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跨越階級的不倫愛戀,靈與肉之間的掙扎與覺醒
與《北回歸線》、《芬妮希爾》並列美國三大禁書,
在全球各地引發淫猥爭議的經典大作
克利福德爵士與年輕奔放的康斯坦絲成婚後,不幸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負傷,導致腰部以下永久癱瘓。他們原都以為,只要兩人心靈契合,即使無性也能過著幸福的人生。然而,克利福德沉迷於追逐金錢與地位,讓康斯坦絲日感空虛,也促使她與守林人梅勒斯發生婚外情。這段肯定遭世人鄙夷的禁忌戀情,最終是否能夠開花結果?
讀者除了能在書中看到勞倫斯對「性」大膽露骨的描繪與剖析,亦能從他筆下的人物,如克利福德與看護博爾頓太太之間衍生出猶如母子的情感,守林人梅勒斯與妻子柏莎之間藉由性的互虐關係,湯米.杜克斯無法找到任何與之身心靈契合的女子,看出勞倫斯對「愛」與「人際關係」的深刻探索。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D.H.勞倫斯(D. H. Laurence, 1885-1930)
出生於英國諾丁漢郡,父親是煤礦工人,母親出身中產階級家庭。正因如此,他的父母關係非常惡劣,並對他後來的創作產生深遠的影響。
1902年,勞倫斯患上肺炎,結束短暫的工廠職員生涯,轉而接受教師職業培訓,於1908年取得諾丁漢大學教師資格。在克羅伊登執教期間,開始在《英國評論》上發表詩作,於此雜誌發表的短篇小說《菊花香》在倫敦引起回響,開啟作家生涯。
1910年,勞倫斯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白孔雀》,沒多久他的母親病逝。勞倫斯和母親關係非常親密,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兒子與情人》(1913)曾引發西方評論界關於「戀母情結」的巨大爭議。
母親去世後,勞倫斯肺炎復發,並快速惡化成肺結核。在身體稍微痊癒之時,他決定徹底放棄教職,專事筆耕。1912年,和諾丁漢大學一名現代語言學教授的妻子弗麗達.馮.里希托芬(Frieda von Richthofen)私奔至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兩人返回英國,於1914年結婚。由於當時英、德為交戰國,勞倫斯夫婦始終活在官方的監視之下,過著極其貧困的生活。1915年,《虹》一出版就因淫穢而被禁。
戰後,他偕同妻子離開英國四處旅行,足跡遍布法國、義大利、斯里蘭卡、澳大利亞、美國和墨西哥。後因肺炎復發不得不回到歐洲,並開始寫作《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這部風靡全球的小說最初在佛羅倫斯以私人名義出版。
1930年,勞倫斯死於法國芒斯。他的妻子則返回兩人曾經旅居的新墨西哥,並將勞倫斯的骨灰葬於該地。
譯者介紹
楊士堤
...
D.H.勞倫斯(D. H. Laurence, 1885-1930)
出生於英國諾丁漢郡,父親是煤礦工人,母親出身中產階級家庭。正因如此,他的父母關係非常惡劣,並對他後來的創作產生深遠的影響。
1902年,勞倫斯患上肺炎,結束短暫的工廠職員生涯,轉而接受教師職業培訓,於1908年取得諾丁漢大學教師資格。在克羅伊登執教期間,開始在《英國評論》上發表詩作,於此雜誌發表的短篇小說《菊花香》在倫敦引起回響,開啟作家生涯。
1910年,勞倫斯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白孔雀》,沒多久他的母親病逝。勞倫斯和母親關係非常親密,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兒子與情人》(1913)曾引發西方評論界關於「戀母情結」的巨大爭議。
母親去世後,勞倫斯肺炎復發,並快速惡化成肺結核。在身體稍微痊癒之時,他決定徹底放棄教職,專事筆耕。1912年,和諾丁漢大學一名現代語言學教授的妻子弗麗達.馮.里希托芬(Frieda von Richthofen)私奔至德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兩人返回英國,於1914年結婚。由於當時英、德為交戰國,勞倫斯夫婦始終活在官方的監視之下,過著極其貧困的生活。1915年,《虹》一出版就因淫穢而被禁。
戰後,他偕同妻子離開英國四處旅行,足跡遍布法國、義大利、斯里蘭卡、澳大利亞、美國和墨西哥。後因肺炎復發不得不回到歐洲,並開始寫作《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這部風靡全球的小說最初在佛羅倫斯以私人名義出版。
1930年,勞倫斯死於法國芒斯。他的妻子則返回兩人曾經旅居的新墨西哥,並將勞倫斯的骨灰葬於該地。
譯者介紹
楊士堤
...
