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列車 | 拾書所

時光列車

$ 284 元 原價 360

內容簡介

這本書是我人生的路線圖。——佩蒂.史密斯

 

五月天瑪莎、李取中、李維菁、馬世芳、張鐵志、陳德政、焦元溥、廖偉棠、劉梓潔  真摯推薦
美國國家書獎最高榮譽得主 佩蒂史密斯 新作
紐約時報、The Big issue2015年度好書 Amzon選書

 

昨日的詩人是今天的偵探 
搭上開往過去的時光列車  她一一揭開人生謎團
看龐克教母如何瀟灑面對失落的時光 見證搖滾詩人與眾不同的創造力

 

「文字風格如詩如歌的佩蒂.史密斯,在風格迴異《只是孩子》的新作中,透過對過往時日與當下自己的交錯凝視,完成了令人難忘的心靈之旅。這位傳奇的藝術家對生活感受能力有如神諭,每段字句都有直視生命的質地。她能說著似乎不起眼的事物,卻撩起人們洶湧的情緒、深深觸動人心,絕對是年度之書。」--《紐約時報》

 

當人們都期待著看她怎麼超越上一本得獎傑作《只是孩子》,深諳自由真諦的佩蒂‧史密斯選擇率性為自己而寫。不寫續集,走出創新的文體。從公寓對街的伊諾咖啡館開始,回望對她個人重要的十八段旅程。惹內的牢、芙烈達卡羅的藍房、心愛的舊外套、村上春樹的發條鳥、已故的丈夫和漁船,還有影響過她的普拉絲、三島由紀夫、芥川龍之介…
 

擺脫時空侷限,搖滾詩人得以不老,紐約柏林倫敦坦吉爾,隨時在路上,只要有咖啡、書以及心愛的警探影集。經典的Horses專輯發行至今四十年,面對逝去的摯愛、一點一點離開的人事物,她用誠實和幽默來看待,外套、咖啡館、朋友與過往…總有留不住的,但總也有留得下來的。
 

能留下的是什麼?閱讀龐克教母佩蒂用無偽的真性情吟唱日常的神聖、純粹的不凡。我們一點一滴有了答案。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非爾
 

台北人。政大畢。降世逾五十載。半生浪擲書肆行業,屢以考究譯文為念。邇來因緣俱足,遂而煮字療飢。寓役於樂,不亦達乎!([email protected])

目錄

目次 列車行經處

 

導讀  行向昨天的旅程   陳德政
第一站 伊諾咖啡館
第二站 切換頻道
第三站 動物餅乾
第四站 跳蚤吸血
第五站 一山的豆子
第六站 沒有指針的時鐘
第七站 井
第八站 幸運輪
第九站 我如何搞丟了發條鳥
第十站 她名叫珊蒂
第十一站 再見了舊外套
第十二站 無
第十三站 暴風雨的精靈
第十四站 阿佛瑞・魏格納之夢
第十五站 到拉臘什之路
第十六站 被覆蓋的地面
第十七站 林登怎麼殺掉他心愛的東西
第十八站 失物幽谷
第十九站 中午時刻

各界推薦/推薦序

◎媒體書評及推薦
 

“《時光列車》,看似一本搖滾明星的旅行回憶錄,實則是一本對生命所失、對藝術、對人性與神聖性優美如夢的沉思錄。佩蒂‧史密斯本質上就是個筆力不凡的詩人。”-—Paul de Barros《紐約時報》2015年度好書
 

“繼《只是孩子》後,佩蒂寫出另一段扣人心弦的回憶。一本不關於任何事但又寫了所有事情的精采作品。在《時光列車》中我們的吟遊詩人在世界各處旅行,找尋她的靈感、咖啡館,還有北歐冷硬派的偵探小說。那些如夢般的閱讀經驗會讓所有人都嚮往擁有一段這麼自在的生活。” -— Simon Garfield,《The Big Issue》2015年度好書
 

“這本書如此純淨誠實就彷彿它本身就帶著宗教的純淨之喜。” – 瓊蒂.蒂安,作家
 

“她就是我們這個時代不羈的詩人蘭波,但她承受的苦使她擁有充滿情感的神秘,這使她成了十字架上的聖約翰。” 愛德蒙.懷特,紐約知名書評家
 

“真不知道她怎麼作到的!她寫出能與《只是孩子》相提並論的優秀作品——風趣、溫柔有時又令人絕望的悲傷……而那些人生的哀傷,她都能寫出美來。” -—Bella Freud《Porter雜誌》
 

“作為一本深入詩的豐富本質之作,本書表現實在卓越。佩蒂.史密斯連自己跨年深夜獨坐長椅上看著街頭狂歡醉酒的人群穿越,都能將其寫成世上最酷的事。” -—Suzi Feay《金融時報》
 

“在《時光列車》中,獨者能感受到佩蒂的生活如此簡單甚至帶有宗教修行般的色彩:步行在紐約街頭、喝咖啡(大量咖啡)、回憶並寫下…我認為它比《只是孩子》好,更多冥想靜思、更貼近她真實生活。”-— Erica Wagner,《Harper's Bazaar》 
 

“佩蒂不但在人生中走過許多精采路,並接連兩次都將它們優美地寫出來。” -—《GQ》
 

“《時光列車》開場寫的是間格林威治村咖啡館,那是佩蒂每天早上寫作的地方,然而從那個小地方出發,最後讀者將被帶往她心靈中的每個角落。” -—《觀察者報》
 

“太美了。” -—《愛爾蘭時報》
 

&ld...

