

作為一個旅行者,常在各地的城市中行走,對於城市的空間環境,雖不敢說具備什麼太專業的眼光或觀點,但浮光掠影般的感受總還是有的。歐洲不少歷史名城,行走在巷弄之間,彷彿走進數百年不變的場景,那種時空重疊的錯覺,拓展了旅行這件事本身的空間侷限性,而與個人的閱讀和感受交融在一起,獲得了更多愉悅與驚喜。

曾有兩次機會與被譽為「東京學的第一人」的日本當代作家、文藝評論家川本三郎先生同桌共宴,作為對於東京這座城市富有感情與興趣的後輩小生,鼓起勇氣提問:「東京學」的定義究竟為何?結果先生的答案是,由於以「東京」為名的城市歷史仍嫌太短,如果真要話說從頭,則必須稱為「江戶東京學」才算完整。

今日走在東京街頭,看到的是高樓林立、巷弄密集的水泥叢林;但若說到江戶的歷史,很多日本戰國史迷,對於這一段應該都很熟悉了:德川家康被猴子關白「移封(貶)」到距離京都遙遠的江戶,勵精圖治、韜光養晦,最終西進擊敗豐臣勢力,一統天下,此舉也令關東(江戶)逐漸取代關西(京都、大阪),成為日本的政經中心。

但其實家康初到江戶,那是一片水鄉澤國的鳥地方。因為當時利根川和荒川等河流縱橫,遇雨氾濫,江戶城周邊基本是濕地。德川家前後花了一甲子,歷經數代,進行「利根川東遷事業」,打通上游,將川流引向東,至銚子注入太平洋。此舉把江戶由濕地化為硬土,更灌溉了房總半島的萬畝良田,奠定關東兵強馬壯、安居樂業的基礎。

東京的地形西高東低,然而現今建築密集,即使打開衛星地圖,也未必能看得出其中奧妙,但如果上網找到日本國土地理院製作的數位標高地形圖,便一目瞭然:在江戶城(也就是現在的皇居)以西,基本就是武藏野台地的一部分,如果要細分,還可分為飯倉、三田、赤坂、青山、麻布、高輪、白金臺地⋯⋯等小區域名稱,這也就是所謂的「山手」(山的方向)。

旅客熟悉的山手線,現今已是環繞東京中心部的環狀線,但十九世紀末興建的時候,初期僅是從北端的赤羽到南端的品川,由於途經的區域都集中在當時人口較稀少的臺地,便以山手線得名。作為旅人搭乘山手線那麼多年,心想整個環形區域不可能全都是「山手」啊,直到查詢初期歷史來看,才得以解心中之惑。

而既有「山手」,便有與其相對的「下町」,同樣地如果從標高地形圖來看,就會恍然大悟,當時的江戶城,蓋在臺地邊緣,居高臨下,威風凜凜;而其以東的區域,毫無疑問便是將軍腳邊的「城下町」了。儘管過去數百年,陸續化濕地為陸地、甚至填海造陸,東京的海岸線與江戶時代相較,已有極大的不同,但老城下町的範圍,看來基本還是集中在神田川畔、地勢稍微不太低窪的區域,從神田、馬喰町、淺草,再跨過隅田川,也就是現在的臺東和墨田這兩個區。

說起來不無可惜,由於東京在過去百年間,陸續受到地震與轟炸的災難洗禮,幾乎可說是一座在戰後重建的城市,想要尋訪江戶時代的街道風情,正如本文開頭的感嘆,多已隨光陰逝去。有一種方式是遠離城區,前往鄰縣以「小江戶」聞名的川越或佐原;或前往位於東京都西邊小金井市的江...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名人推薦

──  周作人 名家翻譯、註解
──  蔡亦竹(實踐大學助理教授)、工頭堅(《旅飯》創辦人、《時代的風》作者) 導讀、推薦

蔡亦竹:要理解日本式的幽默,其實對於日文的構造和風土民情需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浮世澡堂》和《浮世理髮館》就是兩本最好的參考書物。

工頭堅:近年由於東京晴空塔在隅田川東岸之落成,帶動了墨田區「下町文藝復興」的風潮,如果能夠搭配式亭三馬的小說,則當時「江戶仔」的生活,更是活靈活現。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