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末班列車:一九四五原爆生還者的真實故事(修訂版) | 拾書所

廣島末班列車:一九四五原爆生還者的真實故事(修訂版)

$ 300 元 原價 400

內容簡介

史上關於原爆故事最感人至深的作品


作者根據原爆倖存者的口述紀錄,並使用鑑識考古學的新科技,描述了原子彈轟炸日本的事件和餘波。這兩次原爆,永遠改變了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親身體驗原子彈爆炸的目擊見證是本書的敘述核心。目前知道有三十人逃離廣島,奔向想像中應該安全的長崎,卻只是及時趕上另一場原子彈轟炸,並且大難不死地倖存下來。山口疆是我們已知唯一逃過兩次原爆中心完全轟擊效應的人。第二次原爆時,爆炸波在山口所在建築的樓梯井旁分散開來,讓他與身邊的幾個人包覆在衝擊繭裡,而整棟大樓在周遭霎時消失。二○一○年初,山口疆因胃癌逝世,享年九十三歲。

我們對原爆瞭解多少?轟炸廣島的核彈在一次飛前測試中受損,影響其威力。艾諾拉.蓋號於八月六日飛離前數小時,物理學家路易斯.阿耳瓦雷茲在威力減弱的炸彈中加入三劑釙和鈹(此核子物質相當於在賽車引擎中加入的一氧化二氮)。

本書有如「帶你回到現場」的時空膠囊,作者以科學家的眼光來描述細節,並以真實發生的事件來還原歷史,與倖存者的真摯友誼也豐富了此書內容。本書不僅詳盡且逼真地陳述了原爆經過,也是史上關於原爆故事最感人至深的作品。

本書特色

◎我們僅大略知道原爆受難者遭遇的傷害與痛苦,卻大多不清楚其中的過程,那些傷害如何形成。書裡將其中經過像電影一樣呈現出來,讓人看了不敢致信。

◎附有圖片,包括重構當時情況的素描、地圖、轟炸前後比照圖、受難者位置圖。

◎作者以口述歷史為方,採訪記錄許多倖存受難者與執行轟炸任務的美國飛行員。將他們的個人故事編織在一起,組成一個多層次的文化與戰爭研究。

◎如今核災問題正壟罩我們的生活,在不同時空背景下,廣島長崎兩地居民以及日本人民遭遇原爆的不幸及其廣大影響,非常值得現在的我們借鏡。讀過之後,對當今核災問題與核子未來會有更不一樣的省思,對我們人類的共同未來產生更多關懷。

◎《阿凡達》導演卡麥隆計畫拍攝一部原爆電影,據目前消息指出會以這本書為主要腳本。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廖素珊

台大外文系畢業,明尼蘇達州雙子城校區比較文學研究所肄業。現專事翻譯。譯作有《縱走日本兩千哩》、《誰殺了喀布爾女人》、《被遺忘的花園》、《印度的故事》、《墮落天使》等二十餘本書。

目錄

原爆事件的啟示辜振豐
不容許遺忘的一九四五謝哲青
蟻行者張桂越

第二版序

1章殺戮之星
山口看見一支火和灰柱騰空升向同溫層,看起來像是被火山煙柱包圍起來的巨大龍捲風。其怪物的頂端十足活躍,變得愈來愈高,愈來愈寬。山口告訴自己,當雲朵落到地面上時,每一種生物都會死亡。即使他倖存下來,B二九轟炸機也許還會回來。

2章酷斯拉的蛋
炸彈蒸發了廣島境內所有的河水和池塘水。在半徑兩公里處,每片葉子的水分都蒸發殆盡,每隻在戶外的鳥兒和蟋蟀,每片草兒、每位軍人和每個孩童。這些都堆積成城市的蒸汽,向著同溫層的最下層竄升而去,蒸汽在那冷卻和凝結,然後開始墜落。

3章節子
他挖掘了整個廚房。節子最喜愛烹飪,能靈巧運用大部分人稱之為白蟻、雜草和柑橘蟻所製造而成的香料和香草,將最淡而無味的貧乏配給烹煮成美味佳餚。早上八點十五分她可能正在廚房為一杯發霉的大豆提味,將之變成「漫步在雲端」的美味。

4章最後關鍵:微中子
當閃光向前冒出火焰時,他聽到和感覺到下巴劈啪作響,他嘴中有股不舒服的怪味,「如同流出的液態鉛」。炸彈碎片牢牢嵌入他的填充物,然後穿過他的肌膚。炸彈的光芒彷彿具有生命,那道光芒能被感覺、甚至品嚐。

5章發瘋的菖蒲
池塘下的女士穿著精美的睡衣,綁著紅色腰帶。她的長袖子在水面附近徘徊,就像大型金魚的鰭。她仰躺著,而那個紫色物體其實是盛開的菖蒲。花柄沿著一側,朝著水面彎下來──菖蒲彷彿想輕撫女孩的臉頰。

