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們回家吧! | 拾書所

孩子,我們回家吧!

$ 280 元 原價 280
熊‧爸爸:「謝謝大家的關心,我的小女兒們出生了!沒錯,也不用太意外!她們是早產兒,才27周大!!」 「庫瑪將,我好像…有一點出血」… 「庫瑪將,醫師強制我住院,不讓我回去了!」… 「醫生要我安胎,不能再隨意走動,有可能要好幾天!」… 『啊!你在說什麼?』 『好!我馬上來!你先別緊張』 「醫生說現在要緊急剖腹把小朋友生出來!」… 我坐在沙發上雙手緊握,一直在設想一堆可能的事,一堆從現在到好幾十年後的未來……,這一切對我來說「真的太早了……」 我從來沒有想過我會是這樣度過我升格為父親的第一階段。 雙手十指交迭緊握的祈禱,鼻涕淚水交雜的啜泣;出生的大半夜,我是在醫院走廊間急忙奔走的要去交辦住院手續。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我到底做錯了什麼!? 原本滿心期待的一家四口相聚畫面,卻因為雙胞胎小寶貝們的提前報到而措手不及……急救、放棄、再急救……接踵而來的考驗,試探著孩子們的生命力,也考驗著爸媽的意志力!生命最後或許不如我們預期的圓滿,但,苦難之後獲得的幸福,更加珍貴! 出生第1天: 99年12月13日淩晨0:10, 我的雙胞胎女兒在26周大時脫離母體,提早報到。 出生第3天:我跟女兒們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出生第4天:小手緊握住我的手指關節處,我第一次如此感受的她們強而有力的生命。 出生第8天:姐姐/玳瑾換上豬鼻子呼吸器。 出生第26天:妹妹/翊瑾進行,「心導管閉合手術」,手術室外等待的我只能不斷默念『妹妹加油』『妹妹加油』『妹妹加油』… 出生第32天:妹妹/翊瑾因肺部大量出血搶救無效,我第一次簽下「放棄急救同意書」 出生第33天:妹妹『安靜』的離開,爸爸帶你回家吧! 出生第40天:姐姐/玳瑾拔掉豬鼻子自主呼吸了! 出生第58天:姐姐/玳瑾『以天數這麼少而且平安』的從加護病房轉移至中重度病房。 出生第66天:與姐姐/玳瑾進行袋鼠式護理。 出生第77天:姐姐,我們一起回家吧! 一段33天~77天等待的歷程中, 我的兩個寶貝女兒,讓我切身知道: 一個小生命的誕生到育養這成長過程的重要性! 希望你不用有我的經驗就可以好好疼愛你的孩子!! ◎財團法人早產兒基金會執行長/賴惠珍:「誠摯地推薦這本書,它對醫療團隊、對早產兒家屬或社會大眾都深具意義,非讀不可。讓社會大眾知道,提早至世間報到的巴掌仙子,為了讓心臟持續跳動,不僅要過五關還要斬六將,看著他們堅強的生命力,怎麼能不令人動容。」 ◎新手媽媽&知名藝人/徐小可:「我也開始自省,在家庭的架構裡"爸爸"不該再只是賺錢的工具。透過正確的兩性互動,多給予另一半嘗試、學習照顧孩子的機會,並多給予鼓勵,讓爸爸從中獲得成就感,相信他們甚至可以做的比媽媽還好!從我們這代開始,顛覆傳統媽媽育兒的觀念吧!」 ◎台灣母乳協會秘書長/高宜伶:「某個片段,我想起自己十五年前在NICU第一眼看到女兒的悸動與不真實感和我先生在我即將自然生產之前,因為胎兒窘迫被迫緊急開刀的不安及不平某個片段,我想起在醫院安胎,娛樂、「大小事」都得在病床上的大妹。她順利安胎到健保給付的妊娠36週期滿出院,卻也在同一天,因為大出血立即回醫院待產;某個片段,我激動地想把這本書推薦給護理學院的教授朋友們,或是分享給我在醫院工作不時得面對「醫病溝通」的另一半;某個片段,我想起幼年時期母親的奔勞,那時我才五歲吧,房間昏黃,燈管還包著退胎火紅紙,小妹因為嚴重黃疸被送去馬偕醫院急診,瀕臨換血。某些片段,我很想買本書送給政府官員,催生可不是辦記者會、送生育獎金這麼簡單而已,社工師、心理師等社福資源的整合介入和醫療資源一樣重要! 作者平易、土直的文字竟然很有療癒系,或許,這本書最初的動力是藉著文字抒發奔流那77天的痛苦與等待,但是,我相信隱藏版的重要意義是,這本書紀錄著:黃翊瑾,33天的奮鬥,痛苦過去,愛永存。」 熊爸:不管如何,我想對你說:【辛苦了,所有早產兒家庭的爸爸跟媽媽】 33天時,我把妹妹送回家;77天後,我再把姐姐帶回家; 一樣的回家,卻有不一樣的心情感觸。但重點是,我都把孩子帶回家了! 我們都知道:每一個生命都該被尊重、被呵護長大 我們是如此的平凡渺小,卻又如此的與眾不同, 因為,我們肩負的始命比別人都重,比別人都特別!」 【網友迴響】 「這份書稿我能一口氣追完,短短的時間內就幾度鼻酸,我充分地感受到一個爸爸的煎熬與喜悅,我也從書稿的後面學到了一些東西……」 ──等待天使降臨的已婚男 「失去一個女兒、獲得一個女兒,早產兒的爸爸身上背負的壓力與心酸,不見得比一個媽媽少~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真是沒話說的定律!」 ──一個媽媽,兩個頭大的的上班族媽媽 「透過作者的筆觸,每一篇都看的好有畫面,閱讀同時根本是會跟著這個爸爸的文筆起伏、緊張、失落、歡喜……」 ──育有一歲寶寶的新手媽媽 「 兒子剛出生時有黃疸,必須24小時照光,那幾天即使我很想抱抱他,卻也只能將擠好的母奶拿去給護理師,透過玻璃窗遠遠的看著他。我可以稍稍體會這位早產兒父親,只能在保溫箱外,看著雙胞胎女兒的無助的心情。」 ──扉龍媽 「因為經歷過,所以懂得生兒育女的辛苦,也因為經歷過,明白看著孩子長大的喜悅,這一切,值得!」 ──小魚媽 「 身為一個母親的我,對於提早到來的翊瑾,還沒睜眼看過她人生的第一個畫面,就又匆匆離開這世界,感到好深切的難過和心疼。將這些錐心之痛的77天心境忠實紀錄下來的玳瑾、翊瑾爸爸和媽媽,因著早產孩子的出生,變成最不平凡的偉大父母!」 ──薛 【溫暖推薦】 ◎楊月娥(知名廣播主持人) ◎柯以柔(知名藝人&幸福人妻) ◎吳淡如(暢銷作家&知名主持人) ◎艾莉絲(知名藝人&新手媽媽) ◎凱莉(知名部落格&幸福人妻) ◎Samantha(我の四千金媽媽&知名部落客) 【專文推薦】 ◎賴惠珍(台灣早產兒基金會執行長) ◎陳慧如(知名劇作家) ◎陳志誠(高雄長庚兒科部主任醫師) ◎高宜伶(台灣母乳協會秘書長) ◎徐小可(新手媽媽&知名藝人) ◎QQ媽(知名部落格)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