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代新儒家中最富原創性與影響力的哲學家──牟宗三先生,他是近代中國重要的哲學家與教育家,一生致力於弘揚中華文化,對於中國文明的推廣及其現代化厥功甚偉。
2003年由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規劃,編輯委員會歷時六年精心整理編校完成了《牟宗三先生全集》,其篇幅龐大、並匯聚了當代著名學者共同編纂,詳實地呈現牟宗三先生的學思歷程。
本書編者李明輝教授亦為當年《全集》編輯委員的一員,負責編輯牟先生的早期文獻。在《全集》問世後,學界陸續發現數十篇牟宗三先生早期的著作。例如,彭國翔教授在哈佛大學發現了牟先生所撰兩萬多字的小冊子《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推測為當年招商局訓練員工時所使用的政治教育教材。本書不只收錄此文,也收錄了彭國翔教授為此一新材料所撰寫之解說。此外,隨著網路的發達,海峽兩岸的學術研究者蒐集到更多未收入《全集》的文章。李明輝教授結合兩岸學界之力,仔細考定其真偽,並收入董志威先生所做之考辨。這些新文獻再度反映了牟先生一生的現實關懷,有助於後代研究者更加認識牟先生的思想,並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牟先生的思想內涵。
2003年由聯合報系文化基金會規劃,編輯委員會歷時六年精心整理編校完成了《牟宗三先生全集》,其篇幅龐大、並匯聚了當代著名學者共同編纂,詳實地呈現牟宗三先生的學思歷程。
本書編者李明輝教授亦為當年《全集》編輯委員的一員,負責編輯牟先生的早期文獻。在《全集》問世後,學界陸續發現數十篇牟宗三先生早期的著作。例如,彭國翔教授在哈佛大學發現了牟先生所撰兩萬多字的小冊子《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推測為當年招商局訓練員工時所使用的政治教育教材。本書不只收錄此文,也收錄了彭國翔教授為此一新材料所撰寫之解說。此外,隨著網路的發達,海峽兩岸的學術研究者蒐集到更多未收入《全集》的文章。李明輝教授結合兩岸學界之力,仔細考定其真偽,並收入董志威先生所做之考辨。這些新文獻再度反映了牟先生一生的現實關懷,有助於後代研究者更加認識牟先生的思想,並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牟先生的思想內涵。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牟宗三(1909-1995)
字離中,出生於山東省棲霞縣。中國現代哲學家,是現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任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東海大學、臺灣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新亞研究所等校教授。1987年獲香港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
英國《劍橋哲學詞典》譽之為「當代新儒家中最富原創性與影響力的哲學家」。牟先生畢生致力於弘揚民族文化,對中國文化的現代化與世界化作出巨大的貢獻。其許多著作被譯成英、韓、德等文字。主要著作有《心體與性體》、《現象與物自身》、《佛性與般若》、《才性與玄理》、《圓善論》等;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學》、《康德純粹理性之批判》、《康德判斷力之批判》、維特根斯坦《名理論》等譯作,以上各書均收錄於《牟宗三先生全集》套書中。牟宗三先生的哲學成就代表了中國傳統哲學在現代學術發展的新水平,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譯者介紹
字離中,出生於山東省棲霞縣。中國現代哲學家,是現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任華西大學、中央大學、金陵大學、臺灣師範大學、東海大學、臺灣大學、中國文化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新亞研究所等校教授。1987年獲香港大學授予名譽文學博士。
英國《劍橋哲學詞典》譽之為「當代新儒家中最富原創性與影響力的哲學家」。牟先生畢生致力於弘揚民族文化,對中國文化的現代化與世界化作出巨大的貢獻。其許多著作被譯成英、韓、德等文字。主要著作有《心體與性體》、《現象與物自身》、《佛性與般若》、《才性與玄理》、《圓善論》等;另有《康德的道德哲學》、《康德純粹理性之批判》、《康德判斷力之批判》、維特根斯坦《名理論》等譯作,以上各書均收錄於《牟宗三先生全集》套書中。牟宗三先生的哲學成就代表了中國傳統哲學在現代學術發展的新水平,具有世界性的影響力。譯者介紹
目錄
編者序言 李明輝
《牟宗三先生全集.早期文集》佚文考 董志威
1 中西兩大社會思潮之評判
2 合理與革命
3 召集臨全代會之真義何在?
