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美國應該承諾自己,在這個十年結束之前,達成派人登陸月球並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標。」約翰甘迺迪總統在1961年5月以這些話提出對美國人民與太空總署的驚人挑戰,我們將在九年之內登上月球。於是展開了與時間、與蘇聯的激烈登月競爭。這個計畫的龐大規模即使到了今日也令人吃驚,數十萬獻身工作的美國人努力完成這樁偉大的美國成就,那就是阿波羅計畫的時代。
現在,為了記住人類登月任務30週年,我們停下來省思這驚天動地的努力。就像是太空人吉恩塞爾南曾經說的,21世紀的十年前被往前移到1960年代:但是對於阿波羅12號的登月艙駕駛,並且是第四位踏上月球的太空人艾倫畢恩而言,登月願景已成為個人性與藝術性的事。即使在他擔任海軍飛行員早年,他已經註冊去上藝術課程。後來,畢恩在49歲辭職離開太空總署,獻身於詮釋與記述阿波羅計畫的油畫,於焉實現了第二個改變一生的夢想。太空總署時常被問到,「為什麼不派藝術家去月球?」原來他們已經做了。
月球漫步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是科技奇蹟,但艾倫畢恩畫的是阿波羅計畫的人類探險。他的「天外藝術」既有幻想力又有歷史性。艾倫畢恩就像19世紀的探險藝術家艾伯特畢爾斯泰德與湯瑪斯莫蘭,他們歎為觀止的風景畫構成西部神話,也召喚了東部的城市居民。《阿波羅登月》一書記敘這個計畫的探險、夢想,以及身歷其事的人物。在太空世界裡,在我們歷史中的獨特時期,畢恩的個人記錄與我們分享故事,回憶太空中與地面上的英雄,並且畫出只有12位太空人曾經造訪過的那個世界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