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建築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適應未來的建築專業人才。在環境省思、設計目標和工具等因素已然鉅變之下,大學建築學系五年的課程,希望帶領給新生代甚麼樣的面貌?
作者將十餘年的建築設計教學整理成冊,透過各式題目和體驗路徑,分享對於環境、歷史和時代觀察,試著為來者打開一扇島嶼教室的大門。
作者將十餘年的建築設計教學整理成冊,透過各式題目和體驗路徑,分享對於環境、歷史和時代觀察,試著為來者打開一扇島嶼教室的大門。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島鄉自序
推薦序
在溫潤的瓦礫堆前行/龔書章
回望與邁進/陳建民
跨島鋼索藝人的特技/黃信穎
落地而生根,當代建築人的「真實」課題/吳宜晏
大海、藍天與磚瓦廊間的教學筆記/賴芷儀
第一章 初出茅廬
一 轉折點
二 改造系空間
三 地下社會
四 白色走廊
第二章 體驗與感知
一 浯江溪口的探索
二 2D to 3D
三 懸挑
四 從坐到輦的狂想
五 浴廁空間
第三章 類型與地景
一 集合住宅設計
二 建築系館設計
三 避風塢改造設計
四 鄉村客廳設計競賽
五 渡輪口再生設計
六 殯儀專區規劃設計
第四章 城鄉遊蹤
一 青年建築人的旅行意義
二 探索路線
三 社區活動中心設計
第五章 都市再生
一 Fun Garden-大同之家育幼院設計
二 書寫地景-軍事島嶼轉化與再生設計
三 技擊館區域都市填充再生計畫
第六章 傳統建築測繪
一 國內建築系的歷史與文化類課程
二 課程開設的目的與任務
三 課程發展沿革與操作
四 角色與回饋
五 結論
第七章 島嶼札記
一 測繪心中的菁桐坑
二 錦帶環抱的徽州聚落
三 給陳縣長的一封信
四 金門合院的新生命
五 南機場的美麗與哀愁
六 迷宮王國-Geoffrey Bawa可倫坡宅院
推薦序
在溫潤的瓦礫堆前行/龔書章
回望與邁進/陳建民
跨島鋼索藝人的特技/黃信穎
落地而生根,當代建築人的「真實」課題/吳宜晏
大海、藍天與磚瓦廊間的教學筆記/賴芷儀
第一章 初出茅廬
一 轉折點
二 改造系空間
三 地下社會
四 白色走廊
第二章 體驗與感知
一 浯江溪口的探索
二 2D to 3D
三 懸挑
四 從坐到輦的狂想
五 浴廁空間
第三章 類型與地景
一 集合住宅設計
二 建築系館設計
三 避風塢改造設計
四 鄉村客廳設計競賽
五 渡輪口再生設計
六 殯儀專區規劃設計
第四章 城鄉遊蹤
一 青年建築人的旅行意義
二 探索路線
三 社區活動中心設計
第五章 都市再生
一 Fun Garden-大同之家育幼院設計
二 書寫地景-軍事島嶼轉化與再生設計
三 技擊館區域都市填充再生計畫
第六章 傳統建築測繪
一 國內建築系的歷史與文化類課程
二 課程開設的目的與任務
三 課程發展沿革與操作
四 角色與回饋
五 結論
第七章 島嶼札記
一 測繪心中的菁桐坑
二 錦帶環抱的徽州聚落
三 給陳縣長的一封信
四 金門合院的新生命
五 南機場的美麗與哀愁
六 迷宮王國-Geoffrey Bawa可倫坡宅院
自序/導讀
推薦序
在溫潤的瓦礫堆前行
龔書章 / 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日本建築家安藤忠雄曾經對著一群他的東京大學學生說:「年輕,雖然具有脆弱的一面,但是也有勇往直前的堅強力量。」對一個同時教書和從事建築已經二十五年的我而言,當年我在淡江建築系畢業班的學生陳書毅,今天為他的學生和他的夢想完成了這本書《金門設計教學筆記》,當中所描繪的一切—設計教學的多層建構、面對金門歷史聚落的凝視再現、以及回望自身的往昔今在等,幾乎在我心中引起了一層又一層的激動和迴盪,讓我能深刻地感受到「設計.教學」這兩件事,在當時年輕的我心中、和在今天也是老師的書毅心中,其實都是一種感情的真心投射、一種面對自己的方式、更是一種不變的價值信念!
