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章節組織與主題範圍
這本書共有六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簡介。第一章是品質改善的原理與基本觀念介紹。本章內容指出,品質已經成為一項主要的企業策略,而成功改善品質的組織可以提升產能、擴大組織的市場滲透,達成更高的獲利性,以及更強的競爭優勢;內容也包括品質改善的一些管理與執行觀點。第二章說明「DMAIC」,是定義(define)、衡量(measure)、分析(analyze)、改善(improve)、管制(control)五個英文字第一個字母的縮寫。「DMAIC」通常與六個標準差有關,但不論一個組織因為策略性考量所採用的方法為何,「DMAIC」常常是品質管制專業人士使用的一項絕佳策略性工具。
第二部分說明品質改善中,很有用的統計方法。主題包括:抽樣與敘述統計、機率與機率分配的基本概念、參數的點估計與區間估計,以及統計的假設檢定。這些主題通常都包括在統計方法的基本課程裡;不過在本書當中,是以品質工程的觀點呈現。我過去的體認是,即使具有豐富統計知識背景的讀者,也會發現這本書的內容很有用,而且跟一般標準的統計教科書有些不同。
第三部分有四章,涵蓋統計製程管制(SPC)的基本方法與製程能力分析的方法。儘管這部分的內容,討論了數種統計製程管制解決問題的工具(例如,柏拉圖、因果關係圖),不過最主要的焦點還是蕭華特(Shewhart)管制圖。雖然蕭華特管制圖並不是最新方法,然而蕭華特管制圖在現代企業與產業的使用上,卻仍然有著極高的價值。
第四部分有四章,說明更進階的統計製程管制(SPC)方法。內容包括累積和與指數加權移動平均管制圖(第九章),一些重要的單變量管制圖,如短期生產的程序、自我相關資料、多注頭製程(第十章),多變量製程監控與管制(第十一章),以及回饋調整技術(第十二章);這裡有些內容比第三部分更進階的程度,但絕大部分的內容對大三、大四或研究所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很容易理解的。這些內容提供讀者,第二個統計品質管制與改善的課程基礎。
第五部分有兩章,說明依照統計所設計的實驗,如何應用在製程設計、發展與改善。第十三章說明實驗設計基本的概念,並且介紹因子與部分因子設計,其中特別強調兩階段的系統設計。這些設計在產業的因子篩選與製程特性中被普遍使用。雖然這個主題的論述並不是很廣泛,也不能代替實驗設計的正式課程,它卻可以讓讀者領略,實驗設計更複雜的範例。第十四章介紹反應曲面法與設計,針對製程監控說明進化操作法,並且顯示統計所設計的實驗,如何用在製程穩健的研究。第十三章與第十四章強調,對於製程改善的統計製程管制與實驗設計,彼此之間重要的相互關係。
第六部分有兩章是關於允收抽樣,雖然第十四章有些討論是關於連續抽樣與「MIL STD 1235C」,不過主要的焦點是逐批允收抽樣計畫。其他介紹的抽樣主題,包括允收抽樣計畫設計的各種觀點,討論「MIL STD 105E」、「MIL STD 414」(以及它們在一般應用時,配對的人或物、ANSI/ASQC Z1.4、ANSI/ASQC Z1.9),以及其他方法,如連鎖抽樣和越批抽樣。
這本書提供了在廣泛、不同情形下選擇適當統計方法的指導方針。除此之外,大量的期刊刊物與其他專業參考文獻,將可以幫助讀者應用所提到的這些方法。書中同時也指出不同的方法,是如何在DMAIC製程中使用。
本書第八版的新增內容包括:品質改善實施、在非製造業領域的品質工具應用、伯努利(Bernoulli) 製程監控、低缺點水準的製程監控,和應用實驗設計進行製程與品質改善。此外,本書的許多章節也重新改寫,並增列新的參考文獻及共計120題的作業題目於各章中,讓讀者對於各章主題能有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