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本書將經濟學從學者的象牙塔帶進你家客廳。」
──李斯特(本書作者)
金錢不是萬能,但它究竟何所能?又何所不能?
想要別人甘心掏錢捐款,該訴諸菩薩心腸?還是虛榮心理?
召募員工如何才能篩選出真正有實力的候選人?
如果你家裡有女兒,送她上女校會不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朋友聚餐應該各付各的?還是一起分攤?
如果康納曼的《快思慢想》讓你驚嘆連連,
本書兩位作者的現場實驗會更加令你大開眼界!
跟著兩位行為經濟學家的腳步,
探索大數據不說、但有效決策不能不懂的關鍵。
就算不能讓全世界都聽你的,至少做事不瞎忙、生活不吃虧!
沒搞懂誘因之前,別靠直覺做決策!
善用現場實驗經濟學,精準決斷事物的因果脈絡。
事情的結果為什麼和你當初想的不一樣?
幼稚園園長祭出遲到罰款,希望能約束家長準時接小孩放學,結果家長遲到的情況不減反增,這是怎麼一回事?鄰居原本熱心環保,常主動做資源回收,但自從實施空瓶罐可以兌換現金後,鄰居反而變得意興闌珊,這是為什麼?童子軍年度募款活動開始了,今年增加了分組競賽獎勵辦法,募款愈多的組別,能按募款金額拿到一定比例的高額獎金,結果總募款金額竟不如往年,問題又是出在哪裡?
這類種瓜得豆的烏龍事件,生活中層出不窮。你在哭笑不得之餘,是否也百思不得其解呢?
其實,一切都是誘因的問題。
誘因是人類行為最強的驅動力量,但也最是千折百轉,如果沒有先參透因果關係,誘因反而可能成為最大的破壞力量,讓事情荒腔走板,脫軌演出。因果關係並不容易駕御,偏偏人都習慣憑直覺、甚至想像,從事物的表相論斷真相,一腳踩到誘因謬誤的地雷。
人類行為一直是經濟學家感興趣的主題,行為的誘因也向來是耐人尋味的研究領域。經濟學家為了確定因果關係,不斷在研究方法上推陳出新,而本書兩位作者的現場實驗,正是行為經濟學的重大創新。他們有時深入街頭巷口,有時飛到地球的另一端翻山越嶺,為的是運用現場實驗,在真實世界裡尋找關於歧視、競爭、性別差異、慈善行為的真實答案,他們的研究不但是行為經濟學的重要里程碑,研究的結論對於個人選擇、家庭教育、企業策略乃至公共政策,更有重要寓意。
想要了解人類行為背後的真實動機,精準掌握誘因設計,本書是絕對不容錯過的精采佳作!
【名家推薦】
◎林明仁(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專文導讀
「李斯特的現場實驗研究具革命性意義。」
──蓋瑞.貝克(199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葛尼奇是先鋒開拓者,他的研究推倒了實驗室和真實世界的高牆。」
──艾爾文.羅斯(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想要見識現場實驗的威力嗎?就來看看李斯特和葛尼奇如何解開經濟誘因的秘密吧!」
──王道一(台灣大學經濟學系教授)
「真正的天才總是獨具慧眼,李斯特和葛尼奇是真正的天才,也是真正的開拓者,他們的貢獻可說是過去五十年來最偉大的經濟學創新成就之一。」
──史帝文.李維特(《蘋果橘子經濟學》作者)
「行為經濟學的創新,幾乎都有葛尼奇和李斯特的身影,尤其是他們在敏感而隱晦的經濟學領域裡的探索。」
──丹.艾瑞利(《誰說人是理性的!》作者)
「關於歧視、性別差異是先天或後天、如何消弭學業成就差異以及其他重大問題,想要尋求解答,本書都是豐富的參考資源。」
──泰勒.柯文(《中午吃什麼?》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