4 辯證法總檢討
5 讀懷悌海著的《理想之前進》
6 盡能與佉執
7 國士
8 風尚
9 從詩詞方面研究中國的人生典型
10 從《水滸傳》到青紅幫
11 論讀經
12 青年與社會
13 關於中國農村的現狀
14 中國人與不容中律
15 張君勱著《明日之中國文化》書評
16 張東蓀著《認識論的多元論》書評
17 從公有到私有
18 編者後記(一):談本刊態度
19 編者後記(二):談本刊目標
20 編者後記(三):談戰爭
21 編者後記(四):談國家哲學與社會學
22 編者後記(五):談輿論
23 說自己的話
24 評現行大學教育
25 一個開明階段是必須的
26 輿論的造成與保障
27 廬山禮賢之政治意義
28 加拿普著《言語之邏輯句法》書評
29 論因果
30 邏輯之「必」與實事之「必」
31 論構造
32 解惑
33 知識階級之命運
34 《立國之道》末章:我人思想之哲學背景
35 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
附錄 牟宗三的共產主義批判:以《全集》未收之《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為中心 彭國翔
《牟宗三先生全集.早期文集》佚文考 董志威
1 中西兩大社會思潮之評判
2 合理與革命
3 召集臨全代會之真義何在?
4 辯證法總檢討
5 讀懷悌海著的《理想之前進》
6 盡能與佉執
7 國士
8 風尚
9 從詩詞方面研究中國的人生典型
10 從《水滸傳》到青紅幫
11 論讀經
12 青年與社會
13 關於中國農村的現狀
14 中國人與不容中律
15 張君勱著《明日之中國文化》書評
16 張東蓀著《認識論的多元論》書評
17 從公有到私有
18 編者後記(一):談本刊態度
19 編者後記(二):談本刊目標
20 編者後記(三):談戰爭
21 編者後記(四):談國家哲學與社會學
22 編者後記(五):談輿論
23 說自己的話
24 評現行大學教育
25 一個開明階段是必須的
26 輿論的造成與保障
27 廬山禮賢之政治意義
28 加拿普著《言語之邏輯句法》書評
29 論因果
30 邏輯之「必」與實事之「必」
31 論構造
32 解惑
33 知識階級之命運
34 《立國之道》末章:我人思想之哲學背景
35 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
附錄 牟宗三的共產主義批判:以《全集》未收之《共產國際與中共批判》為中心 彭國翔
內容試閱
1 中西兩大社會思潮之評判
A 事實、實踐與理論
A(一)這三個東西有分別清楚的必要。不然,科學即有點危險,而客觀知識也就不可能。所以在寫本文以前先提出這三個問題以討論之。
A(二)先說事實,事實即是外於人類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東西,或更具體點說是佔有一特殊「空、時」格的那件生起+現象。每一生起現象是一事實。每一事實,一經發生,即有其客觀存在,即有「是其所是」的性德。我們不能隨便去取,我們要從它,它不能從我們。我們可以如實地認識之,了解之,解析之。固然,當認識或解析事實之時,主觀色彩不能說一點沒有,但我們卻有意識地總希望其沒有。科學家之對付事實即是如此,而科學也即是由這種態度研究事實所得的結果。
A(三)我們可以把事實大別為二:一是自然事實,一是社會事實。自然事實不成問題,社會事實則有說明之必要。社會事實易與實踐相混。其實社會事實由人類實踐而成,但不就是實踐。實踐是實際行動即是說他在那裡作。至於「他在那裡作」這個活動現象則是一件事實,這個活動現象終了的時候,即可以把它看成一件已成的事實。陳涉揭竿而起,當其作實際行動時是實踐,即由於某種刺激而發生某種思想以作某種行為,他這種活動現象是一件事實。其行動終了時活動現象即成了歷史上揭竿而起的一件革命事實。社會事實即由這類性質而形成。社會事實與實踐分不開也就在此。雖然分不開,兩者卻非同一。
A(四)社會事實既與實踐分不開,所以即有說明實踐之必要。實踐即是人類一切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之實際行動。故一個人之實踐,必有其個人的思想、背景、動機與目的,換言之,總有其特殊的主觀性。因為其有主觀性,故有責任可負;有責任可負,故有是非善惡之評判。是者、善者,名之曰「合理的行為」。殺身成仁之文天祥,我們可以說他的實踐行為是合理的;賣國求榮的秦檜可以說他是非的、惡的行為。然而兩人之行為一旦成為科學所對付的歷史事實,則事實本身即成為客觀的,是其所是的。我們只解析其組織與性德,而不能批判它的是非善惡。判其是非善惡者,判其行為也,非判客觀事實也。
A(五)因為實踐帶有主觀性,即帶有情感的衝動性,所以就有合理與否的差別。此於群眾行為上尤然,並且因此,明知合理而不為,明知背理而為之的情形,也即發生出來。所以實踐總是實踐,而不能與事實混。
A(六)再說理論。理論有「實踐理論」與「科學理論」,或亦曰「事實理論」。事實理論即是按事實而說話。這樣的理論是事實的一幅圖像,是與事實相照應的。雖然有時不能完全相應,但終期其相應。科學即是這種理論的總集。故事實理論亦可稱「科學理論」。我稱這種理論曰「純理論」,稱其所對之實事曰「純事實」。言「純」者,不帶色彩而可以客觀地、如實地研究之之謂。這樣可以救住科學,科學理論是超階級、超時空的東西,近頗聞有人謂「資產階級的科學」與「資產階級的哲學」,科學與哲學亦有了階級,實在是一偏之見,沒有明白純理論與純事實是甚麼。你說研究這些東西大半是資產階級的人則可,但不能因之而說「資產階級的科學」。2+2=4,在資產階級承認,在無產階級亦得承認;牛頓的物理律,資產階級承認,無產階級亦不得不承認。因為這全是純事實與純理論的緣故。
A(七)實踐理論即是行為理論或道德理論,即人當怎樣行,且按什麼道德標準而行的理論。這個問題是道德哲學上所研究的,而我們研究的路徑,又免不了風俗習慣與人類社會之窺探。所以,這種理論與科學理論不同,既無客觀事實與之相應,又不能以應於事實為能事。所以,這種理論全是根據人類本性而進入「理想」與「感應」。換言之,實踐理論即是評衡之理論,...
