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7月2019第1651期 | 拾書所

商業周刊7月2019第1651期

$ 94 元 原價 99

內容簡介

封面故事



不離開的勇氣,讓他們在台灣,贏得全世界
小鎮台霸
宜蘭五結有全球衝浪衣大王
台南仁德有十大車廠指定螺絲廠
他們人才不足、資源受限,劣勢為何變優勢?

隱形冠軍之父:我毫不懷疑,台灣企業能在貿易戰獲得信任






封面故事
 台灣,一個僻處海洋一角的小島,只有二千三百萬人口,但小而無畏。
這個小島創造太多的出口奇蹟:機能性布料、高階自行車全球第一、行動輔具出口全球第二、螺絲出口金額全球第三、商用訂製遊艇全球第三……,這些奇蹟,都藏在台灣的鄉鎮裡。
當別人大規模西進、南進,他們把研發與關鍵製程留在故鄉,扎根台灣,將枝葉伸向世界,照樣能做到全球或區域冠軍,我們稱他們小鎮台霸。

7成隱形冠軍,坐落非都會區
用有限資源,專心做好一種技術

為什麼是小鎮?
提出「隱形冠軍」學說的德國學者赫曼. 西蒙(Hermann Simon) 統計,全球約三分之二的隱形冠軍總部設在鄉鎮間;德國人稱這些散落在各鄉鎮的神秘產業領導者為「散落在德國各地的珍珠」。
珍珠,也散落在台灣的鄉鎮裡。
根據西蒙的定義,隱形冠軍指的是:其產品在國際市場市占率高,但知名度低的中小企業。我們發現,多數的小鎮台霸,都是隱形冠軍。
專精於輔導企業傳承的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執行董事陳振乾估計,台灣至少有七成的隱形冠軍,散落在俗稱為舊縣區的非都會區。
因為是鄉間,資源不足,這些從鄉間成長的企業,往往以有限資源,專精發展一種技術或服務,地理位置塑造了企業的發展方向,企業也回頭影響了所在地,獨立發展或者蔚為聚落。
理論上,鄉鎮的人才不足,對企業發展是劣勢;家族企業開放性低,人才苦於無法向上流動,不利留住人才。這對企業發展,是雙重不利因素。
但實際上,小鎮台霸的員工流動率低、家族持股高,卻成為他們能夠根留台灣、贏在世界的關鍵。這也與西蒙接受本刊專訪時,提到的隱形冠軍特質相似(詳見第八十四頁文)。
為什麼劣勢反變成優勢?關鍵,在於信任與承諾。

2%以下流動率,低於平均
重員工培訓、向心力高,碰到危機更靈活

在鄉間,許多員工來自當地,老闆和員工都是土生土長在地人,公事上是雇傭關係,情感上是同鄉,甚至還是親友關係,綿密的人際網絡讓在地認同感強。
雖然鄉鎮缺乏大都市的人才磁吸效應,甚至人才外流,交通與生活機能也較不便利;但因為不易徵才與謀職,企業重視長期培訓以及留才,員工珍視工作機會,流動率多數在二%以下,比平均還低;向心力高,與大企業的僱傭關係常處於緊張狀態十分不同。當員工與老闆彼此信任,危機來臨時,員工較能共體時艱,企業應變靈活度高。
不過縱使有再濃的人情,再強的家族凝聚,若企業沒有長期競爭力,也無法成為隱形冠軍。陳振乾分析,家族企業的優勢是,追求長期的利基勝過追求短期的獲利,能夠忍受較長時間的研發、短期EPS(每股盈餘)的波動,「專業經理人三年一任,家族企業看的卻是十年、二十年。」
這些小鎮台霸,有的已經相傳數代,難得的是,近三十年的台灣產業西進、南進風潮中,他們持續根留台灣。
他們為何有不離開的勇氣?
正因為台灣市場很小,他們從早期就將業務全球化,緊緊貼住國際客戶的需求做研發;而客戶的要求,尤其是頂級客戶,通常也是重要的創新驅動者。這與西蒙的隱形冠軍理論相符,他認為客戶導向的研發,衍生了隱形冠軍與客戶長年相互依存的緊密關係,因為客戶很難找到替代品。


小鎮台霸怎麼選?
該企業產品或服務,居該領域全球市占率前5大,或該洲第1大
該企業將關鍵技術與關鍵製程,留在非都會區、非科技園區之台灣各鄉鎮
符合前述2項,以營收規模、營收成長、聘用在地員工數,另做篩選

完整封面故事報導,
請至書城選購本期《商業周刊》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