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當物聯網讓一切都變成免費,你我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第一本全面剖析物聯網如何顛覆世界的重要鉅著!
★美國Amazon網路書店經濟類暢銷書TOP10
★國外10家以上重量級商業媒體書摘推薦:《金融時報》《出版家週刊》《今日管理》《柯克斯書評》《紐約時報》《赫芬頓郵報》《衛報》《財富》《路透社》《洛杉磯時報》《CNN Money》
★美國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驚人預言:2025年,物聯網帶來的生產力進步會影響全球經濟的一半!
你或許能夠想像:未來十年,物聯網將帶來連結一切的智慧時代,
屆時,街邊的感測器會通知駕駛人哪裡有停車位;
數位水表可以隨時通知屋主是否有漏水情況;
運送蔬果的紙箱可以感應蔬果是否即將腐壞;
醫生可以遠端監控在家的病人脈搏與血糖是否正常……等。
你我的世界,將全然構築於雲端之上!
然而,你是否能夠想像:物聯網即將帶來一切都是免費的社會?
除了現行的出版、通訊和娛樂產業,
未來的製造業、能源業、教育業及更多產業的商品與服務,
也都將步入「免費」的境地,
屆時企業的營運、你我的工作、市場的經濟會面臨怎樣的巨變?
◆市場經濟逐漸式微,共享經濟躍為主流
《第三次工業革命》作者暨未來學大師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指出物聯網的強大力量,即將促成二十一世紀最具支配力量的經濟模式──「共享經濟」。
所有人都可以幾近零邊際成本,分享自身的資訊、娛樂、綠色能源、3D列印商品和網路課程,甚至還能分享汽車、房子、工具與衣物!
屆時群眾募資取代銀行貸款,線上課程取代正規教育,「取用」勝過「擁有」,「合作」凌駕「競爭」,「分享」徹底取代了「交易」,一向用來衡量經濟表現的GDP也因此不斷降低,既有的市場經濟規則與典範,將全面遭到顛覆!
面臨這樣的巨變,作者預期我們將花較少精力追求金錢利益,更專注如何創造高品質的分享價值;較不沉迷於擁有物品,而更在意互惠與共享;較少剝削地球資源,更努力維持生態永續。
不只商機上的藍海,物聯網更攜來了生活上的藍海,你準備好迎接這一切了嗎?
※本書附註暨參考資料請見以下網址,或內頁預覽之QRCode:goo.gl/oF3bjr
<名人推薦>
★國內知名業界人士讚譽
王興(Yahoo奇摩董事總經理)
林之晨(Mr. Jamie,AppWorks 之初創投創辦人)
梁賓先(台灣物聯網聯盟理事長)
蔡明介(聯發科董事長)
鄭緯筌(台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理事長)
★國外重要學界人士好評
「這本令人屏息的巨著,將當今某些最具說服力的科技趨勢,連結為一個從共享聯盟轉為資本主義,再從資本主義轉回共享聯盟的五百年迴圈。里夫金創造了一條智慧兜風路線,帶領我們抵達新經濟秩序的出發點。」──凱文.沃貝奇(Kevin Werbach),華頓商學院(The Warton School)
「令人激賞的著作……這本極具洞察力、令人訝異但又實用的書籍,幫助我們了解崛起中的物聯網,正促使生產力達到極高水準,並帶領人類社會加速邁向幾近零邊際成本的狀態,而一個全新的經濟典範也漸漸從中崛起。里夫金為不知該如何在全新的協力共享聯盟裡重新調整定位的企業、非營利組織和政府指引一條清晰的道路。本書是每個人和每個決策者必讀的鉅作!」──傑瑞‧溫德(Jerry Wind),華頓商學院(The Warton School)
「傑瑞米.里夫金指出,當網際網路的點對點經濟及社會運作模式,延伸到能源的運籌及工具的製造後,協力共享聯盟體制將以什麼樣的方式取代資本主義。在他筆下,那個全新的未來宏偉而樂觀。或許有些人擔憂,這套技術將導致人類遭受無所不在的監視,也害怕整個社會將落入它精巧的控制,因此對它抱持懷疑態度。但即使是這些讀者,都會覺得里夫金筆下的願景令人振奮,且認同他闡述的內容確實發人深省。」──尤查伊.班克勒(Yochai Benkler),哈佛大學法學院(Harvard Law School)
「《物聯網革命》一書確認了傑瑞米.里夫金在科技趨勢方面無與倫比的遠見。未來的發展將和里夫金所擘畫的草圖如出一轍,我極力推薦所有對科技未來感到困惑的人讀這本書。」──卡爾列斯特斯.迦瑪(Calestous Juma),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甘迺迪政府學院
「傑瑞米.里夫金在這本最新著作裡強調,世界上幾乎所有事物的邊際成本都將趨近於零。他激進的結論指出,當前的經濟體制終將式微,而共享經濟終將興起──這將使本書成為今年度最多人討論的書之一。」──詹姆斯.波伊爾(Jame Boyle),杜克大學法學院(Duke Law School)公共領域研究中心
「傑瑞米.里夫金以令人無法駁斥的論點,說明我們注定走向全球協力合作的模式。讀過這本書,你絕對會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莉莎‧甘斯基(Lisa Gansky),《未來的商務將是一個分享網路》(The Mesh: Why The Future of Business Is Sharing)作者
