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旅遊書。其中具體呈現的意念是來自我個人的經驗。所以是主觀的,不會同時有兩名旅人給予同一民族和同一幕風景同樣的詮釋。這本書不同於其他書之處在於,其內容清楚反映出我待在伊朗的時間,相對比其他地方長;另外就個人旅行的紀錄而言,本書所涵蓋的範圍也不廣:有關印度與中國的報導還不夠,而南美洲的部分在本書中則完全省略,諸如此類。從很多背著背包的援助工作者的角度來看,我的旅程並不艱辛。我把這段旅程看做是在地球一段直線上的遊玩嬉戲,並在旅程中試著對甘迺迪在《為二十一世紀做準備》(Preparing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一書中所提出的幾種議題,提出我個人的詮釋。
雖然沿途很多風景都逐漸損毀,但這卻非意味著旅遊寫作的沒落;反而,它意味著旅遊寫作必須面對真實的世界--包括貧民窟等等--而不是逃入過去更田園生活的這種油漆噴霧的版本。而這一點就是本書融合國際研究與旅行見聞講演所試圖做到的。
「精采、非常容易讀……卡布蘭從那些,不論在媒體或大眾的心靈裡幾乎不存在的地方,發給我們無價的新聞電訊。」 ──《鄉村之聲》(Village Voice)
「卡布蘭閱讀很多廣泛且晦澀難解的東西。他對很多東西知之甚深……一個真正的旅行見聞。」 ──《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卡布蘭的寫作具有權威性……(他)將新聞記者審視細節的銳利眼光帶進這本書裡,並喚起所有第三世界旅行的冒險」 ──《芝加哥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