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兩次的丹尼爾 | 拾書所

死了兩次的丹尼爾

$ 300 元 原價 380

內容簡介

麥可.康納利:馬可斯.塞基是當代最好的說書人之一

赤裸裸、冷冰冰
沒有記憶、沒有方向
他死過了,但下一步竟是要再死一次


一名裸身男子逐漸甦醒,他發現自己正隨著浪潮載浮載沉。男子勉強脫困,卻絲毫記不得自己是誰,為何在此。無人海灘上的BMW名車裡,有他剛好合身的衣物鞋子。車上發現的名表、現鈔、手槍,以及一張來自加州馬里布、署名丹尼爾.海斯的證件,都無法給他更多的指引,難道他要當個「可能的」丹尼爾.海斯!

這世界如此陌生,唯有夢中出現的女明星給他溫暖慰藉──是電視看多了?還是象徵他真實身分的符號?正當男子試圖尋找答案的同時,卻發現全世界的人也在找他:下榻的汽車旅館,持槍警察踢開他的門;馬里布警方大張旗鼓追捕他;就連丹尼爾的律師都被冷血匪徒威脅逼問。慌亂登場的他迷惑又孤獨,但更大的衝擊是夢中出現的女明星已然死去,而他竟是唯一的嫌犯──這世界是倒楣鬼的驚奇箱嗎?

不論女明星之死是真與他有關,或只是希望幻想的破滅,他知道若是能找出真凶,就有可能尋回失落的自己。只不過,謎底之前,他得繞過追捕的警察、瘋狂的亡命之徒,以及無止盡的隧道夢魘……幸好他還能「編故事」,那怕只是自我安慰的荒唐小故事……

無人海灘+肥皂劇女明星+前有警察,後有匪徒的追獵戲局
=殘酷世界送給失憶倖存者的記憶拼圖
同場加映:挑戰驚悚閱讀極限的完美三幕劇

當你不記得自己的時候,「你」還活著嗎?──

全書分段

第一幕|所有的未來都需要以身分為前提,或者,是要符合身分的。少掉了牢籠般的規範。在身分不穩定的處境下,那個狀態是純粹而自由的。──娜汀.葛蒂瑪(南非作家、諾貝爾得主),《偶遇者》
第二幕(上)|在洛杉磯,你以為是你在塑造某件事情,其實是某件事情塑造了你。──史帝夫.艾瑞克森(美國作家、電影評論家),《失憶的眼界》
第二幕(下)|人們總是以為某些事情是完全正確的。──J. D.沙林傑(美國作家),《麥田捕手》
第三幕|我有記憶,但那只是一個笨蛋將過去儲藏在未來。──大衛.吉羅德(科幻作家,知名作品為星際大戰劇本)

本書特色

1.近年最夯的記憶謎詭類驚悚小說
2.你不知道你是誰,但身體會記憶習慣,洩漏你日常行為模式。
3.各色書寫形式交錯穿插在記憶碎片中,影劇新聞、名人拼湊了我們對身分的想像,也從而定義了身分。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馬可斯.塞基 (Marcus Sakey)

塞基獲獎無數,他曾榮獲「讀者票選獎」(Reader’s Choice)、《犯罪狂熱雜誌》(Crimespree)推薦小說獎、「浪漫時代書評獎」(Romantic Times Book Reviews) 和「ITW 驚悚文學獎」(ITW Thriller Award)等;而蟬聯暢銷書排行榜的犯罪小說有The Amateurs、Good People、At the City''s Edge、The Blade Itself四本,其中三本已預備改拍成電影。熱愛創作犯罪小說的他,為了寫作採訪過凶殺組警探、去過停屍間、跟特種部隊一同接受射擊訓練,甚至還學會如何開鎖。
目前與妻子定居芝加哥的塞基,偏好「冒險犯難型」的旅遊,他接下旅遊頻道「Hidden Cities」節目的編劇、主持工作,以說故事的方式探索城市祕辛,挖掘當地離奇犯罪事件。
個人網站 www.MarcusSakey.com 譯者介紹 陳相如

中國文化大學俄文系畢業,莫斯科普希金學院俄語碩士,倫敦大學Goldsmiths College文化研究碩士,曾任編輯,網路公司企畫等職。譯有《重點所在》、《附上我的愛》、《日本女人不會老也不會胖》等十幾本譯作。

自序/導讀

推薦序
現實人生處處是戲,重點在於:我是誰?
臥斧(文字工作者)


某個人物在一部影片中死掉下葬,觀眾為他大灑傷心淚,結果他在下一部影片中又復活了,改扮成阿拉伯人,他們非常憤慨。──《一百年的孤寂》

在馬奎斯的偉大作品《一百年的孤寂》中,有這麼一個段落:

馬康多小鎮開始漸漸繁榮後,出現了第一家電影院,鎮民們本來覺得十分新奇,但沒多久就發現電影裡頭的種種根本不是真的──同一個演員,在這部電影裡死去,居然下一部電影復活、還變成另一個角色,於是大為生氣,不但感覺自己受到欺騙,也認為「……自己的煩惱那麼多,實在沒心情為虛構人物的假苦難虛擲淚水」。

如果他也讀過這個段落,或許會感同身受。

他驚醒時發現自己全身赤裸、半死不活地泡在海裡,好不容易從海裡把自己拖上岸後,他發覺自己不知道這兒是哪裡、自己在這兒做什麼,更糟的是,他想不起來自己是誰──就像個半路登臺的演員,搞不清楚自己飾演的是什麼角色,也就不知道自己現在要做什麼才對。他在附近找到一部沒上鎖的車、在車裡找到合身的衣褲,置物櫃裡有車子的註冊卡和保險證,用的名字都是「丹尼爾.海斯」──這是他的名字嗎?如果是的話,丹尼爾.海斯為什麼放著沒上鎖的名牌車不管,脫個精光跳到海裡去呢?

