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之歌 | 拾書所

鯨魚之歌

$ 269 元 原價 340

內容簡介

※ 看過《群》與《海》,你還少一本書!
※ 出版人周刊、美國國家廣播公司推薦
※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發起人,《鯨生鯨世》作者 廖鴻基、海洋文學家 夏曼•藍波安專文推薦

「海洋的危機,也就是人類的末日!」
當人類用自私、貪婪殘殺鯨魚時,牠們卻用歌聲對人類提出警告……

加勒比海域的大翅鯨開始唱歌:嗚-喔普,嗚-喔普,咿啊-咿啊-咿啊……
美國加州外海,另一隻衝上沙加緬度河自由沼澤的公鯨,也唱起同樣的歌聲:嗚-喔普,嗚-喔普,咿啊-咿啊-咿啊……

一夕之間,全世界的鯨魚歌聲改變了,這是前所未有的現象。沒人知道鯨魚之歌想要傳達什麼訊息……

海洋生物學家伊莉莎白的婚姻、事業正瀕臨危機,只想解開鯨魚歌聲意義的她,卻一步步捲入各方勢力較勁的漩渦:捕鯨人帶來的鯨魚屍體含有高比例的化學毒素,當地醫院接生的孩子,畸形的比率越來越高,懷有身孕的伊莉莎白也面臨財團的威脅。逐步解開歌聲之謎的伊莉莎白,也在鯨魚眼中看出,牠們要向人類提出相當嚴重的警告……。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道格拉斯‧卡爾頓‧亞伯拉罕 (Douglas Carlton Abrams)

他是出版界的編輯奇才,曾任加州大學出版社編輯多年,之後並擔任哈潑舊金山出版社編輯。他與一九八四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前南非大主教戴斯蒙.屠圖、瑜伽大師艾因嘉、道教大師謝明德等人合著過數本以愛、感官與靈性為主題的書籍。《偷心賊》是他創作的第一部小說,卻吸引了全球讀者的目光,已售出二十七國版權。目前他與妻子和三名孩子住在加州聖克魯茲。
譯者介紹

郭寶蓮

台大社會學碩士,輔大翻譯研究所肄。專職譯者,近期譯作包括《不聽話的女兒》、《血色童話》、《心願清單》、《重生》等。譯稿賜教:[email protected]

自序/導讀

推薦文1

末日
廖鴻基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發起人、《鯨生鯨世》作者)


過去,「世界末日」常被當作宗教預言看待,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現象顯示,「末日」不但真實存在,又無可挽回,而且,這一刻可能來得比我們想像的快了許多。最近新聞報導一位科學家表示:人類頂多生存到二十二世紀。

人類有機會成為地球上唯一自我滅絕的物種。

所有「末日」預言,無論是先知的警世目的,或確是智者經由人類發展跡象歸納推衍的結果,立論基點似乎都在人性難以根除的貪婪;需求過度,開發過度,消費過度;加以人口快速膨脹,相對於地球有限的自然資源及擔養力,環境生態污染、破壞等問題如脈波累積,終於將「末日」推上人類史最後的浪頭。

近些年來,關於環境保護生態保育為主題的書寫並不少,《鯨魚之歌》也是一部關心人類前途的小說,本書特別之處在於突顯有毒化學物污染問題,情節穿梭於海洋生物及陸地上的人類,並融合了大量科學研究資料及環境生態知識。

農業大量使用的農藥和各種殺蟲劑,塑膠工業產生的酸脂和酚甲烷,煉油工業產生的苯和酚類化學物 … 這些化學物聽起來也許有些距離,但稍微換個耳熟能詳的名稱就是世紀之毒如多氯聯苯、戴奧辛等等。現代生活中,我們的身體對這些毒物可能並不陌生。

越來越多數據證實,即使最低劑量的化學毒物都可能干擾人體內分泌損害健康,也將進一步引發與荷爾蒙有關的腫瘤、癌症、及身體免疫方面的疾病等等;也越來越多例子顯示,害病死亡的野生動物體內分析出嚴重的化學毒物污染。更可怕的是,這些毒物可經由母體直接傳遞給下一代。

關於環境生態這類書寫,難就難在目的性十分明顯,本書所以出色,作者的創意及想像力是關鍵:透過一隻闖入河道並不停吟唱的大翅鯨,和一位鯨類聲音研究者試圖解讀其意義的一連串故事。作者恰當而感性的筆調也是關鍵,例如書裡描寫餵乳的母親:「她閉起眼,想像分叉乳腺彷彿河川支流,從她身體匯聚營養,供給她的小孩。她感覺正將無限的愛灌溉給孩子 … 每一滴晶露,都是透過她所呼吸的空氣、所喝的水和吃進身體食物 … 原本單純滿足的享受,為什麼現在要擔心自己的愛,可能伴隨著哪些毒物 …」關鍵三,因為描寫的主題是面對環境敗壞的無奈,稍稍不慎恐怕拉著讀者陷溺於無解的悲傷中,這部小說,作者隨時提醒讀者還有機會:「生命其實是破壞與修復間的平衡,也許我們有機會找到出路,只是 …」

