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晶片介面技術及應用程式 | 拾書所

單晶片介面技術及應用程式

$ 405 元 原價 450

本書特色

1.本書實例豐富、實用性高,可做為單晶片開發人員和系統設計人員的工具手冊。
2.本書依實用性的原則,加入SOC(System On Chip)和嵌入式作業系統的設計概念,書中每一個實例,都可以方便地被移植到具體的單晶片應用系統中。

 

本書內容

本書是從工程應用的角度出發,有系統、全面地介紹單晶片介面應用技術,重點介紹在單晶片應用系統中各功能模組的擴充方法,且對每一功能模組,提供典型的設計方案,並詳細介紹各種方案的硬體設計及軟體程式。 本書依照實用性的原則,加入SOC(System On Chip)和嵌入式作業系統的設計概念,硬體電路模組化、控制程式驅動化,書中的每一個實例,都可以方便地被移植到具體的單晶片應用系統中。內容包括:單晶片I/O介面的擴充、匯流排介面的擴充、CAN匯流排介面、記憶體的擴充、鍵盤介面與控制、顯示和印表機的介面與控制、資料擷取與控制、單晶片後向通道介面與控制等。本書實例豐富,具備高實用性,適用做為單晶片開發人員和系統設計人員的參考手冊。

<目錄>

第1章 單晶片I/O介面的擴充
1.1 單晶片應用系統 1-2
1.1.1 單晶片系統概述 1-2
1.1.2 單晶片系統中的功能模組 1-3
1.2 單晶片I/O介面 1-5
1.2.1 I/O介面功能 1-5
1.2.2 介面的控制方式 1-6
1.2.3 I/O介面晶片 1-7
1.3 用單晶片串列埠擴充I/O介面 1-7
1.3.1 副程式1——用串列埠擴充並列輸入埠 1-8
1.3.2 副程式2——用串列埠擴充並列輸出埠 1-13
1.4 用並列資料埠擴充I/O介面 1-16
1.4.1 副程式3——用8243擴充I/O介面 1-16
1.4.2 副程式4——用8255A擴充I/O介面 1-21
1.4.3 副程式5——用8155擴充I/O介面 1-31
第2章 匯流排介面的擴充
2.1 副程式6——非同步通信的軟體實現 2-2
2.1.1 非同步通信簡介 2-2
2.1.2 軟體實現非同步通信 2-4
2.2 副程式7——基於RS-232-C的串列埠通信 2-12
2.2.1 RS-232-C介面標準 2-13
2.2.2 RS-232-C傳輸介面電路的設計 2-15
2.2.3 單晶片與PC電腦通信程式設計 2-17
2.2.4 PC電腦通信軟體的開發 2-20
2.3 副程式8——基於RS-485的多機通信 2-29
2.3.1 RS-485介面標準 2-30
2.3.2 通信系統及介面電路設計 2-31
2.3.3 多機通信程式設計 2-32
2.4 副程式9——I2C匯流排協定的軟體實現 2-40
2.4.1 I2C匯流排簡介 2-41
2.4.2 I/O埠類比I2C匯流排介面的軟體設計 2-44
2.5 副程式10——SPI匯流排在單晶片系統中的實現 2-49
2.5.1 SPI匯流排簡介 2-49
2.5.2 SPI匯流排時序的軟體實現 2-51
2.6 副程式11——1-Wire匯流排協定的軟體實現 2-54
2.6.1 1-Wire匯流排簡介 2-55
2.6.2 1-Wire匯流排時序的軟體實現 2-59
第3章 CAN匯流排介面
3.1 CAN匯流排介面簡介 3-2
3.1.1 CAN匯流排的特徵 3-2
3.1.2 CAN匯流排介面的結構 3-3
3.1.3 CAN匯流排的設計方案選擇 3-4
3.2 SJA1000匯流排控制器簡介 3-4
3.2.1 SJAl000結構和主要特點 3-4
3.2.2 SJA1000的內部結構 3-5
3.2.3 SJA1000的接腳說明 3-7
3.3 介面電路設計 3-8
3.3.1 SJA1000與單晶片介面電路設計 3-8
3.3.2 前端物理介面電路的設計 3-9
3.3.3 設計電路需要注意的問題 3-10
3.4 控制程式總體設計 3-11
3.4.1 BasicCAN方式下的暫存器 3-11
3.4.2 設計流程 3-12
3.5 副程式12——硬體驅動程式的設計 3-14
3.6 副程式13——基本操作程式設計 3-15
3.7 副程式14——初始化操作 3-27
3.8 副程式15——通信程式設計 3-29
3.8.1 寫發送緩衝器 3-29
3.8.2 讀接收緩衝區 3-30
3.9 CAN匯流排的資料格式 3-32
3.9.1 資料框架 3-32
3.9.2 遠程框架 3-35
3.9.3 出錯框架 3-36
3.9.4 超載框架 3-36
第4章 記憶體的擴充
4.1 記憶體綜述 4-2
4.1.1 半導體記憶體 4-2
4.1.2 半導體記憶體的應用 4-5
4.1.3 各種記憶體性能比較 4-8
4.1.4 智慧卡 4-9
4.2 副程式16——典型外部程式記憶體的使用 4-10
4.2.1 元件選擇和介面電路的設計 4-11
4.2.2 外部記憶體的存取 4-12
4.3 副程式17——典型外部資料記憶體的使用 4-12
4.3.1 元件選擇和介面電路的設計 4-13
4.3.2 外部資料記憶體的讀寫 4-14
4.4 副程式18—用鐵電隨機存取記憶體擴充外部資料記憶體 4-16
