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9個環保方法 x 9個節能點子 x 9個好習慣 = 無敵 環保小尖兵
讓我們隨時、隨地、隨手愛地球!
太陽升起來,蜜蜂爸爸、媽媽和小蜜蜂們也開始準備一天的生活:小蜜蜂要上學、蜜蜂爸爸要上班,蜜蜂媽媽要整理家務。我們來看看,他們如何在每天的生活當中用「行動」維護居住的環境,讓地球更健康、更美麗!
在開滿花朵的草原邊,住著兩家生活習慣大不相同的蜜蜂家庭。太陽升起來了,兩家的蜜蜂爸爸媽媽和小蜜蜂們也開始準備一天的生活……
特色介紹
1. 用比鄰而居的兩家蜜蜂家庭一天的生活做對照,觀察健康/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會為生活環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2. 大開本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逗趣圖案,讓孩子充分享受”當偵探”的樂趣,找出相對應的生活行為。
3. 把蜜蜂擬人化,將生活情境用蜂巢的奈概念表現出來,巧妙傳達出「現今稠密的居住環境,我們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別人」的概念。
讓我們隨時、隨地、隨手愛地球!
太陽升起來,蜜蜂爸爸、媽媽和小蜜蜂們也開始準備一天的生活:小蜜蜂要上學、蜜蜂爸爸要上班,蜜蜂媽媽要整理家務。我們來看看,他們如何在每天的生活當中用「行動」維護居住的環境,讓地球更健康、更美麗!
在開滿花朵的草原邊,住著兩家生活習慣大不相同的蜜蜂家庭。太陽升起來了,兩家的蜜蜂爸爸媽媽和小蜜蜂們也開始準備一天的生活……
特色介紹
1. 用比鄰而居的兩家蜜蜂家庭一天的生活做對照,觀察健康/不健康的生活行為會為生活環境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2. 大開本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逗趣圖案,讓孩子充分享受”當偵探”的樂趣,找出相對應的生活行為。
3. 把蜜蜂擬人化,將生活情境用蜂巢的奈概念表現出來,巧妙傳達出「現今稠密的居住環境,我們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別人」的概念。
作者簡介
譯者介紹
自序/導讀
導讀
給爸媽和孩子的話
養成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觀念才是關鍵第一步
一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廣告詞,彷彿就像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一樣,緊緊套在父母親(甚至是小孩)的頭上、心頭,坊間各種才藝、課業、語文、社交人際、口才、甚至腦力開發等等補習班林立,都希望在第一時間累積孩子的競爭力、學習力,以免起步太晚,弄得家長個個惶恐焦慮,有能力者大有一股「把孩子課餘時間全部排滿」的氣魄。但是仔細想一想,我們在教導孩子成為「好學生」之前,是不是應該先教導他成為「好孩子」?好孩子的定義在這裡,是指孩子具有健康的生活觀和態度。當孩子學會去認識/喜愛生命,就願意去了解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也就能夠去尊重其他人乃至動物快樂生活的權利。
洪蘭教授在一次演講時引用但丁的話「品德可以填補智慧的不足,但智慧無法填補品德的空白!」,來引出教育的目的在引導學生先當「好人」,之後再學著當好學生的主旨。這也說明了好品格和能力之間不必然是等號,光有好的能力不足以讓孩子變成快樂的人、對別人有幫助的人。知識會隨著時間更新、改變、增長,只要孩子保有對事物的好奇心,隨都能夠學習新知,但是觀念和品格卻往往是在小時候就決定了未來的方向。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校,父母親的行為舉止都成為孩子模仿(這就是最原始的學習)的對象,孩子在家庭學到的所有東西(好的、不好的)會內化在他心中,累積下來就形塑了他的品格方向。父母不能自己看電視看得開心,卻要求孩子去看書、喜歡閱讀;以身作則,佈置出安靜的環境,拿書與孩子一起靜靜看書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同樣的,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應該是從小紮根,當孩子做對的時候給予讚美,做錯的時候,讓孩子清楚知道不良生活習慣引發的後果。
除了家庭環境之外,現在的生活環境比以往更要複雜,在地球村的時代,「我們」與「別人」「別國」的關係非但不遙遠,甚至是彼此相互影響。一個海嘯、火災造成的往往是跨國性的災害。讓孩子及早認識居住的環境,再擴及地球──所有生物的家──的物我之間的關係,他才能夠去珍惜這個環境,自然也才願意付出行動,去維護、愛護居住的小環境(家)和大環境(地球)!
環保小常識
一個小動作可以讓家庭環境更美麗、地球更健康!