除了環境污染問題,本書也深刻談到現代社會的惡行,經常透過集團似的專業結合,分層分工形成龐大的共犯結構,透過行銷包裝、公關媒體,近似黑、白勢力結合,即使掌握關鍵權力的國家機器,甚至連代表社會良知的學界也不能倖免於被污染。這本書告訴我們,現代社會層出不窮的各種問題,內幕複雜程度遠超過我們表面的理解。

作者透過象徵大自然的巨鯨吟哦告訴我們:人類糟蹋地球、糟蹋自己,若再不警醒,「末日」已經在路途的盡頭向我們招手。

推薦文2

靈性化的鯨魚
夏曼.藍波安(海洋文學家)於蘭嶼家


雷虎在巴丹島躲藏了幾年之後,山裡的船、槳也做好了,這是蘭嶼的達悟人與菲律賓的依伐丹人因交易不成而雙方械鬥之後的事。在一個西南微風吹起的某個夜晚,雷虎躲過敵方的眼線獨自一人向北划著船,minamorong(北極星)是他回航蘭嶼的星座,划過幾海浬之後,海平線泛起微微的明光,一個美麗的早晨,一大一小的amumubu(達悟語指鯨

各界推薦/推薦序

媒體推薦

「引人入勝的懸疑之作!」
─全國公共廣播電台(NPR)附屬廣播電台KQED現場直播叩應節目《論壇》(Forum)主持人麥可‧克雷斯尼(Michael Krasny)

「作者道格拉斯‧亞伯拉罕像個大師,將讀者的情緒玩弄於股掌間。《鯨魚之歌》是一本慧黠、詳實與高度娛樂性的小說,帶給讀者的清新感受及緊張氣氛在閱畢闔書後依然迴盪良久。坐下來好好品嘗這本佳作。」
─史帝夫‧貝瑞(Steve Berry)《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書排行榜作家

「《鯨魚之歌》是一本令人愛不釋手的小說,揉合了動人故事與全世界頂尖生態科學家的最新發現。肯定會讓你一路捧讀到底,迫不及待揭開作者筆下那個令人屏息、節奏明快的懸疑祕密。閱畢闔書那一刻,我知道你對拯救地球會有全新的看法。」
─肯恩‧庫克(Ken Cook)非營利團體「環保工作團隊」(Environmental Working Group)執行長

「本書作者道格拉斯‧卡爾頓‧亞伯拉罕堪稱為環境小說界中的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白鯨記》作者)。」
─黛弗拉‧戴維斯博士(Devra Davis),著有《濃煙似水》(When Smoke Ran Like Water)以及《抗癌的祕密戰爭》(The Secret War Against Cancer)

「故事緊張懸疑,書中的科學家真實可信。本書開啟一扇窗讓人看到真相,而這真相將會改變讀者的生活。我絕對不會再以過往的方式來看待鯨魚──現在我還想知道更多關於鯨魚的事。我認為作者讓整個故事提升到了全球的層次。想到他說全世界其實只有一個海洋我就很驚訝。絕妙佳作。」
─南西‧艾倫‧亞伯拉罕(Nancy Ellen Abrams),與人合著有《由宇宙中心而出的觀點》(The View from the Center of the Universe)

「《鯨魚之歌》是一本精彩引人的生態小說──書中那些令人震撼的現象都是真實的。一本讓人一頁翻過一頁直到午夜仍難以釋手的當代懸疑之作。」
─莫莉‧班特立(Molly Bentley),SETI電台節目「我們孤單嗎?」的執行製作人

「讀讀道格拉斯‧卡爾頓‧亞伯拉罕的最新小說《鯨魚之歌》,你就會明白海洋受到多嚴重的污染,也會了解海洋生物以及遭受破壞的人類環境之間有何關連。這本懸疑小說裡有間諜小說大師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e)所樹立的傳統(想想《疑雲殺機》 The Constant Gardener這部作品),內容描述一位專門研究大翅鯨的溝通聲音的年輕女科學家如何抽絲剝繭,逐步解讀出新的鯨魚之歌。作者以節奏明快的情節,輔以豐富的好人與壞蛋角色構思出這本融合了真確科學證據的精彩小說,故事尾聲令人屏息。」
─愛莉絲‧夏貝可夫(Alice Shabecoff),與人合著有《有毒的利潤:孩童所遭受的毒物攻擊》(Poisoned Profits: The Toxic Assault on our Children)

「我剛拿起道格拉斯‧卡爾頓‧亞伯拉罕這本《鯨魚之歌》時,並沒想到故事會如此精彩。乍聽之下這部小說的故事前提似乎滿有趣,但我沒期望它會精彩到讓我整夜不捨得睡,就為了一口氣把故事看完,甚至睡著後也會夢到相關情節!《鯨魚之歌》是一個描述人類與世界之互動關係的精彩故事。若您想找一本可以完全投入又足以發人深省的小說,我會大...