「本書完整探索『任何人都能製造任何東西』所代表的寓意。」──尼爾.傑森菲爾德(Neil Gershenfeld),麻省理工學院(MIT)位元與原子中心
「支持自由市場的傳統人士,一直不願承認治理和經濟學的未來屬於共享聯盟──那是一個協力合作、分享、關懷生態和重視人際交流的世界。傑瑞米.里夫金巧妙描述了驅動這個新典範與改造人類生活及經濟體系的幾股強大動力。這是走向下一個大時代的必讀書籍。」──大衛‧伯利爾(David Bollier),《培養共有權思維:共享聯盟生活簡介》(Think Like a Commoner: A Short Introduction to the Life of the Commons)作者
「卓越的著作!里夫金描述交易、溝通和合作成本的大幅降低,將如何帶動全球小群組動態的興起,這些發展讓人類得以選擇完全不同的社會組織模式。讓我們一起閱讀這本令人欣喜的書籍,同時採取行動,建構一個能讓市場、國家和共享聯盟齊頭並進的新世界。」──米契爾‧包溫(Michel Bauwens),點對點基金會(P2P Foundation)創辦人
「傑瑞米.里夫金向來都走在潮流的尖端。他透過本書,帶領我們一窺人類超脫消費主義,並轉為『產消合一者』的未來。產消合一者生產自己消費的東西,且透過協力共享聯盟分享自己擁有的事物,而協力共享聯盟就是甘地所謂『自主生產』的現代表現。里夫金主張應為了所有人類的富足,將全球的創新及創造力予以民主化,這個樸實的願景振奮人心,而且絕對可以實現。」──梵達娜‧席娃(Vandana Shiva),環境維權人士,曾獲典範生活獎(Right Livelihood Award)
「如果你想了解為何人類正處於一個巨大的典範轉移時期,我大力推薦你閱讀傑瑞米.里夫金的新書。他解析了諸如3D列印、群眾募資和網路教育平台等如何結合在一起,同時描述多數產業即將因此受到什麼樣的破壞。」──瑞秋‧波茲曼(Rachel Botsman)《我的就是你的:協力消費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What’s Mine is Yours: How 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 Is Changing The Way We Live)作者
「傑瑞米‧里夫金深知人和社區才是新經濟典範的核心。世界各地的人民正在建構一個協力合作的經濟體系,里夫金的創見及分析,進一步證明這個概念的時代已經來到。」──娜塔莉‧佛斯特(Natalie Foster),peers.org執行董事
<作者簡介>
傑瑞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
享譽全球的未來學大師兼著名經濟學家、美國華府經濟趨勢基金會(Foundation on Economic Trends)總裁、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The Wharton School)高階主管教育計畫資深講座教授。他也是具有國際聲譽的社會評論家和暢銷書作家,其著作已翻譯成超過35種語言。目前為歐洲聯盟及世界各地許多國家元首的顧問。
<譯者簡介>
陳儀
目前為投顧公司的投資部主管,投入金融理財領域長達10年以上,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及專業投顧研究主管,實務經驗豐富。譯有《2014-2019經濟大懸崖》(合譯)、《比努力更關鍵的運氣創造法則》、《管理會計與決策績效》、《透析財務數字》、《財務管理立即上手》、《聰明理財的第一本書》、《識破財務騙局的第一本書》、《標準普爾教你做好選股策略》、《交易未來的決策技術》、《美元的榮光》等。
陳琇玲(Joyce Chen)
美國密蘇里大學工管碩士,曾任嶺東科技大學講師、行政院國科會助理研究員、Alcatel Telecom主任稽核師並榮獲100年全國模範勞工,現專事翻譯,重要譯作包括《杜拉克精選:個人篇》、《搜尋未來》、《歐巴馬勇往直前》、《2010大崩壞》、《富爸爸財務IQ》、《新富餘》、《全球經濟12大指標》、《IKEA的真相》、《最極致的服務最賺錢》。譯文賜教:[email protected]
<目錄>
第一章 共享經濟時代已經來臨
第一部 即將式微的資本主義
第二章 市場經濟的誕生
第三章 資本主義與垂直整合的親密連結
第四章 資本主義透鏡下的人性
第二部 一切終將免費的社會
第五章 帶來全球數十兆商機的物聯網
第六章 從大量製造轉為大眾製造的3D列印
第七章 能容納二十億學生的教育殿堂
第八章 即將失去工作的上億勞工
第九章 智慧經濟體系的持續擴張
第三部 共有資源的崛起
第十章 共有資源的悲劇?
第十一章 開放共享vs.專利保護的世計大戰
第十二章 通訊、能源、物流共有資源的智慧架構
第四部 社會資本與共享經濟
第十三章 從所有權到取用權的轉變
第十四章 群眾募資、社會資本、貨幣民主化與重新定義的工作
第十五章 重拾永續價值
第十六章 打造全新的生物圈社群
後 記 更公平、更人性、更能永續發展的全球經濟
附 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