內容試閱

摘自

……
雪繼續下。我把自己穿暖了跑到外面去迎接片片雪花。上街後我向東去,走到聖馬可書店,站在那裡一排一排地瀏覽,隨意選些想買的書,感觸不同書籍的紙張質感,檢查印上去的字體,期望某本書能有完美的第一行開場白。心灰意懶之際,我走到M字部,希望賀寧.曼凱爾(Henning Mankell)已經幫我最喜歡的偵探韋蘭德(Kurt Wallander)寫了新章。很可惜架上他的書我都讀過了,我繼續在M字部徘徊,偶然地我被村上春樹空間交錯的筆下世界吸引住。
這之前我沒有讀過村上。過去兩年間我都在閱讀並且拆解波拉紐的遺作《2666》——來回從各種角度反覆地看。在《2666》之前,另一本讓其他書相形失色的是《大師與瑪格麗特》,而在我遍讀布爾加科夫(Mikhail Bulgakov)的那陣子前,我不辭艱深地像談熱愛一樣捧著讀的是維根斯坦的作品,當時我甚至還斷斷續續地想解開他那些等式。我沒辦法說自己已成功破解,但在那個努力的過程中,倒讓我對《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瘋狂帽客」 (Mad Hatter)出的謎語有了解答:他問為什麼一隻大烏鴉那麼像一張寫字桌?我腦中浮現小時候在賓州德國城的鄉下學校課堂,那時候我們還會用真的墨水瓶和木片筆尖的鵝毛筆寫書法。大烏鴉和寫字桌?破解關鍵是墨水。我有把握一定是這個。
我打開一本名為《尋羊冒險記》的書,因為這書名感覺上很有戲。書封上有句話吸引了我——狹窄的街道和排水運河構成的迷宮。我當場就把它買下,這是可以拿來泡著我的可可亞一起吃的羊型脆餅。然後我走到附近的蕎麥麵店,點了附山藥的蕎麥涼麵,開始讀。我被《尋羊冒險記》整個吸引住了,結果在店裡坐了超過兩小時,邊喝清酒邊讀。覺得整個人都正在融化。
接下來的幾個星期,我一直坐在我的咖啡店讀著村上春樹。起來透氣的時間大概只夠去上個廁所或者再點一杯咖啡。
讀完《尋羊冒險記》,接著讀《舞舞舞》和《海邊的卡夫卡》。然後,好死不死,我開始讀了《發條鳥年代記》。這本書徹底把我征服,彷彿把我裝進了沒辦法回頭的彈道中,像一顆流星轟隆飛向地球上某個杳無人煙的荒涼角落
傑作有兩種。有些經典劍走偏鋒幾近於神跡,像《白鯨記》、《咆嘯山莊》或者《科學怪人》。然而還有一種書,作者似乎把活生生的能量灌進了文句之中,讀者被帶著團團轉,整個人像被用力擰出水,然後又掛起來晾乾,這是種具有毀滅性的書。像《2666》或《大師與瑪格麗特》。《發條鳥年代記》也是這種書。我才剛把它讀完,馬上就覺得非要再重讀一遍不可了。首先,我真的不想離開這本書中的氛圍,此外,書裡那些句子陰魂不散跟著我,讓我朝思暮想難以割捨。好像有什麼擰成一個精心打的結,結的粗邊就在我睡覺時摩娑我的臉頰。我想那跟村上在書裡第一章裡描寫某棟房子的宿命有關。
小說的敘述者一開始在他位於東京世田谷區的公寓附近尋找他走失的貓。他一路走過狹窄的後巷,最後來到那個所謂宮脇家——一棟荒煙蔓草中的廢棄住宅,宅子裡有座不值錢的鳥形石像和一口廢井。故事到這裡完全看不出接下來他會被這個地方困住,其他事情都變得不重要,甚至從這口井找到另一個平行世界的入口。他本來只是在找貓,卻被引入宮脇家這個晦澀難解的情境,我也跟著身陷其中。我是如此無法自拔,變得沒有餘力想別的事,如果可能我很願意買通村上春樹替我特別寫個加長章節,專門把這一章寫更多。如果我自己來寫,根本沒辦法滿足那種渴望,只會寫成推測性的胡編。唯有村上才能正確地描述那棟破舊房子周遭的一草一木,我對這屋子著迷想要找機會親自去現場看一看。...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