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到想像 | 拾書所
◆2005年是凡爾納逝世的百年紀念。每年盛大舉行的法國讀書節今年就是以凡爾納為主軸,主題是「大家讀科學」。其中第一天的活動就是以法國著名的Larousse出版社出版的紀念專輯為開場。 許多科學家與發明家坦言受到凡爾納的影響而踏上科學研究之路,其中還包括了愛因斯坦。而「宇宙航行之父」齊奧科夫斯基,更從凡爾納的月球旅行中得到啟發,發明了宇宙火箭。在凡爾納的小說裡,他為眾人不可思議而精準地預見了科學的未來。包括了潛水艇、飛機、坦克、電視、水底呼吸器、霓虹燈,甚至美蘇的登陸月球。許多科學團體經常對他小說中的科學假設進行討論,在他那本登月的書出版後,還有五百人自願要求參加下一次的登月行動。一九五八年,首次抵達北極的原子能潛艇更以《海底兩萬里》中的鸚鵡螺號命名。 但是凡爾納不只啟發了科學的天才。他的《海底兩萬里》更給了天才詩人韓波靈感,寫出了著名的長詩《醉舟》。女作家喬治.桑讀完《氣球上的五星期》和《地心歷險記》之後,立即寫信向凡爾納致意。俄國文豪托爾斯泰還為《環遊世界八十天》畫了十三幅插圖。百年來,凡爾納的小說也成為無數電影靈感的來源,甚至連環圖畫、卡通,還有電玩遊戲。一八八四年教宗接見凡爾納時說: 「我不是不知道你小說中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貴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 「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現的過程而已」--法國著名的利奧台元帥。 「他既是科學家中的文學家,又是文學家的科學家」人們如此讚譽凡爾納。 科幻小說之父凡爾納一生寫了上百部作品,被譯為五十幾種文字,被稱為「科學時代的預言家」。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料,凡爾納是世界上被翻譯的作品最多的十大名家之一。 但是,凡爾納的作品絕不是書齋裡的知識,而是冒險、旅行,與探索地球的博物誌。「寓樂於教,寓教於樂」是凡爾納和他的編輯黑滋勒(Hetzel)提出的口號。這句話也是本書作者和插圖選擇的宗旨。 就讓我們接受本書與凡爾納那些迷人故事的邀請函吧,讓我們和尼莫船長一起探索海底世界,和菲利亞‧福克一起接受八十天環遊世界的賭注,跟著小阿克塞(Jeune Axel)的腳步進入地心深處……。 本書由菲力普‧德‧拉‧克達爾提葉(Phillippe de la Cotardière)的領導下編寫,與亞眠市的儒勒‧凡爾納國際中心主持人尚-保羅‧德基斯(Jean-Paul Dekiss)合作,並邀請目前巴黎最具聲望的法蘭西院士米歇爾‧瑟赫(Michel Serres)撰寫前言。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