自序/導讀
【推薦序】
只有愛能跨越一切
還記得許多年前,第一次在圖書館遇見《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乍看就能料想得到,那應該會是發生在歐洲某位爵士的妻子身上的一樁外遇故事,或許淒厲慘烈,也可能只是一則風流韻事,又或者是與我想像截然不同的什麼內容。總之,那當年我連第一頁都沒能好好翻完,就為了太難記的人名與太陌生的場景描寫給擊退。而從書本上堆積的灰塵看來,相信與我有同樣挫敗感的年輕人肯定不在少數。
是的,對許多開始嘗試閱讀的年輕人而言,外國翻譯小說總有一定的困難,而冠以「經典」二字的翻譯小說尤甚。一般的翻譯小說,常讓讀者困擾之處,在於翻譯後的人名過長而不便記憶,且因為國情不同、文化不同,導致的思維觀念也不同,所以不容易產生共鳴;而當「經典」二字再套上去後,則又因為經典的時代性,使故事內容更像另一個星球上所發生的事。
年輕人害怕經典,而我也年輕過,我也曾這樣畏懼著。這種現象,一直到了很後來的後來才慢慢改善,但改善的原因,並非徒然只是因為年紀增長而有開竅,事實上,我只學會了一件事,就是坐下來,給自己一點點沉靜的時間好進入故事而已。
是的,你不需要畏懼經典的翻譯文學,你只是還沒準備好要接受它。
一則愛情故事的主軸當然是愛情,而一則好的愛情故事則不該只描寫愛情,這是我們都明白的道理,但我們更必須了解一件事:一則能被稱為「經典」的愛情故事,其中的愛情觀、人性觀或生命觀,一定能相當程度去反映該時代的特色,而許多箇中的要義,則更能跨越時代,彰顯出它不變的價值。你在書中看到的,那些上個世紀初的人們所堅信不移的信念,在這個世紀初依舊貼切而能感同身受。這是「經典」之所以經典的所在,同時也是「經典」最具魅力的所在。
愛情之所以迷人,在於它從不受階級、身分與其他社會地位的干擾,但愛情的模樣,卻會隨著每個人的生活環境、經濟狀況與思維方式的不同,而發展出迥異的面貌,鮮少有一部愛情小說能夠在有限的篇幅中,大量包含各種人對於愛情的諸般看法或觀點。在《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當中,最有趣的地方之一,是作者描述的愛情觀,不僅只聚焦在封建貴族上,同時也包含了市井小民,而那又涵蓋了幫庸者、礦工及其妻子們,甚至連撐船的年輕人也在其內。除此之外,還有遊走在封建與市井之間,到處鑽營的中間分子等等,而這些為數眾多的「素材」,甚至還可以再更細分成老一輩的,以及年輕世代的差別等等,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對於「愛」與「現實」的拉扯,同時又懷抱著嚮往,並互相交織、影響,或者帶來啟發。
我們常以小說的創意、架構及文筆來論述一篇作品的優劣,在這個角度下,閱讀往往是冷酷且具批判性的,但《查泰萊夫人的情人》因為這些人物不同的思維或行為而產生的辯證,則正好一巴掌拍散了你原本可能具備的審視眼光,不由自主地,你便墜入了康妮與守林人的糾葛之中,你會對拉格比莊園的一切感到荒謬,更咋舌於莊園主人克利福德那矛盾與撕扯的內心世界,然後,你知道夫人需要一個...