內容試閱

喚食的聲音迴盪進阿波羅耳裡──他的胃因餓了一季而咕嚕叫──鯨脂又變得跟以前一樣薄──


阿波羅想起夏日的冰涼水域,那兒有一大群活蹦亂跳的磷蝦正召喚著他──他和其他鯨魚在一大群迷你的甲殼類生物的四周吹吐泡泡──繞圈──繞圈──形成獵網──愈來愈近──確定盛宴已備妥──大夥兒動作一致地往上衝──嘴巴張得大大──爆出浪花──塞滿整嘴──閉上嘴巴──肌肉收縮──狼吞虎嚥──


但這狹窄水域裡沒有磷蝦──在這無生命跡象的水域裡不見鹹水才有的浮游生物──


聲音變了──不再是同類──而是殺人鯨!──他聽見他們瘋狂搶食發出的尖銳鳴嘯──那音頻脈衝像利齒再次刺穿他的肌膚──


背上的傷口還在發疼──裸露的嫩肉磨得好痛──


他衝向那股聲音,開始甩尾防衛──但水中不見殺手──只有船隻的緩慢嗡嗡聲──


接著,他見到它懸於水中──掙扎著想浮出水面──他想搜尋眼睛,但沒發現半隻──然後以胸鰭靠近那生物──以身體偎近它──然後翻個身將它舉到他的肚子上─



依莉莎白感覺自己被拋上拋下,翻來覆去。沼澤裂開,褐色的濁水也開始退散,她真不敢相信自己正趴在鯨魚肚子上。


依莉莎白抬頭,見到高聳的胸鰭。這些重達四百磅的巨大胸鰭輕而易舉就能砸碎她,但她卻能像仔鯨一樣被母鯨牢牢懷抱著。驚魂甫定明白自己不是做夢後,她才聽見堤岸那排群眾所響起的歡呼聲。


依莉莎白緊張地乾笑了一下,因為她知道自己同僚和海巡隊對她這種舉動肯定不像群眾那麼驚喜叫好。在海洋公園或許可以騎在鯨魚身上,但對研究人員來說,騎上野生鯨魚是一種干擾鯨魚的行為,更重要的是,相關執法單位或許會很不悅。她低頭看著自己的手,卻瞥見讓她心頭一沉的東西。


鯨魚的肌膚不只起水泡脫皮,上面還有隆起的白斑,就像長在起司上的黴菌,而且這些隆起白斑已經開始流膿。她還見到白色的破皮和痘疤,不禁納悶這些真的是牠來到淡水這段期間迅速出現的嗎?


歡呼聲未歇,依莉莎白微微舉手,對群眾表示感謝,並讓大家知道她平安沒事。大家一見,更加熱烈歡呼。她趕緊滑進水裡,游回船上。


鯨魚游向她,就在牠浮出水面時她見到牠那灰褐色的眼睛。這雙眼睛比冰冷的河水更讓她戰慄。


透過那雲濛的水晶體,她認出那種在她研究的其他鯨魚眼中也曾見到的眼神,這種眼神不是覺察力或智慧,而是乍見某種遺忘許久之物所產生的熟悉感,這種感覺她能意會卻無法言傳。


幾個穿著藍色制服的高大海巡隊員將依莉莎白拉上橘色的船舷。濕答答的衣服不停滴著水。他們將一條粗呢毯子裹上來,磨搓著她的頸部肌膚。她感覺到毛毯帶給身體的溫暖,不由得心生感激。有人從保溫瓶裡倒了一杯熱咖啡給她,一聞到那芬芳的苦味,情不自禁泛起笑臉。在咖啡的裊裊餘煙裡,彷彿一切不順都如煙消失。


中尉詹姆士走向她。「他們同意讓妳成為『海洋哺乳類中心』的共同研究員。妳爭取到一個禮拜了。」


「一個禮拜之後呢?」


「希望別遇到這種狀況。」



依莉莎白一回到岸邊,電視拍攝的工作人員開始蜂擁圍向她。


「妳真的能跟鯨魚說話?」


「就像電影中的怪醫杜立德能與動物溝通?」


「這隻鯨魚怎麼了?」


「我不知道。」她說,想起前一天自己犯下的錯誤。


「牠生病了嗎?」有個記者這麼問,這時一架噴灑農藥的小飛機掠過頭頂。
...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