4.4.1 鐵電隨機存取記憶體FM1808介面電路的設計 4-17
4.4.2 FM1808讀寫程式設計 4-18
4.5 副程式19——I2C介面EEPROM的控制 4-19
4.5.1 AT24C512簡介 4-20
4.5.2 AT24C512工作時序 4-22
4.5.3 讀寫程式 4-23
4.6 副程式20——SPI介面EEPROM的控制 4-33
4.6.1 AT93CXX簡介 4-33
4.6.2 AT93CXX的控制時序 4-35
4.6.3 讀寫程式 4-38
4.7 副程式21——FLASH記憶體K9F6408U0A的控制 4-44
4.7.1 K9F6408U0A簡介 4-44
4.7.2 專用的命令功能和狀態暫存器 4-46
4.7.3 K9F6408U0A的程式設計 4-47
4.8 副程式22——SLE4442邏輯加密IC卡的控制 4-54
4.8.1 SLE4442簡介 4-55
4.8.2 SLE4442內部結構 4-56
4.8.3 程式設計 4-58
第5章 鍵盤介面與控制
5.1 鍵盤設計指南 5-2
5.1.1 鍵盤的物理結構 5-2
5.1.2 鍵盤的組成形式 5-3
5.1.3 單晶片輸入介面解決方案 5-8
5.2 獨立式鍵盤的控制 5-10
5.2.1 副程式23——獨立式中斷鍵盤的設計 5-10
5.2.2 副程式24——獨立式查詢鍵盤的設計 5-14
5.2.3 副程式25——獨立式中斷查詢鍵盤的設計 5-20
5.3 矩陣式鍵盤的控制 23
5.3.1 副程式26——矩陣式掃描按鍵的設計 5-24
5.3.2 副程式27——矩陣式中斷掃描鍵盤的設計 5-31
5.3.3 副程式28——矩陣式線反轉法鍵盤的設計 5-33
5.4 副程式29——矩陣式鍵盤的鎖定 5-35
5.4.1 鍵盤密碼原理及單晶片密碼設置方法 5-35
5.4.2 程式設計 5-37
5.5 副程式30——改良型I/O埠多工鍵盤的控制 5-39
5.5.1 I/O埠多工的原理和介面電路的設計 5-40
5.5.2 程式設計 5-41
5.6 副程式31——利用ZLG7279A實現鍵盤顯示 5-43
5.6.1 ZLG7289A簡介 5-44
5.6.2 介面電路設計 5-48
5.6.3 程式設計 5-50
5.7 副程式32——PS/2鍵盤的設計 5-53
5.7.1 PS/2介面標準 5-54
5.7.2 硬體設計 5-59
5.7.3 軟體設計 5-59
第6章 顯示和印表機的介面與控制
6.1 顯示和列印介面設計指南 6-2
6.1.1 LED顯示介面 6-2
6.1.2 LCD顯示介面 6-3
6.1.3 CRT顯示器 6-10
6.1.4 印表機 6-13
6.2 副程式33——LED顯示器在單晶片系統中的應用 6-16
6.2.1 PS7219簡介 6-16
6.2.2 PS7219與單晶片介面電路的設計 6-19
6.2.3 控制程式設計 6-20
6.3 副程式34——利用HT16XX實現段式液晶顯示 6-23
6.3.1 HT1621簡介 6-24
6.3.2 介面電路設計 6-27
6.3.3 控制程式設計 6-28
6.4 副程式35——利用HD44780實現字元顯示 6-31
6.4.1 HD44780簡介 6-31
6.4.2 HD44780介面電路的設計 6-34
6.4.3 控制程式 6-34
6.5 副程式36——利用SED1520實現點陣顯示 6-39
6.5.1 SED1520簡介 6-39
6.5.2 液晶模組的內部結構及其與單晶片介面電路 6-44
6.5.3 控制程式設計 6-47
6.6 副程式37——利用HD66421實現灰度字元顯示 6-59
6.6.1 HD66421簡介 6-60
6.6.2 介面電路 6-63
6.6.3 控制程式設計 6-63
6.7 副程式38——CRT顯示器在單晶片系統中的應用 6-67
6.7.1 OCA-93顯示卡簡介 6-67
6.7.2 顯示卡的介面設計 6-70
6.7.3 驅動程式設計 6-71
6.8 副程式39——微型印表機在單晶片系統中的應用 6-72
6.8.1 CENTRONICS標準 6-73
6.8.2 SP-M系列微型印表機介紹 6-74
6.8.3 介面電路設計 6-76
6.8.4 程式設計 6-77
第7章 資料擷取與控制
7.1 資料擷取技術概述 7-2
7.1.1 類比信號擷取技術 7-2
7.1.2 A/D轉換技術 7-5
7.1.3 A/D轉換元件選擇要素 7-8
7.1.4 數位邏輯信號的擷取 7-10
7.2 副程式40——類比量輸入選擇介面 7-10
7.2.1 類比開關的主要技術指標 7-10
7.2.2 類比開關的選擇 7-12
7.2.3 類比開關介面電路的設計 7-13
7.2.4 用CD4051實現多通道類比信號的輸入 7-16
7.3 副程式41——用類比比較器實現A/D轉換 7-19
7.3.1 測量原理 7-20
7.3.2 電路設計 7-21
7.3.3 測量過程 7-21
7.3.4 控制程式設計 7-23
7.4 副程式42——8位元並列介面ADC080X的介面與驅動 7-26
7.4.1 ADC0808/ADC0809簡介 7-27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