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明正老師是賽德克族人,也是霧社事件參與者馬赫坡社族人的後裔,與「霧社事件」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他曾花了十多年時間採訪部落長老,致力於記錄賽德克文化與霧社事件。2009年,郭老師應邀將《賽德克.巴萊》的劇本翻譯為賽德克語,隨後也擔任電影的隨拍族語顧問。
對郭老師來說,他不曾想過自己祖先抗拒入侵殖民者的奮戰史能夠搬上大銀幕、甚或放諸國際大舞台,也無法想像賽德克語成為一部電影的主要對白。看著劇組辛苦搭建的傳統部落與住屋、精心製作的生活用具、演員的裝扮服飾及文面等,對他是看似親切卻又感到遙遠,似熟悉卻又覺得陌生。
劇中只要有賽德克語的對白,郭老師一定在旁「伺候」,戴上耳機「洗耳恭聽」,指正錯誤。遇到拍攝場次的劇情內容與部落中族老的口述情節雷同時,演員扣人心弦的對白、情緒的起伏波動、表情的喜怒哀樂,一幕幕闖入郭老師的眼簾,每每讓他悲切難忍地暗自飲泣或當場落淚。
這段隨拍期間,對郭老師來說彷彿一場「奇幻之旅」,一方面墜入祖先奮勇抗敵、追求尊嚴的情境中,另一方面看見導演魏德聖和所有參與人員的執著、細膩與堅韌,讓他感動、激賞。
因此,郭老師決定將這段隨拍經驗記錄下來,從賽德克人乃至霧社事件餘生者後裔、同時是電影工作人員的角度,來看賽德克族的文化與今昔狀況、霧社事件的歷史真相、探討策動者莫那魯道的歷史定位、對片中各個角色的闡述與深入剖析、劇本與真實歷史的對照解說、參與拍片的感想等。
郭老師深信,數百位電影工作人員用血汗交織編成的《賽德克.巴萊》電影,將化做一道絢麗的彩虹,高掛在台灣電影史的一端,與賽德克族的彩虹橋相互輝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