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修編導演教室 | 拾書所

李國修編導演教室

$ 339 元 原價 399

內容簡介


一代戲劇大師李國修逝世週年紀念!





李國修:看戲修心、演戲修行,

這份筆記是我這四十年來的劇場旅程。



獨家收錄李國修生前最後一部作品《六義幫》手稿!



李國修原著改編,《極光之愛》12月19日起全臺上映!



皇冠

60週年

紀念出版



人,一輩子能做好一件事情就功德圓滿了。

而這一生我只想做好一件事,

那就是──開門,上台,演戲。



●想學表演,得先認識這八個字:「角色扮演」與「生活態度」。先把做人的道理搞清楚,就會搞懂角色在想什麼了。



●戲是扮演,劇是故事。戲劇就是在一個虛構的故事裡,角色真實而真情的扮演。



●我對於自己的創作永遠不滿足,也一直在建立自己的風格後,推翻自己的風格,我很樂於當一個沒有風格的導演,一直在尋找不同的劇場語言。



●身為導演,你可以天馬行空的想像,但記得要回到地面來實踐。



●戲講的就是人,不管情節再精采,舞台燈光再絢麗,如果這個劇本沒有了「人味」,就不能打動觀眾。



●人活著是為了做自己,而不是解釋自己。作者該說的話,應該在作品裡都講完了,觀眾看完戲之後,必然各有各的解讀。



戲劇大師李國修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憑著對表演藝術工作的熱愛,持續在劇場發表創作,成為集經營者、劇作家、導演、演員於一身的華人戲劇泰斗。



一九八六年,他創立「屏風表演班」,在往後二十多年間,巡迴海內外二十三個城市,完成了上千場演出,帶給數以百萬計的觀眾許多美好的回憶。



從事劇場工作多年,他始終相信戲劇是一門關於「人」的藝術,任何美學形式的戲劇,它的核心都是在探討人性。身為一個創作者,除了要不斷地探索自我的內心,也要關心社會、熱愛生活,進而將自己對於生命的感動,透過舞台上的演出,傳遞給觀眾席上的每一個人。



本書首次完整呈現李國修一生的表演歷程、導演理念以及創作思維,不僅讓我們看見他四十年來為了「做好一件事」的專注,也讓我們看見他將理想化為行動,不斷超越自我,並勇於堅持的動人力量!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
李國修(1955.12.30~2013.7.2)

「屏風表演班」創辦人,集劇團經營者、劇作家、導演、演員於一身,第一屆國家文藝獎戲劇類得主,並榮獲多項戲劇大獎。他為世人留下二十七部經典劇作,個人演出超過百種角色,舞台表演逾千場,是當代華人劇壇深具成就的全方位戲劇藝術家。

而李國修最令人感佩之處,是他除了豐富的創作之外,提攜後進與推動戲劇教育更不遺餘力,並獨創一套有系統的表演、導演、編劇的訓練課程和實務教學,臺 灣受其影響的戲劇藝術工作者和影視圈演藝人員不計其數。長年來,他親赴全臺各地舉辦藝文講座,至各大專院校開設戲劇課程,深耕表演藝術教育。故於2013 年7月18日的告別追思會上,總統親自頒發褒揚令,感謝其對臺灣現代劇場的卓越貢獻。

黃致凱/編著

現為「故事工廠」藝術總監。

臺灣大學戲劇系第一屆畢業生,磕頭拜師入李國修門下十一年,為李國修嫡傳弟子之一,李國修用兩個詞形容他:「熱情」與「傻勁」。黃致凱著重舞台畫面營造,作品風格大膽創新,探究社會怪象,擅長將角色逼到情節的危崖,呈現人性價值與情感。

編導作品
2008年導演紀蔚然劇作《瘋狂年代》
2009年編導推理喜劇《合法犯罪》
2011年編導花博定目劇《百合戀》
2011年編導現代武俠劇《王國密碼》
2014年編導《白日夢騎士》、《3個諸葛亮》
譯者介紹

目錄


關於李國修

【推薦序】是你,你照亮了我的生命/徐譽庭

【推薦序】端出一碗好麵!/樊光耀

【編者序】把你訓練成我的對手/黃致凱



楔子

──我希望當一輩子的演員

──戲真劇假

──流眼淚運動

──劇場四大要素

──創作的發想:什麼先行?!