《死了兩次的丹尼爾》,故事開始。

主角醒過來之後,發現自己突然間得面對好多煩惱,但他居然還記得要定時收看電視影集,並且因為這個舉動而得出了某些若有似乎的線索,進一步肯定自己的身份。隨著情節開展,我們發現,「戲劇」的相關元素,在這個故事裡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記憶回歸的片段,作者馬可斯.塞基以劇本的方式呈現;不斷變換身份的某個角色,感覺就像是在不同劇碼間遊走的演員;丹尼爾由東岸到西岸橫越美國的過程,活脫是部找尋自我的公路電影;而惡黨的設局與主角的計畫,則像是不同編劇之間,透過發展迥異的劇本在相互較勁。

除了直接應用戲劇元素外,這個故事的架構也呈現了戲與人生的關係。

小說故事本身常是一套戲,但在現實生活,每個人都是自己這齣戲的唯一主角;《死了兩次的丹尼爾》明白地反應了這件情況,用每個角色各自的劇碼套疊組成完整的故事,在事件的發展當中,只有偶爾合作、偶爾衝突、偶爾共舞、偶爾獨演的不同橋段,沒有任何一個角色看清全貌。

在這樣紛雜串接的劇本裡頭,放進一個失憶的主角,便更添一層深意。

失去記憶,代表主角不確定在先前理應屬於自己的劇情當中,誰已經死了、誰可以信賴、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別人對自己做過什麼,以及自己對別人做過什麼──也就是說,他不確定自己在這戲裡的角色到底是什麼身份。因此,他必須隨時分辨、重建,並且在一發現自己的判斷有誤時,馬上對擬好的後續情節做出更動;尤有甚者,他得要搞清楚自己過去的角色是怎麼回事,同時也得決定:這個角色接下來該怎麼辦?是要照著好像終於弄懂了的劇情繼續發展?還是應該修正、改變,讓這個角色呈現不同的面貌?

畢竟所有的未來,都與弄清楚自己是誰有關。

馬康多淳樸的鎮民們想得沒錯:自己的現實麻煩已經夠多了,當然沒心力去為虛構人物的問題操心。但鎮民們如果再往深裡想,就不難發現:現實人生其實也處處是戲,只是有計畫的不見得能照劇本走,沒計畫的就得即興演出,稱職一點的能寫出好劇本,沒什麼想法的就只能打迷糊仗。那些「虛構人物...

各界推薦/推薦序

臥斧──專文導讀

紐約時報、娛樂週刊、芝加哥太陽報、書單雜誌、國家公共廣播網……狂熱推薦

名家推薦

這本小說證實馬可斯.塞基堪可列入當代最優秀小說家之林。──麥可.康納利,美國重量級推理小說家

塞基筆下的世界如同夢境一般。他創造出的人物,就像你我都認識的真實人物;更重要的是,他的小說會讓你捨不得停下來,一路讀到底。──李.查德,英國驚悚小說大師

層出不窮的加州黑暗面+美國公路的詭異氣氛+心理驚悚的情節=一部精巧布局、足智多謀的鬼才小說。──吉莉安.弗琳,美國暢銷小說家

媒體推薦

無法預測的懸疑小說,讓讀者猜到最後一頁……張力十足的驚悚小說。──紐約時報

極其殘酷無情,卻又難以抗拒。──紐約日報

塞基是當代懸疑大師……他拋出的道德難題,稱得上是高階倫理課。──芝加哥太陽報

塞基可稱為是提神派作家,因為睡前閱讀他的作品,保證會忘記睡眠這檔事。──芝加哥論壇報

這是一部驗證何謂道德的小說,同時也是一本恐怖小說。──匹茲堡論壇評論報

不同的主角視點、多重身分、無法預期的轉折、殘忍的暴行,交織成錯綜複雜的故事線,需探討過所有角度,才能揭露本書所有的祕密。──芝加哥雜誌

一場精心布置的悲劇、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一段起伏翻騰的愛情故事……轉折多到驚人。──奧瑞岡人報

本書對讀者心臟健康有潛在性威脅,但肯定會榮登好萊塢感興趣的電影改編名單。──圖書館期刊

砰一聲劇情展開,這書就一秒也放不下手了。──浪漫時報

塞基加碼下注……打造一部有深度、滿載情緒、懸疑感十足、吸引人的驚悚小說。──書單雜誌

每個轉折都讓人體會到何謂拍案叫絕。──書頁雜誌

又一本令人讀興大起的犯罪驚悚小說。──新小說

懸疑感自首章首句開始,直到最後一字才止息……情節歷歷在目,宛如卡麥蓉.狄亞主演的好萊塢電影;坦率的情緒,好似艾拉妮絲.莫莉塞特的情歌。──Crimespree雜誌

閱讀過程中,一直讓人汗毛直豎!──娛樂週刊

本書擁有絕佳的張力,塞基將所有一切安排得精準、到位。──佛羅里達太陽守望報

堪稱是描寫二十一世紀犯罪手法的戲劇佳作。──國家公共廣播網(NPR)

這傢伙真是個超強的說書人,能夠讓人屁股一直緊黏在座位上,只為了尋找書中眾角色的最終祕密。──Spinetingler雜誌

塞基的新小說一點都不囉嗦,第一頁就將讀者捲入劇情核心。──Shelf Awareness書評網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