A 事實、實踐與理論
A(一)這三個東西有分別清楚的必要。不然,科學即有點危險,而客觀知識也就不可能。所以在寫本文以前先提出這三個問題以討論之。
A(二)先說事實,事實即是外於人類意識而客觀存在的東西,或更具體點說是佔有一特殊「空、時」格的那件生起+現象。每一生起現象是一事實。每一事實,一經發生,即有其客觀存在,即有「是其所是」的性德。我們不能隨便去取,我們要從它,它不能從我們。我們可以如實地認識之,了解之,解析之。固然,當認識或解析事實之時,主觀色彩不能說一點沒有,但我們卻有意識地總希望其沒有。科學家之對付事實即是如此,而科學也即是由這種態度研究事實所得的結果。
A(三)我們可以把事實大別為二:一是自然事實,一是社會事實。自然事實不成問題,社會事實則有說明之必要。社會事實易與實踐相混。其實社會事實由人類實踐而成,但不就是實踐。實踐是實際行動即是說他在那裡作。至於「他在那裡作」這個活動現象則是一件事實,這個活動現象終了的時候,即可以把它看成一件已成的事實。陳涉揭竿而起,當其作實際行動時是實踐,即由於某種刺激而發生某種思想以作某種行為,他這種活動現象是一件事實。其行動終了時活動現象即成了歷史上揭竿而起的一件革命事實。社會事實即由這類性質而形成。社會事實與實踐分不開也就在此。雖然分不開,兩者卻非同一。
A(四)社會事實既與實踐分不開,所以即有說明實踐之必要。實踐即是人類一切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之實際行動。故一個人之實踐,必有其個人的思想、背景、動機與目的,換言之,總有其特殊的主觀性。因為其有主觀性,故有責任可負;有責任可負,故有是非善惡之評判。是者、善者,名之曰「合理的行為」。殺身成仁之文天祥,我們可以說他的實踐行為是合理的;賣國求榮的秦檜可以說他是非的、惡的行為。然而兩人之行為一旦成為科學所對付的歷史事實,則事實本身即成為客觀的,是其所是的。我們只解析其組織與性德,而不能批判它的是非善惡。判其是非善惡者,判其行為也,非判客觀事實也。
A(五)因為實踐帶有主觀性,即帶有情感的衝動性,所以就有合理與否的差別。此於群眾行為上尤然,並且因此,明知合理而不為,明知背理而為之的情形,也即發生出來。所以實踐總是實踐,而不能與事實混。
A(六)再說理論。理論有「實踐理論」與「科學理論」,或亦曰「事實理論」。事實理論即是按事實而說話。這樣的理論是事實的一幅圖像,是與事實相照應的。雖然有時不能完全相應,但終期其相應。科學即是這種理論的總集。故事實理論亦可稱「科學理論」。我稱這種理論曰「純理論」,稱其所對之實事曰「純事實」。言「純」者,不帶色彩而可以客觀地、如實地研究之之謂。這樣可以救住科學,科學理論是超階級、超時空的東西,近頗聞有人謂「資產階級的科學」與「資產階級的哲學」,科學與哲學亦有了階級,實在是一偏之見,沒有明白純理論與純事實是甚麼。你說研究這些東西大半是資產階級的人則可,但不能因之而說「資產階級的科學」。2+2=4,在資產階級承認,在無產階級亦得承認;牛頓的物理律,資產階級承認,無產階級亦不得不承認。因為這全是純事實與純理論的緣故。
A(七)實踐理論即是行為理論或道德理論,即人當怎樣行,且按什麼道德標準而行的理論。這個問題是道德哲學上所研究的,而我們研究的路徑,又免不了風俗習慣與人類社會之窺探。所以,這種理論與科學理論不同,既無客觀事實與之相應,又不能以應於事實為能事。所以,這種理論全是根據人類本性而進入「理想」與「感應」。換言之,實踐理論即是評衡之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