6章回天與忠君愛國的大象
飢餓開始時,飼養員從極微薄的配給中拿一些蕃薯給倖存的大象,儘管一粒偶爾才有的蕃薯對大象而言不過是滄海之一粟,他們的仁慈只延長了痛苦。軍方告知訓練師和飼養員,和最近在外島忍受痛苦的士兵相較,他們的犧牲微乎其微:「因為這才是真正天皇之子的生存意義。」

7章天際間的一柱煙霧
「彷彿地球本身噴出烈火和煙霧,火焰扭曲上竄,自地底下爆裂而出。天空黑闇,地面卻是緋紅色。」一個深紅色和黃色的斑駁鬼影從火焰之海中騰升而起,快要變成一座山。秋月和許多也看見這片景觀的人認為,整個世界似乎正在死亡,而他們正共赴黃泉。

8章千頭萬緒
羅伯特....

自序/導讀

推薦序1

原爆事件的啟示

查理.裴列格里諾所撰寫的《廣島末班列車》是一本頗具特色的報導文學作品。看完本書,可以想像他一定花了很多心血,才得以完稿,如採訪許多原爆倖存者和當時執行轟炸任務的美國飛行員。至於敘述方法,則採用類似電影分鏡手法,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彷彿回到廣島和長崎的原爆現場。此書引發不少爭議,也許有人會認為此書內容太強調暴力,但細讀之下,發現作者的動機是出於和平,並期待過去的原爆不是未來的序幕。

二次大戰末期,廣島和長崎原爆為亞洲戰場畫下句點。戰爭是人類最愚蠢的行為,這是無需質疑的。值得探討的是,人類一形成國家和社會,總會制定法律,日常生活中,殺人當然是犯罪行為,必須接受懲罰,不過一個國家要是向敵方宣戰,殺人則變成一種榮耀,甚至還可以接受勳章的表揚!日文中,有三個漢字叫「非日常」,其實就是包含戰爭。人與人之間有交友和助人的熱情,但一旦面臨戰爭,這些優點立刻消失,因為一上戰場,你不殺敵人,敵人會殺你。

十九世紀末,英國作家哈代寫了一首短詩〈他殺了那個人〉,詩中敘述者失了業,乃加入部隊,某日他上戰場殺了一個敵人。戰事結束後,他十分內疚,因為承平之時,兩人如果在小酒館認識,雙方還可以把酒言歡。

戰爭時期,軍人跟老百姓陶醉在暴力的恍惚之中而無法自拔。二戰期間,一開始日軍時時傳來勝利的捷報,全國幾乎陷入極大的狂喜。其間,很多廣島青少年被徵召到工廠去製造武器,但當原子彈落地之後,他們有的受重傷,有的當場死亡。我們可以說他們並沒有上戰場殺人,他們可以算是軍國主義的替罪羔羊,但深思之下,他們何嘗不是共犯?當「日本天皇」宣告投降,大多數日本人才開始覺醒,甚至反思戰爭所帶來的罪惡。

值得一提的是,二戰期間,日美兩國不共戴天,誓不兩立。但戰爭一結束,老百姓列隊歡迎麥克阿瑟所率領的美軍。而有些日本軍人甚至寫信向麥帥告密,內容不外乎是日本軍人如何虐待美國戰俘。有些甚至願意讓日本成為美國的一州。戰後初期,明明是美軍占領日本,但他們竟然稱美軍為「進駐軍」。幕府末期,他們將英美稱之為「鬼畜米英」,如今卻極力崇拜美國人。

本書優點,在於讓讀者了解原爆之後的奇蹟和人性的光輝,例如,永井保羅醫生在長崎原爆時,本身是癌症末期病患,住在自己的醫院,但遭到原爆輻射後,癌症暫時趨於緩和。此後,全心全意治療、照顧病患,同時在五個月內寫完兩本書,並將版稅捐給長崎孤兒。此外,岩永章遭到原爆的輻射,戰後擔任長崎市政府公務員,退休後活到九十幾歲。

不過,原爆之後,也不免感慨日本社會所呈現的「排除構造」。記得十幾年前有一部叫《黑雨》的電影,內容敘述原爆時女主角身上剛好淋到原爆所產生的黑雨,雖然身體健康正常,但因為這個「黑雨女子」的污名讓她無法嫁人!其實,作者在書中也提到,戰後三菱公司有很多來自長崎的員工,這些人長期暴露在伽瑪射線和原子塵之中,只要出現疲憊、氣喘、紅疹和反覆感染之中,都會遭到開除。

美日長久以來的糾葛導致原爆事件,這並非本書的焦點,但在此我願意補充其中的來龍去脈,以便讓讀者更能夠了解美日關係,進而掌握亞洲的情勢變化。

回顧過去,戰國武將織田信長大力接納西洋文化,主張開放。但一六...

