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耕佃農:莫渝田園詩集 | 拾書所

都耕佃農:莫渝田園詩集

$ 221 元 原價 280

內容簡介

▌不務農業的偽詩人、不務詩業的偽農民
▌「農不農 詩不詩」極富調侃意味

▌詩作貼近土地,結合天宇
▌與擅長創作農事詩的維吉爾、葉賽寧、賈穆深刻對話

《都耕佃農》是詩人莫渝的田園農事詩集,共分四輯:一、土壤篇,二、蔬果篇,三、24節氣,四、乾河道遐思。除了輯四是散文詩,描寫大漢溪畔的乾河道,其他都是詩人從事農耕的甘苦談。結合田園農事操作,詩人提出阿卡笛亞(Arcadia)心靈淨土的概念,銜續西方牧歌田園詩的傳統。

「莫渝的詩,平實,不帶任何花俏。沒有過度的激情,也沒有故弄玄虛的意象,卻有著濃鬱的、對土地、對土地上各種蔬果的愛惜。」──詩人詩評家楊風

「莫渝的詩語言平直、淺白、清晰,用我們的生活語言去思考;大都採用賦的寫法,語言隨著詩想進行,這是一本平易近人的農事詩,值得大家共同來玩味與品嘗。」──詩人康原

「潛伏在詩人心田中的蚯蚓,『靜』、『思』中『自然有所追尋』──追尋屬於自己可用心耕作的福田,一個嶄新的創作新天地。」──詩人黃玉蘭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 親愛的土地.親愛的蔬果 —細讀莫渝的農事詩集《都耕佃農》/楊 風
【推薦序】天龍國裡的農夫詩人/康 原
【推薦序】 喜畊福田 —採實《莫渝田園詩集:都耕佃農》/黃玉蘭
【自序】 從詩園校園到菜園—都耕佃農小記/莫 渝
【序詩】 我們只過單純的生活

▌輯一 土壤篇 ▌

挖掘
揉土
荒土
迷失的天牛
越境
播種
雜草
爆芽
悶熱
一具蟬屍
種菜的心情
種菜養蟲說
菜蟲有話說
菜蟲說
蚯蚓的夢
回應
滿園蝴蝶
正午的菜園
園裡揀菜懷想詩人
蝸牛篇(3帖)

▌輯二 蔬果篇 ▌

確幸—空心菜
迴旋香—九層塔
青翠—秋葵
噬血真愛—紅莧菜
番麥—玉米粒
冬日綠太陽—高麗菜
紫蘇
茄子
中空—失根的木瓜樹
點點紅—朝天椒
滿樹紅—朝天椒
絲瓜棚
絲瓜1
絲瓜2
絲瓜3
瓜藤
火龍果之花
芋之葉
芋頭
蕃薯芋仔體
地瓜葉的頌歌

▌輯三 24節氣 ▌

立春(2月4或5日)
雨水(2月19或20日)
驚蟄(3月5或6日)
春分(3月20或21日)
清明(4月4或5日)
穀雨(4月20或21日)
立夏(5月5或6日)
小滿(5月21或22日)
芒種(6月6或7日)
夏至(6月21日或22日)
小暑(7月7或8日)
大暑(7月23或24日)
立秋(8月7或8日)
處暑(8月23或24日)
白露(9月8或9日)
秋分(9月23或24日)
寒露(10月8或9日)
霜降(10月23或24日)
立冬(11月7或8日)
小雪(11月22或23日)
大雪(12月7或8日)
冬至(12月22或23日)
小寒(1月5或6日)
大寒(1月20或21日)

▌輯四 乾河道遐思(散文詩)▌

【附錄】給Green的田園詩
【附錄】小孩與菜園
    小孩與菜園02
【後記】傾近田園/莫 渝

自序/導讀

而在〈揉土〉一詩(節錄)中,莫渝說:

看似硬朗卻濡潤的泥土
輕輕一握
攤散成細緻粉狀
停駐掌中
………
水親 土更親
把玩泥土
把玩親切的土地

土地是「親切的」,因此值得做為農夫的詩人,盡情「把玩」。
至於〈荒土〉(節錄),莫渝則說:

在荒土撒播詩的種籽
用心植栽可以唱誦生命掙出的拓墾之歌

這兩句詩,再次讓我們看到,莫渝不是「不務詩業的偽農民」,不是「農不農 詩不詩」。而是務詩業的真農民,是既農又詩的詩人、農夫。

莫渝在〈輯一、土壤篇〉,不只寫土壤,還寫土壤上的雜草和各種小動物,包括天牛、蟬屍、菜蟲、蝴蝶和蝸牛。

在這些小動物當中,莫渝似乎最喜歡寫蝸牛。他總共寫了三首蝸牛詩,還把它們編為「蝸牛扁」。其中〈金色的晨光—蝸牛說愛浮世繪〉的末段,這樣寫著:

微沁清爽的晨間田埂
一向善於沿路塗鴉的單匹蝸牛
暫停作業,改
臨摩葛飾北齋的《蛸》浮世繪
且保持長時間的纏黏互擁絮語不歇

其中,葛飾北齋(1760-1849),是日本江戶時代後期的浮世繪大師。在《蛸》這幅畫中,有兩隻章魚,各以八爪觸手,「纏黏」一名採珠的海女,並做出「互擁」而擬似交媾的行為。

從農人的立場來看,蝸牛是「害蟲」,因為牠們會吃掉辛苦耕種的蔬果。但在這首詩中,我們看不到詩人對蝸牛的厭惡或嫌棄。而在其他描寫「害蟲」的其他詩作當中,詩人也有同樣的態度,甚至站在「害蟲」的立場,來為牠們發聲。例如在〈菜蟲有話說〉當中,莫渝這樣寫著:

生存之必要
食物之必要
請允許依我們的方式
我族的方式
允許我們自食其力
………
你住豪宅
無簷無窗的我們
以土為宅
以葉為生

生存之必要
食物之必要
我們只取適量的食物
我們不貪心

環保人士以為:不應該區分「害蟲」或「益蟲」。因為「害蟲」和「益蟲」都是生態的一部分,缺少了「害蟲」,生態就會遭到破壞,危及其他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類。

這種理論,要從演化論的提出者—達爾文說起。達爾文最重大的成就之一,在於發現:環境往往影響生物的種類和演化。例如,貓的數量越多,就表示苜蓿草生長茂盛。苜蓿草生長茂盛,要歸功於採蜜的熊蜂。熊蜂的多寡,又與那些以熊蜂為美食的田鼠數量有關。而田鼠的數量,則又和貓的數量有關。因此,貓、苜蓿草、熊蜂,以及田鼠,其實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的循環索鏈。

從貓乃至田鼠所構成的生態環:貓→田鼠→熊蜂→苜蓿草→貓,只是一個例子。事實上,達爾文的追隨者,例如赫胥黎,又加入了牛、水手、老女人等,而成下面的索鏈:

老女人→貓→田鼠→熊蜂→苜蓿草→牛→水手→英國海軍→老女人

這還只是一個簡單的索鏈,實際的生態大圓環,比這個圓環還要大上何只千倍、萬倍。而「害蟲」和「益蟲」,都是這個生態大圓環當中的某些環結。把「害蟲」都殺光,這個生態大圓環就會斷裂,不但「益蟲」受到傷害,人類也會遭到災難。莫渝詩作中對「害蟲」的態度,實與生態學若合符節。

【推薦序】天龍...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