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日記:茶道教我的二十四節氣之味 | 拾書所

好日日記:茶道教我的二十四節氣之味

$ 332 元 原價 420

內容簡介

《日日好日》續篇之作

作者學習茶道40年的心領神會

透過茶道,學會與二十四節氣一同呼吸、一同存在

每一天都要深吸一口季節的氣息

 

作者森下典子在前作改編成的電影《日日是好日》上映之際,提筆寫下了這本新作。底稿是她五十多歲時耗費數年記錄的筆記。寫筆記的日期都是上茶道課的日子,從回想課程內容、裝飾的掛軸、插花、茶具與點心等,慢慢轉換為茶道課時大家的對話、上課時湧現的情感與每天的思緒。這些筆記不僅保存了茶道課的內容,也記錄了四季的遞嬗與作者的心情轉變。

 

每週一次的茶道課,總是都洗滌了作者的心靈,帶給她勇氣。雖然茶道課無法解決她所面臨的問題,現實生活也不會因此而有改變,卻能帶領她遠離世俗日常,沉浸在「其他時間」中。

 

季節與療癒

然而,隨著年歲增長,我開始明白季節的意義……

 

人類無法超越季節,也無法停留在固定的季節,總是時時刻刻與四季一同變化。瞬間的光明或是吹過樹林的輕風會讓人振作精神,或是聆聽雰雰雨聲來療癒身心。

 

有時隨著花開進入人生的另一個階段,或是大自然藉由風起來為人的決心打氣鼓勵。

我們無法處於季節之外,而是原本就在季節之中。因此,疲倦時,放下一切,交給季節即可……

 

品賞季節人生

我為了老師竟然能從無數的選擇中,挑出這根帶葉的樹枝而感動。無論是百花盛開的春日,還是植物凋零的冬季,都能從中找出適合的花草。這個世界實在太美了。
 

從無窮無盡的萬物中挑選而出的事物,決定當事人的世界……

 

老師總是配合季節與天氣,用心裝飾茶室。因此,來到茶室後總會遇上一些不可思議的光景……

 

我忘記是什麼時候,在茶室看到題了「薰風自南來」的掛軸,結果一股涼風便從庭院吹來,帶來新綠的氣息。

 

又有一次,老師在壁龕掛了民俗畫「大津繪」。畫裡一臉嚴肅的雷神把太鼓掉進海裡,慌慌張張想把太鼓撈起來的模樣令人發噱。結果上課上到一半就突然打起雷來,下起傾盆大雨。

 

仔細回想,上課的日子經常遇上這些微小的偶然。我總是靜靜端坐,在心中發出感歎,興奮不已。

 

我在日本時,只要看到花草便能分辨四季。花草是報時的使者。這種「花草季節感」類似「方向感」。我長於日本,以為用花草分辨春夏秋冬是理所當然。到了英國才知道不是這麼一回事。……如同時差終有一天消失,我的「季節感」也恢復正常。……我清楚感受到自己位於何種季節。那不是月曆或是時鐘告知的標準時間,而是藉由五感感受到的心靈時間。……日本的季節充滿了「當下」,所有景色都轉瞬即逝。我們正活在季節的「當下」

 

點茶時刻的心靈變化

茶道課無法解決我所面臨的問題,現實生活也不會因此而有所改變,卻能帶領我遠離世俗日常,沉浸在「其他時間」中。

 

無論我如何努力,點茶的功夫依舊無法到達完美的境界,只是在不知不覺中越來越擅長在茶道課中忘卻日常瑣事。

 

當我專心一意點茶時,更是脫離俗事塵囂,將注意力集中在手指細微的動作,打從心底渴望點出一杯好茶。此時,心靈出現了奇妙的變化。

 

究竟是何種腦部機制引發這些片段的印象呢?久遠的童年回憶、早已忘卻的日常瑣事,全都突然浮現在腦海裡;而且與其說是事件本身,不如說是一鱗半爪的感覺。
 

例如,某一天街角傳來的氣味、黃昏時雲彩的顏色、當時廣播播放的旋律,以及當下浮現的心緒……這些五感的記憶與情感都在點茶時一一浮現又消失。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目錄