1. 用檸檬等代替化學空氣清新劑。
2. 乾洗衣服會耗用化學物質、污染環境,盡量少用。
3. 盡量用蓄電池或可充電電池,少用普通電池。
4. 盡量用密封盒裝食物,減少保鮮膜的消耗。
5. 購買用可回收材質包裝的商品。
6. 隨身攜帶一環保袋,購物使用環保袋裝商品。
7. 購物時,婉拒商家不必要的塑膠袋。
8. 外出自備水壺,少買包裝飲料。
9. 實行垃圾分類,送廢紙、鋁罐、鐵罐、塑膠用品等去垃圾回收處。
10. .隨身帶手帕,少用衛生紙和紙巾,這樣可以減少樹木砍伐。
11. 多利用樓梯上下樓,省電又可做運動。
12. 洗澡時多用淋浴代替盆浴。
13. 不吃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
14. 破舊的床單、窗簾和毛巾等,可剪裁後當抹布使用。
15. 不吃魚苗、幼魚,讓海洋魚類可以生生不息。
16. 盡量少用烘乾機,多利用太陽曬乾洗淨的衣物。
17. 避免購買過膠盒裝飲品,因為過膠紙盒不能回收再造。
18. 定期保養電器(特別是冷氣機和電視機),減少耗電。
19. 使用省電燈泡,最好多利用自然光。
20. 衣服累積到一定的數量才使用洗衣機,省
給爸媽和孩子的話
養成孩子良好生活習慣和觀念才是關鍵第一步
一句「別讓孩子輸在起跑點」的廣告詞,彷彿就像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一樣,緊緊套在父母親(甚至是小孩)的頭上、心頭,坊間各種才藝、課業、語文、社交人際、口才、甚至腦力開發等等補習班林立,都希望在第一時間累積孩子的競爭力、學習力,以免起步太晚,弄得家長個個惶恐焦慮,有能力者大有一股「把孩子課餘時間全部排滿」的氣魄。但是仔細想一想,我們在教導孩子成為「好學生」之前,是不是應該先教導他成為「好孩子」?好孩子的定義在這裡,是指孩子具有健康的生活觀和態度。當孩子學會去認識/喜愛生命,就願意去了解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也就能夠去尊重其他人乃至動物快樂生活的權利。
洪蘭教授在一次演講時引用但丁的話「品德可以填補智慧的不足,但智慧無法填補品德的空白!」,來引出教育的目的在引導學生先當「好人」,之後再學著當好學生的主旨。這也說明了好品格和能力之間不必然是等號,光有好的能力不足以讓孩子變成快樂的人、對別人有幫助的人。知識會隨著時間更新、改變、增長,只要孩子保有對事物的好奇心,隨都能夠學習新知,但是觀念和品格卻往往是在小時候就決定了未來的方向。家庭是孩子第一個學校,父母親的行為舉止都成為孩子模仿(這就是最原始的學習)的對象,孩子在家庭學到的所有東西(好的、不好的)會內化在他心中,累積下來就形塑了他的品格方向。父母不能自己看電視看得開心,卻要求孩子去看書、喜歡閱讀;以身作則,佈置出安靜的環境,拿書與孩子一起靜靜看書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同樣的,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應該是從小紮根,當孩子做對的時候給予讚美,做錯的時候,讓孩子清楚知道不良生活習慣引發的後果。
除了家庭環境之外,現在的生活環境比以往更要複雜,在地球村的時代,「我們」與「別人」「別國」的關係非但不遙遠,甚至是彼此相互影響。一個海嘯、火災造成的往往是跨國性的災害。讓孩子及早認識居住的環境,再擴及地球──所有生物的家──的物我之間的關係,他才能夠去珍惜這個環境,自然也才願意付出行動,去維護、愛護居住的小環境(家)和大環境(地球)!
環保小常識
一個小動作可以讓家庭環境更美麗、地球更健康!
1. 用檸檬等代替化學空氣清新劑。
2. 乾洗衣服會耗用化學物質、污染環境,盡量少用。
3. 盡量用蓄電池或可充電電池,少用普通電池。
4. 盡量用密封盒裝食物,減少保鮮膜的消耗。
5. 購買用可回收材質包裝的商品。
6. 隨身攜帶一環保袋,購物使用環保袋裝商品。
7. 購物時,婉拒商家不必要的塑膠袋。
8. 外出自備水壺,少買包裝飲料。
9. 實行垃圾分類,送廢紙、鋁罐、鐵罐、塑膠用品等去垃圾回收處。
10. .隨身帶手帕,少用衛生紙和紙巾,這樣可以減少樹木砍伐。
11. 多利用樓梯上下樓,省電又可做運動。
12. 洗澡時多用淋浴代替盆浴。
13. 不吃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
14. 破舊的床單、窗簾和毛巾等,可剪裁後當抹布使用。
15. 不吃魚苗、幼魚,讓海洋魚類可以生生不息。
16. 盡量少用烘乾機,多利用太陽曬乾洗淨的衣物。
17. 避免購買過膠盒裝飲品,因為過膠紙盒不能回收再造。
18. 定期保養電器(特別是冷氣機和電視機),減少耗電。
19. 使用省電燈泡,最好多利用自然光。
20. 衣服累積到一定的數量才使用洗衣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