各界推薦/推薦序
在《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當中,最有趣的地方之一,是作者描述的愛情觀,不僅只聚焦在封建貴族上,同時也包含了市井小民……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對於「愛」與「現實」的拉扯,同時又懷抱著嚮往,並互相交織、影響,或者帶來啟發。--作家 東燁
內容試閱
第一章
基本上,我們的時代是一場悲劇。災難已經降臨,我們活在這個日漸崩壞的世界裡,只能樂觀以對,懷抱一線希望開始建立自己的小天地。儘管未來的道路變得崎嶇不平,就算世界即將毀滅,生活還是得繼續,我們只能想盡辦法排除萬難。
康斯坦絲.查泰萊的處境大致就是如此。戰爭讓她的生活籠罩著愁雲慘霧,但她也因此了解人必須在生活中學習成長。
一九一七年,克利福德.查泰萊向軍隊請了一個月的假,返家迎娶康斯坦絲,並於婚假結束後返回法蘭德斯。可是六個月後,他被送回英國時卻已經變得不成人形。當時,克利福德二十九歲,他的妻子康斯坦絲二十三歲。
克利福德奇蹟似的活了下來,並在醫生的診治下逐漸康復。但兩年後,醫生宣布他已經痊癒時,卻也同時表示他的下半身將會永遠癱瘓。
一九二○年,克利福德帶著康斯坦絲回到他的家族「封地」拉格比莊園時,他的父親已經過世。他繼承了父親的從男爵爵位成為克利福德爵士,康斯坦絲則是成了查泰萊爵士夫人。他的大哥已經戰死沙場,一個離家在外的姊姊成了他在世上的唯一近親。如今的查泰萊家變得頗為冷清,這對夫妻還得設法以窘迫的收入維持這座莊園,以及他們的婚姻生活。但克利福德在下半身癱瘓後,就曉得自己不會有後代,因此決定在有生之年回到煙霧瀰漫的英格蘭中部維護查泰萊家的聲望。
克利福德沒有變得意氣消沉,他還可以用輪椅代步。他為了想獨自悠哉地在庭院漫遊、進入那座清幽的園林,甚至在一台巴斯輪椅上裝了小馬達。他對擁有這座雅緻的園林感到十分驕傲,卻刻意表現得滿不在乎。
就某方面而言,受盡折磨的克利福德對於苦難的忍受力已經大不如前,但他依舊表現出拘謹、開朗和樂觀的一面。他那健康紅潤的臉色,炯炯有神的淡藍色雙眸甚至讓人感覺生氣蓬勃。他的胸膛寬闊結實,他的雙手強勁有力。他總是穿著名貴的衣服,打上龐德街買來的領帶,但他的臉上卻有著殘疾人那種防備的表情,以及略顯空洞的眼神。
自從在鬼門關走了一回,克利福德變得十分珍惜自己的生命,他炯然的目光更透露出對自己大難不死的得意。然而,太多的苦難卻也讓他內心的某個角落崩解成一處死氣沉沉的沙漠地帶。他的妻子康斯坦絲有著一頭柔順的棕髮和緊實的身材,舉止從容,有著過人的活力。她的外表樸素、膚色健康紅潤,再加上一雙好奇的大眼和輕柔的嗓音,看起來就像個剛離開家鄉的鄉下女孩。但事實並非如此,以前她父親老馬爾科姆.里德爵士是知名皇家藝術學會的會員,她母親則是高貴優雅的費邊社社員。當時,英國社會正處於費邊主義蓬勃發展的時期,藝術上則是屬於前拉斐爾派時代。在藝術家父親和優雅的社會主義母親的薰陶下,康斯坦絲和姊姊希爾達等同接受了最先進的美學教育。她們隨著父母前往巴黎、佛羅倫斯和羅馬感受那裡的藝術氣息,前往海牙和柏林參與社會主義者的盛會;儘管會議中充斥各種不同意見,但所有人都表現出文明與包容的談吐。
姊妹倆從小就接觸藝術與政治理想主義,這兩者已經如同她們日常呼吸的空氣。她們既是世界主義者也是地方主義者,既具有世界地方主義的藝術觀,又懷抱著純潔的社會理想。
康斯坦絲十五歲時,父母把她們姊妹倆送到德勒斯登學習音樂等學科,她們在那裡度過一段既快樂又自由自在的校園生活。她們時常與男同學辯論有關哲學、社會學和藝術問題,她們的表現就跟那些男同學一樣出色;但她們是女人,因此她們的表現可說是比那些男人優秀。她們會和精力充沛的年輕人一起前往森林遠足,一邊彈吉他一邊唱「漂鳥運動」的歌曲。「自由」,多麼...
