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馬走進酒吧 | 拾書所

一匹馬走進酒吧

$ 237 元 原價 300

內容簡介

2017年布克國際文學獎得獎作品
2017年紐約時報百大影響力好書

四十三年後重逢的兩人。
在黑暗又狂亂的笑話中,
閃起亮若白晝的哀傷。

以色列北方小城內坦亞的酒吧裡,喜劇演員多夫在他五十七歲生日當天,邀請兒時舊識、地方法院的退休法官拉札爾來觀賞演出,並希望拉札爾告訴他看完表演的感想。

隨著多夫時而爆笑時而歇斯底里的表演,內容也逐漸變成他個人的回憶,超乎臺下觀眾的預期:年幼的多夫被同儕欺負時,會靠著倒立走路來脫身;逃過納粹大屠殺的母親,精神受創,需要人時時照顧;嚴肅的父親,經營理髮店兼二手布料買賣,致力給全家更好的生活。

終於,多夫談起十四歲時,與拉札爾一起在軍事營中度過的那一週,令原本一直不願意正視多夫表演的拉札爾,被迫面對自己在好友傷痛求生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直到大地盡頭》作者、國際知名作家大衛.格羅斯曼的最新小說《一匹馬走進酒吧》,透過單人喜劇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言語交鋒,讓隱含在故事人物內心深處的故事逐漸成形,為觀眾與讀者的心靈投下震撼彈。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陳逸軒

高雄人。接生過許多流離失所的文字。專長是成為陌生人。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自序/導讀

二○○八年,大衛.格羅斯曼發表了轟動一時的長篇巨著《直到大地盡頭》。這部作品的寫作始於烏里服兵役期間。每逢烏里休假回家,或在電話裡與父親聊天,都會詢問此書的進展。小說希伯來文標題的含義為「逃離消息的女人」,講述的是以色列女子奧拉期待即將結束兵役的幼子奧弗平安歸來,並計畫母子一起到加利利旅行。不料奧弗擅自做主,報名加入志願者,去參加新的軍事行動。奧拉感到非常憤怒、難過與擔心,為「逃離」隨時可能收到的奧弗殉職的噩耗,奧拉選擇按照計畫北行,陪同她的是昔日的好友與情人阿夫拉姆,即奧弗的生父。而與她分居多年的丈夫伊蘭正與長子亞當在南美旅行。作品殺青之時,烏里已經離開人世。作品不僅流露出格羅斯曼作為以色列父母的內在焦慮,以及對子女的關愛與牽掛,而且表現出他對以色列人生存狀況的擔憂。作品著力顯現的不僅是以奧拉為代表的以色列母親們的傷痛與擔憂,以及奧拉家庭可能遭受的毀滅,而且透視出如今以色列人令人擔憂的命運,即在很多情況下人們不得不違背個人意願去獻身。

二○一一年,格羅斯曼發表了又一部表達喪子之痛的作品《擺脫時間》(Falling Out of Time),這是一部詩體小說。書中一位不知名的父親有一天突然向妻子宣布他要離開去往「那邊」,去尋找他們死去的兒子:

我得去。

去哪裡?

去他那裡。

哪裡?

他那裡,那邊。

去事情發生的地方?

不是,不是。那邊。

那邊,你什麼意思?

我不知道。

你可別嚇唬我。

只是再一次看看他。

可你現在能看到什麼呢?還留下了什麼可看的?

我也許可以在那邊看見他。

也許甚至能和他說說話。

就這樣,這位父親踏上了尋子之旅。在路上,他碰到許許多多失去孩子的人,他們當中有助產士,有補網者,有上年紀的數學老師,甚至有公爵。他們同樣陷於巨大的喪子之痛中。於是這些人一同行走,且擁有了「行走者」的共同身分。他們提出了許多經歷喪親之痛的人們所思考的共同問題:能否,即便是瞬間,可以喚醒死者,使之不受死亡的控制?一位父親對死去愛子的深深思念由此力透紙背。

格羅斯曼的作品雖然十分具有個人色彩,但其重要性與衝擊力卻不能低估,讀者勢必會在父母個人傷痛與民族傷痛之間建立起一種象徵性的聯繫。雖然把傷痛轉化為文字絕非輕而易舉,但格羅斯曼竟然奇蹟般地實現了讀者的這一期待。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名人推薦

推薦人
鍾志清(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希伯來文學系博士)
陳栢青(作家、《Mr. Adult 大人先生》作者)
鄭宇庭(新手書店店長)

好評推薦

大衛.格羅斯曼藝高人膽大,成功展現高難度小說技法。《一匹馬走進酒吧》故事聚焦在傷痛的後遺症,卻絲毫不濫情耽溺。主角人物雖不討喜,卻教讀者目不轉睛。格羅斯曼在文字情感與風格方面皆大膽創新,令人折服,一字一句都有深意,彰顯作者高超的筆法。——曼布克獎評審意見

格羅斯曼不僅突破類型的侷限,並深入挖掘其豐沛的可能性。這本小說不僅是以色列的故事,而是所有嚴重失能的人群與社會的故事。有時我們只能透過故事來理解事實,而格羅斯曼正是說真實故事的大師。他提出的問題對當今充斥謊言欺騙的詭譎時代尤其重要。當下人心如玻璃般脆弱卻又不斷互相傷害,本書正是屬於我們這個踰矩新時代的小說。——《衛報》

絕技令人瞠目結舌,諧趣中冷不防來上一記狠拳,格羅斯曼的文字血汗淋漓,唯有藍尼.布魯斯(Lenny Bruce)與卡夫卡這樣真正的大師足堪比擬。——《紐約時報書評》

真切且令人著迷,這本非比尋常的小說妙不可言。格羅斯曼在書中的大膽嘗試都有絕佳效果,教讀者欲罷不能。——美國公共廣播電台

尖銳而簡潔,格羅斯曼巧手編織數條複雜的敘事脈絡。——《華盛頓郵報》

我不曾讀過、也想像不到這樣的書居然可以被寫作出來……全書跌宕生姿,波瀾變化,帶領讀者橫越如荒漠般的人心,以及以色列這個國度。——《華盛頓獨立書評》

格羅斯曼賦予這本揪心的小說傑作真切的人性深度,讓讀者一窺人遭社會戕害後的心理剖面。——《圖書館學刊》

承繼杜斯妥也夫斯基與卡夫卡之風。這本小說不只是一個人的故事,其意義在於揭露人性的弱點。眾人只知單口喜劇感染力強勁,卻不知它也能讓人一窺煉獄之業火。——法國《Transfuge》電影雜誌

本書無疑為格羅斯曼最重要的作品,您若不曾體驗過他筆下晦暗又刺激的世界,這是入門的絕佳選擇。——丹麥《週末報》

技巧純熟而大膽,有如菲利普.羅斯《波特諾伊的怨訴》與杜斯妥也夫斯基《地下室手記》的以色列版,同時交雜著告別的失落。格羅斯曼再次證明自己是以色列頂尖的文學煉金術師。——《國土報》

劇力萬鈞的人性論證,生猛、震撼人心,情韻動人。格羅斯曼深入挖掘絕望之人千瘡百孔的內心,《一匹馬走進酒吧》是格羅斯曼筆下前所未見的境界。——《愛爾蘭時報》

格羅斯曼最新傑作篇幅雖短卻撼人心弦。荒謬與幽默交織,探索人性最幽微的角落。小說主角遭受的心靈煎熬教人於心不忍,唯有黑色幽默能抵抗如此深沉的故事。——《星期日泰晤士報》

唯有格羅斯曼此等大師方能巧手將一場撼動人...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