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世襲,難道窮人也要世襲?
富有可以世襲,貧困不該累世循環。
教育不該強人所難,好老師應該「知難而退」。
補救教學不等於伴讀,必須確認學生有哪些基本的東西沒學會,從頭補救。
李家同認為,教育部部長應該公開宣示:「我很在乎老師能否把低成就的學生教好!」唯有這樣,才能讓學校更重視補救教學,而非升學率。
當教育也出現城鄉落差時,弱勢家庭的孩子,因為沒有能力補習,即使在學校聽不懂,回到家裡也沒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可問,老師教得愈多、愈快,孩子也愈聽不懂、愈沒有興趣學習。
於是,弱勢家庭的孩子多半功課不好,他們的下一代又因此缺乏競爭力,再度成為弱勢,陷入貧窮的累世循環,台灣的貧富不均問題也愈來愈嚴重。
還好,這個問題並非無解。教育,是為弱勢族群扭轉人生的關鍵。用對方法,因材施教、依照能力教他、激勵他,每個孩子都能學得很不錯。
這一點,也正是李家同的教育理念,並且,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正透過博幼課輔中心,在許多鄉鎮漸漸實現。
【選書緣起】
台灣存在著許多城鄉落差,其中以教育知識落差對台灣下一代的影響最巨大。有鑑於此,李家同教授成立了博幼基金會,號召許多課輔志工在台灣各鄉間,協助這些弱勢家庭中成長的學童,以課後輔導的方式協助他們學習。
多年來,這些孩子們透過教育讓他們認識這個社會、看見國際;更透過教育,改善家庭環境。現在,更希望藉由分享博幼基金會這些年來協助孩子學習成長的故事,讓感動延續,並且吸引更多有志之士共同參與這一場偏鄉教育的希望工程。
【名家推薦】
「孩子的程度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就是無法學難的教材。因為我們的教材有分級制度,而且考卷也分級,所以我們的老師會「知難而退」,發現這個孩子實在無法接受一些艱難的題目就踩煞車,到此為止。理由非常簡單,教育不該強人所難。有些孩子開竅的時間比較晚,極有可能在他大了以後,忽然發現,當年不會的東西現在都會了。」
──李家同(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
「整體環境因素造成的學習落後問題,無法單靠個人、家庭或學校個別的力量改善,也不是博幼基金會一個外來機構就能解決……讓在地的力量進來,一起參與互助,建構出在地化的社會支持網路,才有希望共同提升學生個體的學習成就。」
──陳良枝(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培養在地的媽媽不僅幫基金會解決師資人力嚴重不足的問題,同時也創造一些就業機會,幫偏遠地區留住部分青壯人口。沒有青壯人口,孩子就沒有典範可以模仿,青少年問題就容易惡化。」
──吳文炎(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副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