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種影像敘事 | 拾書所

另一種影像敘事

$ 420 元 原價 420
◆美學大師約翰.伯格 vs 專業攝影家尚.摩爾合力探討攝影本質的經典之作! ◆繼《論攝影》、《明室》、《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又一影像思考巨著! ◆薩依德(E. W. Said)譽為「劃時代的原創性影像論述」! ◆探討影像敘事之道的理論與實務之作! 關於影像,我們總是思索: 何謂真實?攝影是紀錄,還是另一種呈現? 影像與文字間有何關係?我們可否不用文字,全然用影像來說故事,來思考? 什麼是照片?照片意味著什麼?它們是如何生成的,又如何被使用、被詮釋? 當代美學評論界最具影響力的作家約翰.伯格(John Berger),與瑞士知名攝影家,首度以理論和實務結合的方式,為讀者揭示攝影的本質。 本書以極具創發性的方式寫就,主要分成四個部分: 首先,尚.摩爾(Jean Mohr)書寫他作為攝影家的各種實務經驗,尤其將焦點放在照片的意義為何總是「曖昧不明」一事上。一張照片,就像一個「相遇之所」(meeting place),身在其中的攝影者、被攝者、觀看者,以及照片的使用者,對於照片常有著彼此矛盾的關注點。這些矛盾既隱蔽,又增加了攝影圖象原本就具備的曖昧不明特性。而影像所具有的這種曖昧性其實正啟發了另一種的影像敘事之道。 第二部分試圖提出一個關於攝影的理論。攝影這種媒材的理論書寫,大部分不是侷限在純然實證的分析中,就是完全陷入美學風格的探究裡。但攝影一事,很自然地在本質上會導引出,關於事物外貌(appearances)意義的探討。 第三部分是兩人想像力合作的成果,由一百五十張沒有任何文字說明的相關照片構成。作者將這一系列的照片命名為「假如每一次……」(If Each Time……),透過連續的影像呈現,訴說一位農婦生命史的故事。這些照片,並非所謂的攝影報導(reportage),而是影像訴說故事的具體敘事實例。 第四部分則試圖探討,在「假如每一次……」當中訴說故事的方式,具有何種理論上的意圖與內涵。 何謂真實?每個攝影家都參與了真實,而他們呈現出的影像,正考驗出他們看到了哪一部份的真實!兩位傑出的影像工作者,解釋了視覺不僅僅只是記錄,更是呈現;剖析了攝影者與被攝者、照片與觀照者、相片瞬間與長存記憶間的緊張關係。 本書延續班雅明、羅蘭.巴特、蘇珊.宋塔的思想傳統,是喜愛攝影者不可錯過的影像思考巨著。 【名家推薦】 ◎攝影家 張照堂 專文推薦!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