前言
 
◎冬之章 一元初始
小寒(1/5前後)──初釜之朝
大寒(1/20前後)──冬日款待
 
◎春之章
立春(2/4前後)──一絲芬芳
雨水(2/19前後)──春意尚遠
驚蟄(3/6前後)──油菜花開
春分(3/21前後)──「花紅柳綠」
清明之一(4/5前後)──盡在不言中
清明之二(4/5前後)──除卻櫻花,還是櫻花
穀雨(4/20前後)──百花爭妍
 
◎夏之章
立夏(5/5前後)──風捲波濤
小滿之一(5/21前後)──秧苗螢火
小滿之二(5/21前後)──池畔賞景
芒種之一(6/5前後)──摘採青梅
芒種之二(6/5前後)──內外同步
夏至(6/21前後)──水無月之日
小暑之一(7/7前後)──瀑布涼意
小暑之二(7/7前後)──午後陣雨
大暑(7/323前後)──井水桶型水罐
 
◎秋之章
立秋(8/7前後)──蟬鳴
處暑(8/23前後)──心靈時差
白露(9/8前後)──十五月圓
秋分之一(9/23前後)──石蒜花紅
秋分之二(9/23前後)──秋霖漫漫
寒露(10/8前後)──漁夫生涯
霜降(10/23前後)──清風萬里
 
◎冬日再來之章
立冬(11/7前後)──山茶花開
小雪(11/22前後)──冬日之聲
大雪(12/7前後)──紅葉蟲嚙
冬至(12/22前後)──一元復始
 
後記

 

自序/導讀

 

究竟是何種腦部機制引發這些片段的印象呢?久遠的童年回憶、早已忘卻的日常瑣事,全都突然浮現在腦海裡;而且與其說是事件本身,不如說是一鱗半爪的感覺。

 

例如,某一天街角傳來的氣味、黃昏時雲彩的顏色、當時廣播播放的旋律,以及當下浮現的心緒……這些五感的記憶與情感都在點茶時一一浮現又消失。
 

這種時候,我總覺得背後有人像貓一樣躡手躡腳地靠過來,我也不自覺露出微笑,在心中和對方對話。
 

(對啊,對啊!的確有過這麼一回事。)

(你忘記了吧?)

(嗯,不過我現在想起來了。)

我究竟是在跟誰說話呢?

感覺像是認識很久,很熟悉的人。

……或許那個人就是我自己吧?

我上了四十年的茶道課……直到現在,還是每個星期上一次課。

武田老師打從我開始上課以來,說話方式從未改變,總是俐落爽快。
 

然而,初見老師時,年方四十的老師豐腴如福井縣名產羽二重麻糬,現在卻背駝了,個子也變矮了。

她的視力更是差到「大家的臉都糊成一團,分不出來」。
 

儘管如此,老師上課時仍舊將所有學生的舉動摸得一淸二楚:「你剛剛少了一個步驟吧?」

「咦?老師看得見嗎?」

「這點錯誤我還發現得了的,畢竟你進行得莫名地快。」
 

歲月從未消磨老師對於茶道課的熱情,幾乎不曾休息停課。就連伴隨老師走過漫長人生的師丈過世時,我們勸老師先停課一陣子,卻遭到她斷然拒絕:「要不要上課由我來決定!」
 

老師年近八十歲之際,起身時總是很辛苦的樣子,有時不免向我們感嘆:

「唉,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上多久的課,你們該想想以後的安排了。」
 

儘管如此,老師看起來還是一副精神充沛的模樣,我們也就繼續依賴著老師,相信老師無論如何總會引領我們前進,時不時教訓、教訓我們。
 

彼時正是仲春與季春交替之際,老師帶領我們進行正式的茶會「茶事」中關於懷石料理的練習。她拿著托盤想站起來,卻怎麼也起不了身。
 

當老師終於起身時,對我們露出苦笑:「這是我最後一堂課了……」我剎時感到非常寂寞。

武田老師是在剛滿八十歲那年的秋天,在自家跌倒而骨折。

住院一個半月之後,老師終於回到家中。然而,她已經無法像以前一樣跪坐和起身了。
 

隔年的第一堂課「初釜」時,老師拄著拐杖,緩緩出現在我們面前,交代大家:「我已經看到人生的終點了,你們也趕快找到其他老師,邁向未來吧!」
 

所有人靜靜傾聽,卻沒有人聽從老師的吩咐。

結果老師在努力復健之下,終於恢復行走的能力,坐在椅子上重執教鞭。

然而,教室裡的氣氛已經不同於以往,大家都明白「這段時光總有一天會劃下句點」。

滄海桑田,人生本無常。

無論...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