基本上,我們的時代是一場悲劇。災難已經降臨,我們活在這個日漸崩壞的世界裡,只能樂觀以對,懷抱一線希望開始建立自己的小天地。儘管未來的道路變得崎嶇不平,就算世界即將毀滅,生活還是得繼續,我們只能想盡辦法排除萬難。
康斯坦絲.查泰萊的處境大致就是如此。戰爭讓她的生活籠罩著愁雲慘霧,但她也因此了解人必須在生活中學習成長。
一九一七年,克利福德.查泰萊向軍隊請了一個月的假,返家迎娶康斯坦絲,並於婚假結束後返回法蘭德斯。可是六個月後,他被送回英國時卻已經變得不成人形。當時,克利福德二十九歲,他的妻子康斯坦絲二十三歲。
克利福德奇蹟似的活了下來,並在醫生的診治下逐漸康復。但兩年後,醫生宣布他已經痊癒時,卻也同時表示他的下半身將會永遠癱瘓。
一九二○年,克利福德帶著康斯坦絲回到他的家族「封地」拉格比莊園時,他的父親已經過世。他繼承了父親的從男爵爵位成為克利福德爵士,康斯坦絲則是成了查泰萊爵士夫人。他的大哥已經戰死沙場,一個離家在外的姊姊成了他在世上的唯一近親。如今的查泰萊家變得頗為冷清,這對夫妻還得設法以窘迫的收入維持這座莊園,以及他們的婚姻生活。但克利福德在下半身癱瘓後,就曉得自己不會有後代,因此決定在有生之年回到煙霧瀰漫的英格蘭中部維護查泰萊家的聲望。
克利福德沒有變得意氣消沉,他還可以用輪椅代步。他為了想獨自悠哉地在庭院漫遊、進入那座清幽的園林,甚至在一台巴斯輪椅上裝了小馬達。他對擁有這座雅緻的園林感到十分驕傲,卻刻意表現得滿不在乎。
就某方面而言,受盡折磨的克利福德對於苦難的忍受力已經大不如前,但他依舊表現出拘謹、開朗和樂觀的一面。他那健康紅潤的臉色,炯炯有神的淡藍色雙眸甚至讓人感覺生氣蓬勃。他的胸膛寬闊結實,他的雙手強勁有力。他總是穿著名貴的衣服,打上龐德街買來的領帶,但他的臉上卻有著殘疾人那種防備的表情,以及略顯空洞的眼神。
自從在鬼門關走了一回,克利福德變得十分珍惜自己的生命,他炯然的目光更透露出對自己大難不死的得意。然而,太多的苦難卻也讓他內心的某個角落崩解成一處死氣沉沉的沙漠地帶。他的妻子康斯坦絲有著一頭柔順的棕髮和緊實的身材,舉止從容,有著過人的活力。她的外表樸素、膚色健康紅潤,再加上一雙好奇的大眼和輕柔的嗓音,看起來就像個剛離開家鄉的鄉下女孩。但事實並非如此,以前她父親老馬爾科姆.里德爵士是知名皇家藝術學會的會員,她母親則是高貴優雅的費邊社社員。當時,英國社會正處於費邊主義蓬勃發展的時期,藝術上則是屬於前拉斐爾派時代。在藝術家父親和優雅的社會主義母親的薰陶下,康斯坦絲和姊姊希爾達等同接受了最先進的美學教育。她們隨著父母前往巴黎、佛羅倫斯和羅馬感受那裡的藝術氣息,前往海牙和柏林參與社會主義者的盛會;儘管會議中充斥各種不同意見,但所有人都表現出文明與包容的談吐。
姊妹倆從小就接觸藝術與政治理想主義,這兩者已經如同她們日常呼吸的空氣。她們既是世界主義者也是地方主義者,既具有世界地方主義的藝術觀,又懷抱著純潔的社會理想。
康斯坦絲十五歲時,父母把她們姊妹倆送到德勒斯登學習音樂等學科,她們在那裡度過一段既快樂又自由自在的校園生活。她們時常與男同學辯論有關哲學、社會學和藝術問題,她們的表現就跟那些男同學一樣出色;但她們是女人,因此她們的表現可說是比那些男人優秀。她們會和精力充沛的年輕人一起前往森林遠足,一邊彈吉他一邊唱「漂鳥運動」的歌曲。「自由」,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