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連橫所美稱「文學猶為北地之冠」的竹塹,位於臺北與臺中之間,文化發達早於兩地。細數竹塹文學發展歷程,從明鄭、清領、日治以迄現當代,於此地出生或長年客居,或短暫棲身之藝文作家、學界名流,可謂群賢畢至。由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主辦「第一屆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為國內首度舉辦新竹在地學術研討會,本書集中蒐錄會議論文集,總計二十篇海內外專家學者佳構鉅作,包括兩篇專題講座與座談討論,論題內容則從文學上的地方精靈、客家文學、地方文士的詩文集、在地詩社、北管子弟社群的查考,乃至宏觀勾勒新竹傳統與現代的漢學思想傳播,以及地方風物書寫與文學創作現象等等,皆可見竹塹學術多面向的研究論述,以及獨特的文化殊趣與區域特色。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代序 杜國清 001
代序 新竹市竹杜 001
編序 陳惠齡 001
專題演講
文學中的地方精靈 李歐梵 001
主體性與翻譯:談臺灣文學和客家文學 杜國清 019
論文發表
東亞邊緣現代性歷程的「零餘者」:
以黃錦樹與龍瑛宗小說為中心 莊華興 001
日籍作家筆下的新竹
—以日影丈吉〈騷動的屍體〉為中心 垂水千恵著 吳勤文譯 015
臺灣光復前竹塹士人詩作使用《詩經》探論 楊晉龍 033
呂赫若小說中的女性主題 蔡振念 許芷若 077
臺灣擊缽吟的推手
—蔡啟運生平事蹟及其詩社活動探析 詹雅能 109
發現「魏清德」的意義
—《魏清德全集》導論 黃美娥 147
清代竹塹文人查元鼎生平與著述考論 王幼華 179
新竹藝文作家的老兵書寫和眷村敘事 朱雙一 215
竹塹北管子弟軒社活動考察
—起源年代、空間分佈及演出盛況 林佳儀 245
塹城竹社話從頭 武麗芳 291
新竹在地化華語師資培訓課程設計與實施
—以竹教大碩班華語文教學實習課為例 吳貞慧 339
知識養成與文學傳播:《黃旺成先生日記》(1912-1924)
呈現的閱讀經驗 許俊雅 363
關於叛亂的敘述:《東瀛紀事》及其他 張重崗 417
光復後初期臺灣文學與臺灣「新女性」形象
—試論吳濁流〈ポツダム科長〉中玉蘭的地位 豐田 周子 435
地景、歷史與敘事:竹塹文學的地方詮釋及其文化情境 陳惠齡 473
文學地景的想像與重構:以跨時代作家龍瑛宗的故鄉書寫為例 王惠珍 521
竹塹文學獎新詩組得獎作品研究 丁威仁 557
「臺灣竹塹學的回顧與前瞻」座談會紀錄 585
二○一三第一屆臺灣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議程 603
二○一三第一屆臺灣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名錄 609
二○一三第一屆臺灣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備工作人員名單 613
代序 新竹市竹杜 001
編序 陳惠齡 001
專題演講
文學中的地方精靈 李歐梵 001
主體性與翻譯:談臺灣文學和客家文學 杜國清 019
論文發表
東亞邊緣現代性歷程的「零餘者」:
以黃錦樹與龍瑛宗小說為中心 莊華興 001
日籍作家筆下的新竹
—以日影丈吉〈騷動的屍體〉為中心 垂水千恵著 吳勤文譯 015
臺灣光復前竹塹士人詩作使用《詩經》探論 楊晉龍 033
呂赫若小說中的女性主題 蔡振念 許芷若 077
臺灣擊缽吟的推手
—蔡啟運生平事蹟及其詩社活動探析 詹雅能 109
發現「魏清德」的意義
—《魏清德全集》導論 黃美娥 147
清代竹塹文人查元鼎生平與著述考論 王幼華 179
新竹藝文作家的老兵書寫和眷村敘事 朱雙一 215
竹塹北管子弟軒社活動考察
—起源年代、空間分佈及演出盛況 林佳儀 245
塹城竹社話從頭 武麗芳 291
新竹在地化華語師資培訓課程設計與實施
—以竹教大碩班華語文教學實習課為例 吳貞慧 339
知識養成與文學傳播:《黃旺成先生日記》(1912-1924)
呈現的閱讀經驗 許俊雅 363
關於叛亂的敘述:《東瀛紀事》及其他 張重崗 417
光復後初期臺灣文學與臺灣「新女性」形象
—試論吳濁流〈ポツダム科長〉中玉蘭的地位 豐田 周子 435
地景、歷史與敘事:竹塹文學的地方詮釋及其文化情境 陳惠齡 473
文學地景的想像與重構:以跨時代作家龍瑛宗的故鄉書寫為例 王惠珍 521
竹塹文學獎新詩組得獎作品研究 丁威仁 557
「臺灣竹塹學的回顧與前瞻」座談會紀錄 585
二○一三第一屆臺灣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會議議程 603
二○一三第一屆臺灣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名錄 609
二○一三第一屆臺灣竹塹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籌備工作人員名單 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