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九篇短篇小說,詭譎奇幻,愛慾與死亡並存,為不屬於正典的異端發聲!
「小說藉落後衰敗而又撲朔迷離的奇幻神話傳說,細緻鋪陳負面頹靡的異質情慾,發掘當代被自由主義資本主義所棄絕和打壓的他者、邊緣人和被貼上負面標籤的恐怖分子,叩問和反思繁華與頹敗的共生鏡像關係,讓我們看到陽光背面的微陰處,不時閃現親密動人的浮光掠影,而在敘事時間的前後推移、斷裂延遲、重複差異下,小說中一幅幅斑駁漫漶的畫面,顯得捉摸不定,有待考證。這是許通元這部小說文字的迷人之處。」--張光達
本書特色
詭譎奇幻的故事,頹靡不羈的文字,充滿感官意象與非理性的況味,
溢出同志正典的酷兒情慾,在愛慾與死亡之間不斷湧動,
──許通元的小說,讓我們重新看見陽光背面的微陰處。
作者簡介
目錄
逃亡、鬼魅敘事、倒退的時間――序許通元小說《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張光達
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
傳說也跟著逃亡
懸吊半空的男人
身上藏隱一股鬼氣
三娘煞
蛇氏藥房
丟書行為
可以看書看到安詳地死去
帶你到一個地方
附錄 有幸知其人,讀者當自強:專訪許通元/曾昭程
自序/導讀
徘徊在過往的回憶,山水的迷夜裡,面對這個撲朔迷離的故事和結局,固足以引人入勝,興味盎然。但我以為〈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別有懷抱,許通元小說的魔幻寫實色彩,似真似幻,書寫馬來西亞本土現實素材,經營奇幻傳說的鬼魅(歌德?)敘事,在他之前的兩本小說集《雙鎮記》和《埋葬山蛭》 已有精彩的表現和佳績。相對之下,許通元這篇小說的野心更大,企圖另闢蹊徑,突破舊有的創作方式,除了神話傳說的魔幻色彩,還調動了人文地理、歷史記憶、飲食文學、旅遊文學、鬼話、同性情慾諸多次文類的元素,堪稱琳瑯滿目、別顯洞天。對馬華小說的在地書寫或馬來西亞華語語系感興趣的讀者, 大可緣此追溯這篇小說中的地方誌、本土飲食、各族群的多元文化、揉雜的華語,而有所比附。政府的偏差政策、種族主義、貧富不均、基本教義派、宗教極端分子、殘暴野蠻的恐怖分子、國家機器對人民的箝制、欲望與死亡驅力、懸念……等題旨,在許通元這篇小說角色的對話與回憶裡,欲言又止,不說還休,總是幽幽浮沉於他的字裡行間,成為百難紓解的負擔。政治現實的無從紓解,未來也看不到出路,與國家主流話語所宣稱的未來發展大藍圖,及追求進步線性時間承諾幸福生活的××宏願,實在相去甚遠。前方既看不到任何出路,當下此刻也充滿了重重懸念,小說的敘事時間因此頻頻倒退後顧,經由當事人事前事後的心路歷程與生活感受,來再現或重述創傷的原初場景,藉以指認一段生命創痕或精神逃亡的歷史緣由。但如同後結構主義詩學指出的,任何的重述或再現記憶的努力,終究是片斷的、散裂的、吉光片羽的、無法完整被呈現的。面對時間的傷痕,歷史(精神)的裂變,發生的已經發生,未來惘然待解,我們看到無論是小說中的敘事語言或故事情節,從來不是完整連貫、黑白分明的,就連小說所欲召喚的那個原初場景,也模糊莫辨,處處充滿了裂變、斑駁、幽邃詭異的細節和痕迹。
如同小說敘述者所體認到的,精神鬥爭之可怕決不亞於任何一種戰爭,精神逃亡之痛苦,也決不亞於任何一位戰爭難民所負荷的。安排逃亡的敘述者, 因此恰可與逃亡印尼的回祈團恐怖分子阿查哈里形成對照。前者的精神逃亡起因是個人的情慾創傷,後者的身體流放則是不見容於國家政體。在逃亡的旅途中,兩者都同樣借助於一種倒退斷裂的時間觀,即欲望/情慾/身體的頹廢流連的時間,與非俗世的倫理教義時間,提出對國家所服膺的現代性時間霸權, 及承諾幸福家庭虛假意識的質疑和批判。由此來看,在都市文明無法容身的兩造,執意在原始的山林間,梭巡傷痕累累的原初場景,無論是個人非正典的情慾認同,或恐怖分子神出鬼沒令人驚悚的幽暗身影,既為污名又鬼魅般的存在,兩者的異質性詭奇地交織在一起,又在時間的斷裂縫隙間交錯而過,形成了文本性/政治性的辯證結構,在這一點上,小說敘事暗含著對俗世線性時間進步觀的批判,對國家主流話語的虛假承諾的決裂和背棄。一向被國家主流話語所貶抑的非正典欲望,以及恐怖分子非俗世的倫理認同,反倒成為對國家身份認同最基進的質疑。
〈我的老師是恐怖分子〉中敘述者的精神逃亡與阿查哈里的去國流亡, 因此可資對比。但要如何進一步表白敘述者的精神逃亡,敘說這一段欲語還休的精神創傷,成為許通元此篇小說的最大挑戰。在書寫的層次上,許通元細緻鋪陳敘述者與「你」的情感交流與情慾想像,也在山林中的最後一夜讓兩位角色得償夙願,成功解決這個原初的「匱缺」(lack)。但如同我們在上文提過的,無論如何調動記憶,重啟回憶,終究只說明了那創傷、那原初場景、那倒退的時間的無法再現。作為敘事遺漏或斷裂的部分,那無...
各界推薦/推薦序
書籍推薦人
馬華文學評論家張光達專序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