──觀眾與作品的三種關係

──劇本研讀三步驟

──劇場是危險的



表演課

概 論 尋找類型,再創造典型

第一堂 角色分析

第二堂 角色目標與態度表達──倒三角、三個圓

第三堂 演員的專注力與肢體控制

第四堂 聲音的表情

第五堂 角色情緒的轉折與層次

第六堂 感官與器官記憶

第七堂 情緒記憶

結 論 看戲修心,演戲修行



導演課

緒 論 「演」引創作概念,整合「演」出元素

第一堂 導演七大工程

第二堂 基調設定──元素與創意

第三堂 場面調度──時空觀

第四堂 空間調度(上)──走位與交通動線

第五堂 空間調度(下)──流動與畫面構圖

第六堂 焦點處理

第七堂 角色關係處理

第八堂 導演工作計畫

結 論 成為好導演的條件



編劇課

緒 論 說什麼,比怎麼說重要

第一堂 劇本的結構

第二堂 事件觀察──事實與陳述

第三堂 事件選擇──角度與層次

第四堂 角色創造

第五堂 敘事時空與場景選擇

第六堂 創造式思考

第七堂 喜劇創作

第八堂 創作規劃

結 論 如何檢驗文本結構



李國修生涯大事與創作年表


自序/導讀


推薦序1



是你,你照亮了我的生命

徐譽庭 



他說:「創作,要從小處去挖掘,挖掘得夠深、夠精采,它就大了!」



那時候我根本聽不懂。多年後,在見證了許多失敗的史詩鉅作後,剎那間明白了:「從大處去說一個故事,就好像走馬看花的「必到景點」旅遊行程一樣,經常過於浮面。」



他說:「最經典的作品,皆是對人心人性的極致探索。」



我當時依舊沒弄懂。後來在自己創作的時候終於領悟了「感同身受」的巨大。有天夜裡在看完《分居風暴》後,我想打電話給他,跟他說:「看『人』,果然是最震撼的!」



他說:「要成為一個好編劇的方法就是──動手去寫。」



我以為他在敷衍我。但後來,這句話,變成了我告誡那些想成為編劇的人們的「誠心建議」。



他說:「我以你為榮。」在我離開屏風十七年後。



而我想說:「是你,你照亮了我的生命。」



期待在屏風子弟細心的匯整之下,國修老師的精采能延續、能繼續的照亮更多戲劇人的生命。如果那些精彩的「國修獨門理論」,你現在還「不懂」,沒關係,因為你需要時間、歷練、你需要拿起你的筆。



推薦序2



端出一碗好麵!

樊光耀 



日本大導演小津安二郎有一本文集:《我是賣豆腐的,所以我只做豆腐》。這書名道盡藝術工作者的專一,也跟李師國修的專業哲學如出一轍。國修老師常常以 「賣麵的」作為比喻,提醒自己也惕勵我們,他總說:「賣麵的最重要的就是把湯熬好!」他說的熬湯,便是對演員演技養成的基本功要求。



國修老師對於臺灣表演藝術的貢獻,毋須贅述,但起先,這位沒喝過洋墨水,甚至不是科班出身的表演藝術工作者,他的藝術思維、作品呈現、劇場經營、教育 理念,卻時常受到業界(特別是)學界的輕視與訕笑。然而他絲毫不以為意,憑著超強的個人意志,在極有限的資源下,土法煉鋼,鑽研「方法演技」 (method acting),並在屏風表演班的舞台上逐步累積,以致日後,李國修成為全球華人中,對於「方法演技」的探索最深遠,實踐最徹底,認知最全面的人之一。這 鍋湯,他熬了四十年!



許多人聞香而來,這位大廚也從來不吝於傳授,他樂於教人如何熬湯。2000年正式參與屏風的演出,初來乍到的我不按屏風文化,每見國修必照職場通例稱 呼為「導演」,然而除了我之外,幾乎所有演職人員皆以「老師」稱之,我非常納悶,並且認為,我是來工作的,國修以往又沒有教過我,我就是不喊他「老師」。 沒過多久我改口了,我再也沒有稱過他「導演」,而心悅誠服地尊稱他為「老師」。因為我發現國修把來屏風工作的朋友,特別是演員,都視為有心學習表演的人, 不但是屏風的演員,更是屏風的學員。我才恍然大悟,屏風表演「班」,不僅僅是個戲班子,更名符其實是個班級,是個私塾,是個學校。我終於理解並承認,李國 修當然是班主任,是校長,是教育家!這正是他的興趣、抱負與胸懷:「喜歡演戲?我教你!」...

各界推薦/推薦序


【金鐘獎最佳編劇】徐譽庭、【金鐘獎最佳男主角】樊光耀 誠摯推薦!●按姓名筆畫序排列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