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過去和好:別讓過去創傷變成人際關係的困境 | 拾書所

與過去和好:別讓過去創傷變成人際關係的困境

$ 252 元 原價 350
過去的創傷不是沉重的包袱,而是療癒自己、修復生命的恩賜! 本書帶你更新自己的心靈,走出人際關係的困境,尋回真正的愛與信任。 人類天生就有一種傾向,會重演往事,或是把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投射在過去的人物身上,如果這段過去牽扯到昔日的情感創傷、痛苦和失落,情況就更為明顯。 這種現象,佛洛伊德稱之為「移情」。移情作用無所不在,因為我們在成長歷程中,都會經歷許多失落與創傷,這些創傷被我們藏在心靈深處,就像一顆未爆彈,隨時會干擾我們目前的生活、破壞我們的人際關係。 在本書中,心理治療師大衛.里秋博士深入探討「移情」的來龍去脈,教導我們如何意識到自己陷入過去,以及該怎麼做,才能從這個毀滅性的模式中將自己釋放出來。他提醒我們,我們會不自覺地將童年或前段關係中的感受、需求、期望和信念,轉移到日常生活中的人們身上──包括我們的親密伴侶、家人朋友,甚或是點頭之交。 里秋博士以三十多年擔任心理治療師的經驗,幫助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了解童年創傷會如何重現在成人的關係中,將它轉化為療癒的助力。 ◆找出並治療我們從過去帶到現在的情感傷痛,不讓它繼續破壞現今的人際關係。 ◆當我們對他人產生強烈的好感或反感時,就要注意,我們可能有未竟之事等待處理。 ◆善用「正念」,活在當下的現實中,且培養出真正的親密關係。 本書帶領我們與自己的內在心靈對話,從過去創傷所帶來的影響中,回溯自己生命中重要的未竟之事,並逐步釐清自己與他人的真實面貌,以5A為基礎:關注(Attention)自己的真實狀況、接納(Acceptance)彼此的一切、欣賞(Appreciation)並珍惜對方的價值、適時展現愛與情感(Affection)、以容許(Allowing)代替控制,建立健全而堅實的人際關係,尋回真正的愛與信任。 【本書特色】 ◆提供許多非常實用的自我療癒技巧,相當適用於一般大眾,即使是沒接觸專業領域的讀者,也能輕易上手。 ◆每章都有應用練習,讀者可以單獨進行,也可和伴侶、親友一同討論、練習。 ◆心理師、社工、諮商輔導人員可用來幫助個案。 【專業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知名作家) ◎郭約瑟(羅東聖母醫院資深精神科醫師) ◎張宏秀(心理治療師及婚姻家族治療督導) ◎謝文宜(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蘇絢慧(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依姓氏筆畫排列) 【好評推薦】 「本書主題明確,用相當平實的筆調,深入探討移情的來龍去脈,幫助讀者搜尋生命中至為關鍵、且未完成或遺憾的故事,並逐步釐清自己與他人真實的面貌,藉由轉化、超越的技巧,特別是提出、處理、解決與整合,裝備自己去迎接健全的人際關係。本書也提供許多非常實用的自我療癒技巧,相當適用於普羅大眾。」 ──郭約瑟,羅東聖母醫院資深精神科醫師 「多數人不自覺地想要在親密關係中去完成與父母間的遺憾。本書鼓勵讀者勇敢地為生命負責,通過覺察自己的移情作用及書中的練習,意識到生命可以充滿選擇,不需為童年經驗所限制。本書難能可貴的以榮格的靈性意識,提昇佛洛依德的移情心理學,幫助讀者在學習轉化關係的功課時,涵蓋心理與靈性的雙重向度。」 ──張宏秀,心理治療師及婚姻家族治療督導 「本書以一種更普及的角度,邀請每個生命深入自己的生活現象場。只要我們有了覺察,意識到過往隱約影響著現在的許多層面,我們就能透過這本書接觸與學習真正治癒自己的途徑;終止成為過去的受害者,不再讓傷痛以無意識的方式進行著,讓生命有了真正的自由與滋養,完成成長與蛻變。」 ──蘇絢慧,馬偕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里秋博士以溫和而充滿同情的方式逐步引領,幫助我們追尋個人的生命轉化。」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本書文字清楚易懂、條理分明,並且引人思考,啟發人心。」 ──瑪莎.貝克(MARTHA BECK),美國知名心靈諮商、生涯輔導專家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