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S:塗鴉大師凱斯˙哈林 | 拾書所

JOURNALS:塗鴉大師凱斯˙哈林

$ 316 元 原價 400

內容簡介

藝術是為眾人存在的!
最潮的新普普藝術大師、街頭藝術教父
唯一一本日記體中文傳記


他用繪畫替生命發聲,用文字吶喊著反叛!
他讓地鐵塗鴉成為八○年代紐約城市的風景
也成為當代文化的一種標誌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張菱心

台灣大學復健醫學系畢,德國佛萊堡大學德國語言學、德國文學暨藝術史碩士,曾任連鎖書店外文圖書資深採購,目前服務於非營利性社團組織,閒暇時以擔任英德文審書顧問與譯者自娛。

目錄

謝辭
推薦序 「給我報報」總編輯 馮光遠
前言 薛帕德.費瑞
導言 羅伯特.法瑞斯.湯普森
一九七七年
一九七八年
一九七九年
一九八○年
一九八二年
一九八三年
一九八四年
一九八六年
一九八七年
一九八八年
一九八九年
作品資料
後記 凱斯.哈林基金會

自序/導讀

【推薦序】
「給我報報」總編輯 馮光遠


首先必須聲明,這本書不是一本容易閱讀的書,除非你喜歡凱斯.哈林,或者,你對美國七○、八○年代的藝術景觀,尤其是紐約市的藝術景觀熟悉,要不然,你會覺得自己身陷一拖拉庫名詞之中,被一堆永無止境的創作細節包圍。不過如果你跟我一樣,對創作之事充滿興趣跟感情,就算哈林不是你的菜,這本書一路看下去,保證興味盎然。

我對哈林的喜好源於他在紐約市地下鐵的壁畫創作,那是八○年代中期的事,凱斯.哈林經常用白色及有色粉筆,在地鐵月台的廣告更迭之時(即舊廣告已經撕下,新廣告尚未貼上),以粉筆在黑色的背景上畫出他的招牌線條畫作,這些稍縱即逝的作品,成為當時紐約地下鐵的一個奇觀。許多人追著他的畫作欣賞,紐約地鐵警察則不識相也不識貨地追著他的畫作封殺。有回我親眼目睹哈林作畫,發現他不時左顧右盼,在畫作完成之後,拔腿就跑,因為如果被警察現場抓到他在公共場所「塗鴉」,是會被罰款的。

是的,他的作品對那些不知道他創作價值的人來講,就是「塗鴉」兩個字,頂多加上「創意」兩字吧,「創意塗鴉」。其實就算在紐約的藝術圈,對哈林的評價,當時也是兩極;在這本書的後半部,我們就可以看到哈林的抱怨,對紐約主流藝術館視他的創作如無物,哈林其實是很介意的。他在八十七年三月的一篇日記裡,就酸了當時火紅的所謂「壞畫」(bad painting)代表畫家朱利安.施納貝爾(Julian Schnabel)一頓,然而哈林極具歷史觀、非常反潮流的論點,卻也正是為什麼我喜歡他的原因,尤其是現在回顧八○年代的「壞畫」大將施納貝爾,他那些藉著嵌在畫布上的破盤子所經營出來的「新形式」,固然討好了收藏家,但是缺乏一貫性、少了形式與內涵應該有的對話。如今看來,還真應驗了哈林對他的批評,可見技巧的賣弄在廣袤無垠的藝術世界裡,真的只會曇花一現。

哈林的作品不受主流美術館青睞,其實是可以理解的,從哈林的日記我們看到,他對藝術市場根本打從心裡鄙視,他相信的藝術,是從大眾水準出發的無償創作,是跟兒童一起從事的創作,是完全為自己的喜樂而進行的創作,這也是為什麼當他談到諸如馬克.科斯塔比(Mark Kostabi)這樣極其商業的畫家時,他的反應會是那麼地激烈與不屑,和嘲諷「壞畫」的概念是一致的。

閱讀哈林這本分成前後兩個時期的日誌,最大的感受是,一個從一開始就非常明白在藝術領域裡頭自己所處位置的藝術家,他(她)的藝術養成,其實是一個非常繁複的過程,且這道理幾乎沒有例外。書中哈林大量呈現他的閱讀、畫展、音樂會、電影筆記,清楚地勾勒出他畫風形成的軌跡,這也是想深究哈林藝術的人,閱讀此書能夠得到的樂趣之一。