各界推薦/推薦序

這本書是一個永不放棄的人的作品……我在書中看見黑暗、感受無力,但字裡行間,我看到一種力量,無論如何要走下去!建議一讀。──資深記者 張桂越

人類文明的進程中,為了工業發展和戰爭,往往發明很多怪物,而這些怪物也逐漸在控制人類。例如,製造武器,互相殘殺,而核子發電廠則變成無法預測的未爆彈。如今為了和平,為了解決安全問題,是有必要重新看待歷史,因此《廣島末班列車》是一本極有參考價值的好書。──作家 辜振豐

《廣島末班列車》剝去戰爭行為與人權罪行的邏輯辨證,回歸事件原點,以史帝芬.古爾德式的科學觀點與海明威式的敘述風格,為我們鋪陳一段歷史的真實,不容許人類文明遺忘的動人故事。──文史工作者 謝哲青

內容試閱

第一章 殺戮之星

倘若瑪麗.雪萊和愛倫坡生於二十世紀中期,他們便不需發明恐怖駭人之物。

對那些首次冒險進入仍有輻射危險的廣島和長崎原爆點,以及試圖了解究竟發生什麼事的日本科學家而言,最令人恐懼的死亡方式就發生在一瞬間。在廣島市中心的一座橋上仍可看見一個男人領著一匹馬的陰影,即使他早已不存在這世上。彷若透過閃光攝影的意外新手法,他的足跡、馬兒的足跡,以及跟著他穿越這座橋、往都市心臟地帶走去的人們的最後足跡,都被保存在瞬間刷白的路面上。

僅在不遠的下游處,離確切原爆點不到一百四十步遠,仍在相同的一秒瞬間,蒼穹裂開之際,坐在住友銀行大門入口石階上等待銀行開門的女人瞬間蒸發。沒能活過人類與核子武器接觸最初半秒的人們,曾在銀行階梯或街道和橋梁上活了一剎那。他們正期待著日本戰勝或戰敗,希望被戰爭帶走的親友安然歸鄉,或哀悼已逝去的心愛之人,思索著為他們的孩子爭取更多食物配給,或只是抱著微不足道的夢想,或根本沒有夢想。然後,在面對閃光的轉瞬時刻,他們轉化為一縷輕煙和乾枯的碳,他們的心靈和肉體熔解,彷彿他們只是人類經驗中一場突然醒轉的怪夢。但是,這些人的影子在他們因爆炸而化成的碳消散之後依舊流連不去,蝕刻在冒泡的人行道以及銀行的花崗岩石階上,留存下他們曾經存活和大口呼吸的證據。

一九四五年八月的第六天,構思、設計或組裝廣島炸彈的人之中,沒有人知道鈾核子從哪裡來,或科學已確切達成什麼成就。連奧本海默、尤列、阿耳瓦雷茲,或甚至愛因斯坦都不會相信,這些人讓遙遠過去中、人們鮮少思及的某個時地裡的某物起死回生。炸彈核心的每個鈾二三五原子,早在四十六億年前就存在於超新星的核心中。星體的灰塵聚集會形成這類核心,而這些星體遠在月球上最古老的山巒生成前便已誕生又死去。宇宙生成之時所形成的原始殘餘物,在經過無數年的休眠後,由人們開採、純化至百分之八十三以上的純度,並以精準完美的幾何形狀聚合,此時在人為的作用下,如同一顆內爆行星般發出最後的驚人巨響。以最赤裸的量子本質而言,那天早晨發生於廣島上空的事件,以及三天後由長崎另一個充滿鈾反應爐副產品的鈽鍋爐所誘發的事件,都象徵著遙遠恆星的短暫重生。

創造這個奇異鍊金術的人都還不了解,流動在他們血管裡的碳就像鈾一般是星體的塵埃。他們也不知道,碳和鈾的核子或許能夠藏匿遠比質子直徑還小的事物。確實,就連愛因斯坦和奧本海默都拒絕承認這類量子世界存在。他們因此不知道中子是由何形成,或者精確來說,時空的爆炸(亦即宇宙本身的爆炸)是如何允許物質變成能量。他們對此的了解是這般原始,我們也許可以將其與發現膠狀汽油的尼安德塔人的思考過程相較。同理,儘管當時的科學家對自己所創造出、呼應遙遠過去的短暫巨響如何運作幾無所知,他們卻從未懷疑自己釋放出的能量,已然連結起他們的時代與宇宙的源始,並為巨量時間以及穿越質子直徑的光速搭起橋梁。無可避免,某人注定要站在爆炸零點(Point Zero)下方。這個特殊際遇落在一位三十五歲的寡婦和六名和尚身上。青山(Aoyama)太太比平常早半小時催兒子上學去——這是為何歷史宣稱這男孩是那一帶唯一存活的居民之故。青山家的一側與佛寺相連,因此青山家可以分享和擁有一大片菜圃。八點十五分,青山太太可能正在菜圃裡和鄰居耕作,一如和他們一起工作的每個早晨。倘若真是如此,就沒有人比青山太太和那些和尚更接近確實的爆炸零點,或說,更赤裸地暴露其中。

在頭頂上方,廣島縣產業獎勵館的圓頂直直劃入原爆點。青山太太耕作...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