我所認識的書毅,其實是從他在淡江建築系的那個安靜的建築青年開始—他有著堅定的眼神,雖然看著我們這些老師們高談闊論著當代建築的種種新浪潮的設計實驗風格,但是會發現他好像凝視著另一個遠方的建築!然而,真正地讓我認識書毅卻是在2012年的一個研究漢學文化和歷史的「徽州歷史文化研習」工作營。在和他跟隨著一群歷史學家,日以繼夜地在充滿文化記憶的徽州聚落的舊瓦礫當中,我真正感受到書毅常是沈靜但也激動地走在一群群的聚落之間,找尋著他心中歷史文化和建築山水之間的那些我們總認為過時的印跡和記憶。那時的他,讓我才看到蘊藏在他真正內心凝視的所在,也才了解為何「金門」是他在如此青年時期選擇定著的島嶼!
另外,在2014年的第二屆ADA新銳建築獎擔任現地勘驗評審之中,我和一群評審走著走著竟然自然地在他和秀秀金門的家—「里院」的斜屋頂前露台上,停了下來,也閒聊起來。我們一點都不像在評審作品,反而慢下來跟著書毅的眼光,既遠望著金門老村莊的層疊院落,也俯瞰著這處有機而自在生活的家,既輕鬆又隨性,而大家久久不願離去。從他為自己設計出這麼自在而且自然的「家」,完全可以感受到書毅如此看似嚴肅的身影之下,一直存著如此浪漫的情懷;而且這份浪漫看起來完全是受秀秀和金門所激發出來的,讓人羨慕不已!
今年2018年,我又有幸地回到金門大學演講,書毅帶著我第一次走在後浦的熱鬧街弄之間,看著群群落落的民宅和廟宇;他熱情地指著幾棟頹敗的舊屋,說著他們帶一群學生量測著這些街弄院牆的老建築群,也描繪著對它們更新後的美麗想像。這幾年,書毅經常帶著學生們,一尺一寸地描繪著這些空間場所的建構文化,也因此在2013年和李秀秀共同完成了《金門閩南傳統建築圖鑑—合院》,更獲得了當年國家圖書館的最佳年度代表出版品,真的令人刮目相看。
當我走入他們近期在後浦街屋所改裝的研究室,一邊牆上貼著滿滿未完成的老房子測繪細部圖,另一個角落則是裱著日本京都和希臘雅典衛城的兩張古城復原輿圖—這讓我們看到他總是藉以對於「老城市」的極大意象之感知,或者「老建築」的極小細部之描寫,來回應他心中關於文化歷史的追憶,或者關於社會在地的回應,也進而完成自己的青春夢。
這讓我深切地感受到,對書毅而言,描述「老建築」就好似有著一個非常細膩動人、隨身在側的一位老朋友一樣。有了它,就可以一起勇敢面向文化,從一個角落的改變開始!有了它,就可以通過工作和思考的小心關照,塑造著心中的真實!透過它,也是一個自省的過程,可以一步步尋找他自己心中的答案!
就像中國建築師王澍曾說的:「我寫作,造房子,藝術活動,甚至生活都以某種回憶為基礎」。陳書毅的這本《金門設計教學筆記》中的一切真實,建構於一...
