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晚的飛行 | 拾書所

向晚的飛行

$ 378 元 原價 420

內容簡介

黑暗卻閃爍微光,無比輕盈卻充滿力量。
從心靈向自然提問──《鷹與心的追尋》作者最新散文集


◆本書賣點
◆本世紀最重要的自然作家、《鷹與心的追尋》作者海倫‧麥克唐納,在這本字字珠璣的散文集中,邀請讀者從她個人的自然觀察角度,思索圈養與自由、遷徙與飛行的概念,走進最私密的經驗。

◆文筆優美、節奏獨特不凡,無比輕盈卻充滿力量。透過她的眼睛,可以遨遊天際,也可以匍匐山林之間,重新體驗人類如何理解周遭的世界。

◆內容簡介
★Amazon2020年8月選書
★華盛頓郵報2020年十大最佳書籍
★入選紐約時報、娛樂周刊、時代雜誌、Literary Hub文學網站夏季最佳書籍

《紐約時報》暢銷書《鷹與心的追尋》作者、薩繆‧約翰遜紀實文學獎得主,為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寫下超俗不凡的散文集。

動物存在的目的不是為了開導人類,但牠們總會在無意間做到,而且動物所教導的事,很多都是關乎我們自身、我們自以為早已知曉的事。

海倫‧麥克唐納在這本散文集中,彙集她最愛的散文,加入近期的新文章,主題從對鄉間風景消失的鄉愁,涵蓋管理鴕鳥農場的哀愁,乃至她自身入睡前的晚間禱告。

思索圈養與自由、遷徙與飛行的概念同時,海倫邀請讀者走進她最私密的經驗:在帝國大廈頂樓觀察鳴禽大規模遷飛、在匈牙利目睹成千上萬的灰鶴、在薩福克郡的白楊林尋覓英國最後的金黃鸝。她用令人心有戚戚焉的澄澈目光,書寫野豬、雨燕、採蘑菇、偏頭痛、鳥巢的特點,也寫我們觀看野生動物時,意外獲得的指引和安慰。

出自本世紀最重要、見解最深刻的自然作家,這本散文集不只堪為典範,也令人心馳神往。描寫觀察、描寫迷戀,也描寫時間、記憶、愛與失落,以及我們如何理解周圍的世界。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海倫麥克唐納(Helen Macdonald

作家、詩人、插畫家及自然學者,劍橋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附屬研究學者。著有暢銷書《鷹與心的追尋》,以及隼屬猛禽的文化史,書名就叫《隼》(Falcon)。另包含《沙勒的魚》(Shaler’s Fish)在內,出版有三本詩集。曾任劍橋大學耶穌學院研究員,也曾是專業養鷹人,並協助管理歐亞各地的猛禽研究及保育計畫。現為《紐約時報雜誌》撰稿作者。

審訂者簡介

動物專有名詞──林思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優聘教授、台灣猛禽研究會理事長。

植物專有名詞──林政道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

譯者簡介

韓絜光

台大外文系畢業,人文科普專職譯者。從尚未收尾的蝌蚪開始養了兩隻目前四歲的角蛙,漫漫翻譯路上感謝生物的陪伴。譯有《創客精神》、《追尋寧靜》、《沒有媽媽的超市》及《探險家學院》系列等。

 

譯者介紹

目錄


每個作者書寫的所有內容,背後都藏著同一個主題。可能是愛,可能是死亡,也可能是背叛或歸屬;是家、是希望,或是放逐。我喜歡想:我的主題應該是愛。

1 巢
假如把隼蛋湊近嘴邊,發出輕柔的咯咯叫聲,蛋裡即將孵化的幼雛也會輕聲回應。於是我站在那裡,在恆溫的孵化室裡,隔著蛋殼對著某個小生命說話

2 是豬非豬
野豬站定不動,允許我用手指輕輕梳理牠的黑毛圓背。觸感就像一把插了太多鬃毛的梳子,而手柄不是木頭,而是厚實的肌肉。鬃毛底下有一層絨毛。

3 督察來訪
就在那一剎那,人與動物之間我見過最美麗的互動,忽然在眼前上演。安特克莊重地向鸚鵡點頭道別,鸚鵡也彬彬有禮地深深鞠躬回禮。

4 自然圖鑑
我小時候,自然圖鑑的魅力有部分就在於它的物質性,掂在手中的重量和排版裝幀之美。我會細看圖鑑裡蝴蝶和鳥類的彩圖,分辨這種和那種的差異,將那些彩色圖像牢牢記在腦中。

5 泰科斯莊園
草地現在看上去,就是那個人認定應有的樣子:單調、整齊、平坦、易於行走。一個中年女人嗚咽哭泣,不是為了她的童年,不完全是,而是為了此地遭到抹除的一切。