例如他提到眼鏡蛇畫派四巨頭之一的皮耶賀.阿雷欽斯基 (Pierre Alechinsky)對他的影響,然後當我們將哈林的線條畫作對照充斥於眼鏡蛇畫派裡頭的一些元素時,比方說笨拙童畫般的怪獸造型、大膽揮灑的線條、感情先行彷彿反智般的筆觸,我們便可發現,只須對眼鏡蛇畫派的風格稍加瞭解,我們對哈林畫風的欣賞,竟然會立刻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體會。

八○年代於紐約冒出頭的新生代藝術家,有不少人死於愛滋病,哈林正是其中之一,這是閱讀此書過程中會覺得不忍的地方,他有那麼多的計畫要做或者正在進行,可是死亡的陰影卻一直跟著他。不過也正是因為愛滋病,讓我們看到哈林創作裡頭一個重要的元素──社會參與,以及經常伴之而來的對政治、宗教等的批判。

哈林喜歡在醫院、教堂、學校、人行道這類的公共場所畫畫...

各界推薦/推薦序

知名作家 史丹利
胡氏藝術公司執行長 胡朝聖
臺北藝術節藝術總監 耿一偉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畢恆達
「給我報報」總編輯 馮光遠 
最潮推薦

人們不斷問我『功成名就』對我的影響。我總是回答,成功改變了人們對我的反應和行為,這樣的轉變影響了我,但並未真的改變我。我的內在仍和十年前一模一樣。
──凱斯.哈林

本書為凱斯‧哈林的日記,內容揭示了他大量的想法、情感和經驗,但瀰漫其中的是他潛藏的平民主義和人性。這些特質可見於他對公眾享有藝術權的堅持、視覺語言的選擇、公共空間的利用,以及擁抱商業計畫和藝術產品,對社會正義和改革的奉獻。
哈林並非天天寫日記,中間也有停了數年之久才又開始寫。除了對創作的熱情不輟、對藝術的獨到見解之外,也非常坦然面對自己的怯懦與不足,幽默提醒自己「閱讀尼采」,面對拒絕;得知自己得了HIV,心境的徬徨無助、一個人嚎啕大哭,轉而打起精神以繪畫療癒自己也療癒了他人;面對生命的困境,比任何人都要堅強而樂觀。
凱斯.哈林是第一個讓我了解這個世界是可以這麼簡單、繽紛跟有趣的傢伙啊!
──知名作家 史丹利

國際書評

這是在他短暫的繪畫生涯中的各種零散的記錄,這些日記證明了他對人事物過人的分析與精確的描述,這是已故藝術家驚人的著作。
──柯克斯評論

從一開始我就對凱斯的藝術很有感覺。非常率真、歡樂,伴隨血淋淋的世俗意識……事實上,凱斯的作品蘊涵濃厚的諷刺意味,跟我的一樣。這正是他吸引我的特質。我的意思是,大家都看到大膽的色彩、稚氣的圖案以及一大堆嬰兒,但如果確實仔細地觀察這些作品,就會發現他們十分強而有力、真的很嚇人。他的藝術經常涉及性──指出人們對性的偏見與恐懼。由此看來,凱斯的藝術還相當政治化。
──歌手 瑪丹娜

這些日記闡釋了(哈林的)專業,揭露他的力量以及不安全感,如同大部分的藝術家。就像大多數的藝術家,我經常對他人的不安全感以及相關詮釋感到驚訝……(哈林)的優勢在於他的藝術影響力超越了畫廊以及博物館的範圍。它不需要他們,他們需要它……他無處不在。一場慷慨、豐饒的人生。
──英國藝術家 大衛.霍克尼

讀者感想

我不明白也不能真正理解凱斯.哈林為什麼如此享受他的工作,直到我讀了他的日記。在書中述說他的思維、談論,以及如何試圖完成他的工作。從他工作的態度來看,讓我對他有了更深的認識。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書,能夠理解哈林的想法和他作品背後的哲學。
──讀者 funbug

看過他的作品很難不被迷住,他也不像其他藝術家,對自己的作品總是過分藏私,相反地,他希望每個人都能來參與他的創作。從這本日記中可以看出,他是一個非常聰明、有才華的人,對人事物的觀察總是十分深刻且細膩。他在書中提到自己的生活精神,「創作就是他的全部,而藝術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事情。」
──讀者 F. Gentile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