在溫潤的瓦礫堆前行
龔書章 / 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
日本建築家安藤忠雄曾經對著一群他的東京大學學生說:「年輕,雖然具有脆弱的一面,但是也有勇往直前的堅強力量。」對一個同時教書和從事建築已經二十五年的我而言,當年我在淡江建築系畢業班的學生陳書毅,今天為他的學生和他的夢想完成了這本書《金門設計教學筆記》,當中所描繪的一切—設計教學的多層建構、面對金門歷史聚落的凝視再現、以及回望自身的往昔今在等,幾乎在我心中引起了一層又一層的激動和迴盪,讓我能深刻地感受到「設計.教學」這兩件事,在當時年輕的我心中、和在今天也是老師的書毅心中,其實都是一種感情的真心投射、一種面對自己的方式、更是一種不變的價值信念!
我所認識的書毅,其實是從他在淡江建築系的那個安靜的建築青年開始—他有著堅定的眼神,雖然看著我們這些老師們高談闊論著當代建築的種種新浪潮的設計實驗風格,但是會發現他好像凝視著另一個遠方的建築!然而,真正地讓我認識書毅卻是在2012年的一個研究漢學文化和歷史的「徽州歷史文化研習」工作營。在和他跟隨著一群歷史學家,日以繼夜地在充滿文化記憶的徽州聚落的舊瓦礫當中,我真正感受到書毅常是沈靜但也激動地走在一群群的聚落之間,找尋著他心中歷史文化和建築山水之間的那些我們總認為過時的印跡和記憶。那時的他,讓我才看到蘊藏在他真正內心凝視的所在,也才了解為何「金門」是他在如此青年時期選擇定著的島嶼!
另外,在2014年的第二屆ADA新銳建築獎擔任現地勘驗評審之中,我和一群評審走著走著竟然自然地在他和秀秀金門的家—「里院」的斜屋頂前露台上,停了下來,也閒聊起來。我們一點都不像在評審作品,反而慢下來跟著書毅的眼光,既遠望著金門老村莊的層疊院落,也俯瞰著這處有機而自在生活的家,既輕鬆又隨性,而大家久久不願離去。從他為自己設計出這麼自在而且自然的「家」,完全可以感受到書毅如此看似嚴肅的身影之下,一直存著如此浪漫的情懷;而且這份浪漫看起來完全是受秀秀和金門所激發出來的,讓人羨慕不已!
今年2018年,我又有幸地回到金門大學演講,書毅帶著我第一次走在後浦的熱鬧街弄之間,看著群群落落的民宅和廟宇;他熱情地指著幾棟頹敗的舊屋,說著他們帶一群學生量測著這些街弄院牆的老建築群,也描繪著對它們更新後的美麗想像。這幾年,書毅經常帶著學生們,一尺一寸地描繪著這些空間場所的建構文化,也因此在2013年和李秀秀共同完成了《金門閩南傳統建築圖鑑—合院》,更獲得了當年國家圖書館的最佳年度代表出版品,真的令人刮目相看。
當我走入他們近期在後浦街屋所改裝的研究室,一邊牆上貼著滿滿未完成的老房子測繪細部圖,另一個角落則是裱著日本京都和希臘雅典衛城的兩張古城復原輿圖—這讓我們看到他總是藉以對於「老城市」的極大意象之感知,或者「老建築」的極小細部之描寫,來回應他心中關於文化歷史的追憶,或者關於社會在地的回應,也進而完成自己的青春夢。
這讓我深切地感受到,對書毅而言,描述「老建築」就好似有著一個非常細膩動人、隨身在側的一位老朋友一樣。有了它,就可以一起勇敢面向文化,從一個角落的改變開始!有了它,就可以通過工作和思考的小心關照,塑造著心中的真實!透過它,也是一個自省的過程,可以一步步尋找他自己心中的答案!
就像中國建築師王澍曾說的:「我寫作,造房子,藝術活動,甚至生活都以某種回憶為基礎」。陳書毅的這本《金門設計教學筆記》中的一切真實,建構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