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致X:給獄中情人的溫柔書簡(約翰.伯格首部中譯小說) | 拾書所

A致X:給獄中情人的溫柔書簡(約翰.伯格首部中譯小說)

$ 196 元 原價 280

內容簡介


愛能違抗時間,愛能抵擋坦克,

愛是我們靈魂勇敢掙扎的證明。





一對遭監獄阻隔的愛侶 三捆藏在牢房中的情書 一場又一場在遠方延燒的戰火



‧2008年布克獎入圍‧2009年榮獲Golden PEN終身成就文學獎

‧《微物之神》作者/阿蘭達蒂.洛伊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戲劇名家/哈洛.品特經典好評

‧詩人/林則良專文導讀



走在時代前鋒的小說家,獻給受難年代一首最溫柔的戀曲。



信的正面,是她堅定的綿長情話,

信的背面,是他身陷囹圄卻遙望遠方的心靈紀錄──

有的是線條優美的插畫,有的只是一個靈魂熱切的低喃。



廢棄監獄的某間牢房裡搜出了三捆沒有標明日期的信件,全都是女子愛妲(A’ida)寫給獄中情人澤維爾(Xavier)的信。



愛妲的信中滿是對澤維爾的思念與渴盼。他們有共同的理想,卻只能藉文字共享,他們深愛彼此,但不得相見。愛妲也記述鎮上發生的每日瑣事──鎮民的聚會、樹上的蟲子、收音機裡的音樂、上週落下的飛彈……在看似稀鬆平常的日常瑣事裡,可以隱約嗅見人們對政治壓迫的焦慮,以及內心深處對動盪戰事的恐慌。同時,也能在字裡行間讀出人們義無反顧的理念,與對自由解放的無限想望。──沒有任何強權可以阻擋愛與信念,也沒有任何暴力能夠摧毀人類的心靈。



無論愛妲和澤維爾如今是生是死,無論他們是否仍住在那個不知位於何方的小鎮,約翰.伯格以觀照微物之眼繪出了一幅在苦難中斑斕綿亙的偉大風景。在生命的細節反覆被書寫之際,愛終於得以違抗一切。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約翰.伯格(John Berger, 1926.11.5-)

文化藝術評論家、作家、詩人、劇作家等,1926年出生於倫敦。1944至1946年結束服役後,進入倫敦中央藝術學院及切爾西(Chelsea)藝術學院就學。1948至1955年開始教授繪畫,並展開終其一生的繪畫生涯。他的作品曾在倫敦的?登斯坦畫廊、瑞德弗尼畫廊,以及萊斯特等畫廊展出。

1952年伯格開始替以政治、社會問題、書刊、電影、戲劇等為主題的《新政治家》雜誌撰稿,並很快的以一位深具影響力的馬克思主義的藝術評論家身分竄起。從那時起他陸續出版了多本藝術評論書籍,包括了有口皆碑的藝術研究作品《觀看的方式》。這本書是以BBC的同名電視影片裡的某些概念為出發點。

伯格的第一部小說發表於1958年,他創造了一種別出心裁的小說體,包括1972年贏得英國布克獎以及布萊克紀念獎的作品G,並與瑞士導演阿蘭.鄧內合作,撰寫電影劇本《2000年約拿即將25歲》,以及多部電影劇本。他還撰寫了多部舞台劇本。在過去的這二十多年,伯格長期居住在靠近法國邊境阿爾卑斯山的小村鎮裡,深受山中居民的傳統習俗以及艱困的生活形態所吸引,他也以他們為主題撰寫了多部相關作品。

伯格雖已年近八十,依然十分活躍,作品大多具有濃厚的批判色彩,且表現形式不斷的推陳出新,對社會政治等議題也有其獨特的看法及熱情。他被公認為是英國最具影響力的藝術批評家。相關重要著作還有《永恆的紅色》、《畢卡索的成功與失敗》、《影像的閱讀》、《藝術與革命》、《另類的出口》、《另一種影像敘事》、《我們在此相遇》、《留住一切親愛的》、《觀看的視界》等。
譯者介紹


 



吳莉君

...

目錄


【導讀】生命是此刻正在述說的故事/林則良

【自序】從監獄裡挽救出來的信件



第一捆信件

第二捆信件

第三捆信件



致謝


各界推薦/推薦序


「約翰‧伯格給了我們一件精細別緻的物品。這是一本以溫柔和尖銳的政治先見為刻刀,對強烈欲望精雕細琢、掌握良好的書。」──《微物之神》作者/阿蘭達蒂.洛伊



「《A致X》是多年來我讀過寫得最溫柔且最尖銳的書之一。它的強度來自對書寫手法的精省,詳述倖存於壓迫底下永無止盡的愛。它向我們展現,無論鎮壓我們的暴力有多邪惡,都無法毀滅愛與人類的心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戲劇名家/哈洛.品特



「一部精緻玲瓏、結構強烈的小說!」──《星期日時報》



「文字有如模型師般精準!」──《紐約時報》



「這些單向的書信格式彷彿創造了一系列的短篇小說,描寫在貧困與壓迫底下的生活。在監獄外,女人們形成了政治異議分子的庇護,女子的信件是愛的詩篇。」──《衛報》



「讀這本書時有種特殊的感受,不只因為這是封寫給坐困獄中的自由鬥士的情書,而是因為交織在信中的神奇密碼──每一段戀情都有自己的私密語言。」──《觀察者報》



「這是一部小說,也是一部史詩、一篇抒情散文。」──《獨立報》



「這本小書宛如魔法,是一個被女子嗓音溫柔喚醒的世界,而這名女子正在艱困的處境中盡力生存。小說充滿原創性,細膩優雅,同時被一股安靜的憤怒隱隱驅動。能寫出這樣作品的人並不多!」──《愛爾蘭時報》



「在這本書中,約翰‧伯格不僅批判政治不公和極權迫害,更進一步展現出,在這些壓迫之下,一個人真正的處境。」──《暫停周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