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202311 | 拾書所

遠見202311

$ 188 元 原價 198

內容簡介

為何現在買瑞士?
台灣企業投資歐陸新篇章,看見7個併購新價值

提到瑞士,多數人想到的是名錶、瑞士刀、三角巧克力,還有象徵瑞士精神的馬特洪峰。而今,對許多台灣企業來說,這裡還是可以買技術、市場、通路的互補型國度!
原本是窮國的瑞士,僻處歐陸山區,天然資源貧乏,只能在列強環伺中艱困求生。但也因為天然條件限制,讓瑞士人更清楚定位,打造出令全球豔羨的優質環境。除了傳統的「精密機械」產業,瑞士近年也以「生技醫療」打響名號,仰賴這兩帖良方,創造絕佳的國家競爭力。
台灣在地緣政治影響下,供應鏈移轉,促使東南亞成為近五年企業投資的地區。然而,併購是企業發展的加速生長劑,這味營養針,能有更多元的方向、更新鮮的想像,現在的瑞士,已成為台灣企業投資歐陸的好選擇。

作者簡介

作者介紹總編輯的話
瑞士的中立政策,適合台灣?
李建興

10月7日拂曉,巴勒斯坦「哈瑪斯」連發了5000 枚火箭對以色列發動半世紀以來規模最大的襲擊,這一炸,不僅摧毀中東地區維繫多年的恐怖平衡,更隨著以色列報復性的還擊,將兩國人民全打入無間煉獄。
其實,站在歷史的縱軸上,造就中東成為火藥庫的,除了滿目瘡痍的有形衝突外,以巴之間愈掘愈深的心理戰壕,才是最具毀滅性地雷。而追溯催化兩國恩怨情仇的禍首,1947年聯合國便宜行事的外交調停,恐怕遠比眾所周知的宗教糾葛、民族仇懟、屯墾衝突……還來得罪孽深重。
最主要是,國際社會讓英國在巴勒斯坦領土為猶太人建立家園,看似是人道救贖了一個顛沛流離的民族,但卻也因為這個粗糙的「放生」行為,排擠了另一個安身立命的民族。總之,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會如此不共戴天,大國難辭其咎。
大國面子裡子全拿,小國卻傷其筋骨
其實類似這種由大國主事,面子裡子全拿,小國接受配置,卻傷其筋骨的案例,不勝枚舉。在似曾相識的劇情中,大國總會高舉正義的旗幟、喊著主持公道的句式來布下棋局,而小國則在大國誘之以利或威之以勢下被迫走進戰局。
《左傳•僖公二年》曾記載著「假途伐虢」的史實,著實發人深省。公元前655年,虞、西虢國本是兄弟城邦,但鄰近的大國想攻打西虢,晉獻公以美玉、良馬、美女利誘夾在中間的虞國,而一時利欲薰心的虞公因此讓晉國借道攻打虢國,孰料,在滅虢之後,晉國竟在便在回途中亡了虞國。值得深省的是,小國就算沒有逃脫的幸運,難道沒有拿回決定輸贏的話語權嗎?
本期封面故事〈為何現在買瑞士?〉,一方面解析瑞士的條件與環境,是否適合台灣人前往投資?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發覺同被強國環伺的瑞士,卻有著不任人操弄宰割的智慧與韌性,尤其不壓寶、不典當給任何大國的中立國策略,...

目錄

【封面故事】

為何現在買瑞士?
台灣企業投資歐陸新篇章,看見7個併購新價值

提到瑞士,多數人想到的是名錶、瑞士刀、三角巧克力,還有象徵瑞士精神的馬特洪峰。而今,對許多台灣企業來說,這裡還是可以買技術、市場、通路的互補型國度!
原本是窮國的瑞士,僻處歐陸山區,天然資源貧乏,只能在列強環伺中艱困求生。但也因為天然條件限制,讓瑞士人更清楚定位,打造出令全球豔羨的優質環境。除了傳統的「精密機械」產業,瑞士近年也以「生技醫療」打響名號,仰賴這兩帖良方,創造絕佳的國家競爭力。
台灣在地緣政治影響下,供應鏈移轉,促使東南亞成為近五年企業投資的地區。然而,併購是企業發展的加速生長劑,這味營養針,能有更多元的方向、更新鮮的想像,現在的瑞士,已成為台灣企業投資歐陸的好選擇。

【編者的話】
總編輯的話
瑞士的中立政策,適合台灣?
李建興

10月7日拂曉,巴勒斯坦「哈瑪斯」連發了5000 枚火箭對以色列發動半世紀以來規模最大的襲擊,這一炸,不僅摧毀中東地區維繫多年的恐怖平衡,更隨著以色列報復性的還擊,將兩國人民全打入無間煉獄。
其實,站在歷史的縱軸上,造就中東成為火藥庫的,除了滿目瘡痍的有形衝突外,以巴之間愈掘愈深的心理戰壕,才是最具毀滅性地雷。而追溯催化兩國恩怨情仇的禍首,1947年聯合國便宜行事的外交調停,恐怕遠比眾所周知的宗教糾葛、民族仇懟、屯墾衝突……還來得罪孽深重。
最主要是,國際社會讓英國在巴勒斯坦領土為猶太人建立家園,看似是人道救贖了一個顛沛流離的民族,但卻也因為這個粗糙的「放生」行為,排擠了另一個安身立命的民族。總之,猶太人和阿拉伯人會如此不共戴天,大國難辭其咎。
大國面子裡子全拿,小國卻傷其筋骨
其實類似這種由大國主事,面子裡子全拿,小國接受配置,卻傷其筋骨的案例,不勝枚舉。在似曾相識的劇情中,大國總會高舉正義的旗幟、喊著主持公道的句式來布下棋局,而小國則在大國誘之以利或威之以勢下被迫走進戰局。
《左傳•僖公二年》曾記載著「假途伐虢」的史實,著實發人深省。公元前655年,虞、西虢國本是兄弟城邦,但鄰近的大國想攻打西虢,晉獻公以美玉、良馬、美女利誘夾在中間的虞國,而一時利欲薰心的虞公因此讓晉國借道攻打虢國,孰料,在滅虢之後,晉國竟在便在回途中亡了虞國。值得深省的是,小國就算沒有逃脫的幸運,難道沒有拿回決定輸贏的話語權嗎?
本期封面故事〈為何現在買瑞士?〉,一方面解析瑞士的條件與環境,是否適合台灣人前往投資?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發覺同被強國環伺的瑞士,卻有著不任人操弄宰割的智慧與韌性,尤其不壓寶、不典當給任何大國的中立國策略,值得台灣思索。
200多年來,即便位於歐洲十字路口,瑞士卻未曾成為各國衝突的肇事地點,更憑著西線無戰事而韜光養晦,成為各國資金、人才的絕佳避風港,而開創出舉世公認,最安全的銀行體系,發展出諾貝爾中獎率最高的教育體制,以及獨步全球的生醫技術。
只是,台灣要仿效瑞士成為中立國,得需要是國際公認的「國」,如此才能以中立國的名義與其他國家締約,以履行中立國的義務,這恐怕是台灣最難逾越的門檻。但多年來,未曾註冊自己是中立國的新加坡,在中美之間不選邊站,維持微妙平衡的「平衡主義」,會不會是台灣的另一個選項?
儘管有人說,新加坡立場搖擺、態度騎牆,枉顧國際正義,但更有人說,站在小國的立場,與其惶惶不可終日,最先必要...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