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楹下的孩子 | 拾書所

藍花楹下的孩子

$ 320 元 原價 320
◆轟動2013全球書市,歐美文壇最受矚目新銳作家! ◆版權受出 英、美、德、法、義大利、荷蘭、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瑞典、丹麥、挪威、芬蘭、捷克、斯洛伐克、以色列、巴西、中國! 「迪麗真妮扣人心弦的小說是對暴政的強烈控訴,對背負歷史傷痕者動人的致敬,也是對人性嚮往自由的頌揚。」 ──《追風箏的孩子》作者卡勒德‧胡賽尼 Khaled Hosseini 每場革命都有不為人知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伊朗人將國王驅逐出境,以為換來了自由民主的共和,然而,伊斯蘭神權取而代之,以激烈手段排除異己。一九八八年,一場整肅風暴在德黑蘭監獄染血前行,預估有四千至一萬兩千名政治犯遭到處決…… 那段被遺忘的歷史影響這些孩子每一步和每個決定,閉上眼睛,一切重現眼前 他們深信,活著就足以證明有可能從殘破的瓦礫中重建美好的事物 總有一天,他們要攜手回到故鄉藍花楹樹下,敘說回憶裡的故事 奧米德的爸媽被帶走時,他正在吃飯。媽媽匆匆撫摸他的臉,她的手指冷得像冰。爸爸親吻他的額頭,叫他不要害怕,他們很快就會回來。但他們從來沒有回來。於是他時時睜大眼睛、豎起耳朵,彷彿一直在聆聽,想要揪出徘徊在空氣中任何一點一滴父母的消息…… ** 瑪莉安接起電話時,一顆心直往下墜,對方還沒開口,她就知道了。她已經好幾個月沒見到丈夫。誰也不知道怎麼回事,每個人都怕遇上最壞的結果。她聽說有家屬去探監時,卻拿到囚犯的私人物品,才知道人已經不在了。他已經不在世上了。家屬就是這樣得到死訊:一張紙和半袋人生的碎片…… 本書透過六個交錯的故事,揭露一九八八年發生在德黑蘭艾文監獄的血腥肅清。 臨盆在即忍受殘酷訊問的女子、盼望擁抱女兒卻莫名被處決的父親、手握丈夫死亡宣告和半袋人生碎片的妻子、不能開口問起父母去向的孩子,這些人躲不開歷史染血的雙手,可是他們深信,活著,就足以證明有可能從殘破的瓦礫中重建美好的事物。活著,就能繼續說故事,為死者傳頌驪歌。 【名家推薦】 ◎郝譽翔(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 ◎張鐵志(文化與政治評論人) ◎鍾文音(知名小說作家) ◎鄭慧慈(國立政治大學阿拉伯語文學系教授) 「迪麗真妮具有作家的特殊天賦,本書主題引人入勝、切合時勢……一本如實反映生活的小說,讓人熱淚又沉重。」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人物性格顯明,如詩一般的寫作筆調,這本美麗又深刻的小說,點出父母與孩子之間無法斬斷的連結,以及人們對家園的真誠奉獻,不論這塊土地有多少缺憾。」 ──美國書訊月刊Booklist 「令人動容的歷史敘事。」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迪麗真妮描述年輕愛侶之間因為歷史共業的衝突令人激賞。」 ──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這本小說是關於伊朗伊斯蘭革命……迪麗真妮以文采豐沛的寫作,動人描述被政權打碎的家庭,以及生還者如何拼湊生活碎片,重拾力量。」 ──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 「《藍花楹下的孩子》是一本美麗的小說,由相關聯的幾則故事串起,透過敘事觀點的交錯,揭露歷史的面目。」 ──書頁雜誌BookPage 「故事橫跨一九八三至二○一一年,描寫個人且通常充滿苦痛的歷史記憶,從伊朗戰爭到二○○九年的伊朗大選示威抗爭……喚起眾人的回憶同時令人情感激昂。」 ──新國際主義者雜誌New Internationalist 「場景設定在革命後的伊朗,橫跨三代之間的掙扎,他們對於正義和自由的理想被戰後的伊斯蘭政權粉碎,本書對於當時人們的思想與經驗的描述非常有力且深刻。」 ──選擇雜誌Choice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