6 摩天高樓
天空一如海洋,其實是個充滿生機的遼闊棲地,有蝙蝠和鳥類,有會飛的昆蟲,有蜘蛛、隨風飄飛的種子、微生物、漂浮的孢子。

7 成群的人
和巨量的鳥類如此靠近,對每個人的影響都不太相同:有的人樂得大笑,有人動容落淚,也有的人頻頻搖頭或粗話連連。

8 學生的故事
一個洞不只是鴿籠的一格。洞是兩物之間的空隙。烏拉米語的一個詞與波斯語或英語的一個詞之間的落差,是一個洞。過去與未來之間的縫隙、舊人生與新人生之間的接縫,也是一個洞。

9 飛天螞蟻
在我頭頂上演的進食盛況,不下於熱帶海洋中的誘餌球現象,差別只在於主角是螞蟻和黑脊鷗,不是鯷魚和鯊魚。

10 先兆
我們這些偏頭痛患者個個都是否認大師。我們很清楚那是什麼感覺,很熟悉眼窩和心臟彷彿被人用指尖按壓,我們知道它就在那裡,但同時也認定它不存在。

11 性,死亡,蕈菇
如果採集蕈菇是為了食用,又不想意外被毒死或遺下重患,你唯一可仰賴的只有辨認物種的專業能力。採菇這項活動有不怕死的一面,和反覆賭命、挑戰未知風險是一樣概念。

12 冬日森林
因為生命在冬天的森林裡不那麼明顯,所以生命苟延之處特別引人注目,比如明亮的星形苔蘚,或是借助充滿抗凍蛋白的細胞、熬過霜凍的真菌子實體。

13 日食
我們每個人的差異在絕對至高的存在面前,都不再具有意義。當你站在那裡,看著太陽覆滅又重生,你不會再去區分誰是他們,在場的只有我們。...

各界推薦/推薦序

名人推薦

古碧玲 《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李偉文 荒野保護協會榮譽理事長
林大利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
林思民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優聘教授/台灣猛禽研究會理事長(審訂)
林政道 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審訂)
胖胖樹王瑞閔 金鼎獎科普作家
徐仁修 財團法人荒野基金會董事長/自然生態文學作家
張卉君 作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
張東君 科普作家
麥覺明 導演
黃一峯 四屆金鼎獎科普作家/生態教育工作者
黃宗慧 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黃宗潔 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黃美秀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教授/台灣黑熊保育協會理事長
廖鴻基 海洋文學作家
劉崇鳳 自然書寫作家
從心推薦

各界佳評

海倫‧麥克唐納透過她真摯優美的散文,把聲音還給動物,還給環境。對生態多樣性的珍惜,讓她深知不能把其他生命縮限為科學定義下的生物,書中所滿溢的、對生命尺度與生命目的思索,必能深深觸動真心關切自然的讀者。──黃宗慧,臺灣大學外文系教授

《向晚的飛行》是自然神奇的眼藥水,用了它,世界不變,但我們看世界的方式將有所不同。──廖鴻基,海洋文學作家

理性與感性兼美之作──鑲嵌於生態網絡之中,人類無法自外於自然,萬物靈光俯拾即是,只需開放與覺察。──張卉君,作家/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董事

坐在電腦前分析資料久了,反而愈來愈少與大自然接觸。海倫的散文,提醒我自然觀察才是研究的本質。──林大利,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澳洲昆士蘭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

麥克唐納實驗節奏與風格,彷彿在不同高度試飛後,發現自己能隨心所欲,以任何速度、循任何方向、前往任何目標,她的風格就是這麼靈活。她寫鳥類的遷飛模式與風暴,寫鳥巢作為家庭的隱喻,也寫以自然作譬喻的危險。我不禁聯想到蒼鷹,羽毛如此豐密,力量大得能撲殺一頭鹿,可重量卻不過幾百克而已。這也是麥克唐納的散文所展現的矛盾特色──無比輕盈卻充滿力量。──《紐約時報》,蓓魯‧塞嘉爾(Parul Sehgal)

這本書意義重大。麥克唐納透過這些散文,重新審視作家的理念:身為作家,她有責任思考評估自然世界發生的事,傳達自然界生命的價值。──《華盛頓郵報》

想透過他人之眼觀看自然世界,很難找到比海倫‧麥克唐納更好的一雙眼睛……(她的)寫作輕巧卻扎實,實屬不可思議,而且文筆優美之至,我在文稿影本上折角做記號,折到都不成樣了。她能成為如此優秀的觀察者,除了謙遜,還因為她願意懷抱敬畏、敞開心房。──《舊金山紀事報》

麥克唐納的寫作捕捉到生命難以言喻的韻律……硬要形容的話,(她的)文章是這個不祥年代發出的呢喃──黑暗卻閃爍微光,擾動心之深處。──《今日美國》

令人振奮……沒人能用更有力或更美麗的方式描述自然界的日常。──線上雜誌《Slate》

目不暇給……麥克唐納提醒我們,即使人類持續限縮自然世界,...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