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家事課:73個簡單有趣的手做練習,健全孩子的腦部發展,培養主動負責的態度,10歲前就開始累積一輩子的資產 | 拾書所

孩子的家事課:73個簡單有趣的手做練習,健全孩子的腦部發展,培養主動負責的態度,10歲前就開始累積一輩子的資產

$ 250 元 原價 250
大不同的起跑點,奠定未來學習的基礎 放手練習小事,才能成就未來的大事 73堂小小家事課,玩出孩子的成長,玩出親密的家庭關係 培養品格教育、儲備未來能力從做家事開始 只要會拿畫冊,就可以幫忙拿餐具;會牢牢握住杯子,就可以試著擦杯子; 會握筆畫直線,就可以練習切菜…… 家是孩子的遊樂場和學習地,家事則是手腦身體並用的益智遊戲, 其中蘊藏了老祖宗代代相傳的文化智慧,以及每個家庭的生活價值。 透過家事能讓孩子了解家庭成員的共同責任和義務,懂得承擔和付出, 動手做可以刺激大腦訓練思考力,還能學會面對、解決問題,培養出自信。 在觀察模仿、引導示範的互動中,增進了親子關係,也創造和樂的家庭氛圍。 腦科學專家和教育學者發現,孩子手部大小肌肉活動的機會越少,腦部發展及各種學習就越遲緩。而且只專注在一般學科或學程學習的孩子,在人格發展、做事態度以及面對挫折解決問題的能力十分欠缺,經過調查研究得出,做家事是影響孩子性格、做事方法和人生態度的一大關鍵,因此日本這些年來吹起親子家事風,本書作者甚至創立「家事塾」,教導父母學習如何引導孩子做家事,也提供一個親子共同學做家事的空間。 幼童時期雙手與身體力行的記憶一輩子不會忘 會做家事的孩子才懂得體貼、有責任感,並且自動自發 家事,這種動手做、體力勞動的工作,對親子來說具有多重好處,除了整理每天居住的家庭環境、鍛鍊身體,以及「為家人」服務的心意以外,不管是手工活動或是體力勞動,都可以讓孩子的心思跟著這些工作而動。這種有一定步驟、做了會記得的小小的勞心勞力,有助於發掘與發展孩子各種可能的才藝、技術與做事的智慧。而且,讓孩子做自己做得來的事,建立能力所及就自己動手做的能力,可以成為孩子一輩子的資產。 「教孩子做不如自己做!」「哪有那麼多的家事可以學?」「幾歲開始學做家事才對?」 「父母該怎麼教孩子做家事?」…… 作者經常被許多父母問起這樣的問題,就他觀察研究,當孩子學會走路,體能有一定發展後,就可以開始學習做家事。而且2~9歲是透過動手做來學習的最佳時期。 那麼要該如何教孩子做家事呢?他提出以下四個學習步驟: 1.父母先示範一次正確的作法給孩子看。 2.讓孩子一個人試著做做看。 3.有做不出來的地方父母再做一次給孩子看,或是動手和孩子一起做。 4.孩子可以一個人正確完成就OK了。 73個小小家事課,蘊藏了作者對於小時候家庭教育的感恩與懷想, 期待透過分享可看見孩子從「做」中體驗到的生命驚喜與快樂。 做大事從熟練小事開始,能自理日常生活事務的人才能獨當一面喔! 【本書特色】 ◎羅列從個人生活起居到待人接物的73個家事練習,簡單又有趣 ◎每個練習有詳細的操作步驟、圖示和過來人的經驗談,看了就能立即動手做 ◎專為父母和孩子設計的共讀本,每個練習跨頁呈現,右頁給孩子看,左頁給父母讀 ◎學做家事的好處: .透過雙手的刺激活化腦部訓練思考 .確實的成果帶來工作的真實感 .成就感與滿足感形成「下次也要努力」的動力 .成為面對任何事物都能主動挑戰的人 .學會有用的技能幫助自己也幫助他人 【國內專家學者大力推薦】 「現代的學前教育著重儘早開始培養孩子一輩子可以使用的能力,而培養孩子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從做中學。在學校是如此,在家裡當然也要一致,才能事半功倍。此書運用人類喜歡觀察與模仿的天性,藉由幼兒時期跟著家人即可學習的身邊小活動,培養孩子動手、動腦、和動身體的能力,不僅可奠定未來各種學習的基礎,也提醒大人別忽視這些小小的家事是增加親子互動最好的機會。 建議台灣的讀者更可以透過這本翻譯的書籍,省思日常家事裡所蘊含的文化寶藏,學習系統性且趣味的方法傳承給下一代。」 ——許玉齡(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系主任) 「教導孩子從小做家事,好處很多,不但可以訓練孩子解決困難、處理問題、及臨機應變的反應能力,也讓孩子懂得『家事』是每一個家庭份子共同的權利與責任。 本書告訴家長們,何種年齡的孩子可以做些什麼家事,鉅細靡遺。讓我回憶起兒子小時候,我教他折內褲,兩邊往內折,把正面的圖案遮住:『給車車蓋被被喔!』他到現在還記得呢!這一切也成為我們美好的回憶。」 ——陳安儀(親職專欄作家、人氣親子部落客) 「這一代的孩子,有大部分的認知學習來自電子媒體、書本,起身動手做的機會越來越少, 失去『做中學』深刻體驗的學習方式。本書以家庭生活為場域,強調大人和小孩藉由共同做家事的互動, 傳遞經驗和情感,這是很近便的學習體驗方式。無論何時,只要願意,每個人就能立刻動手實踐。」 ——陳良枝(財團法人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 「孩子在三歲時,會對爸爸媽媽拿的吸塵器、掃把、抹布產生高度興趣,那是因為他們覺得那些不是工具、而是玩具,因此想辦法搶來『玩』。此時,便是引導孩子鍛鍊雙手、正確做家事的最好起始點。很可惜的是,許多父母都覺得孩子那麼小做不好,因此忽略了孩子這股自我成長的強烈呼求,而等到孩子長大,才發現孩子又懶又笨,怎麼都叫不動、教不會。這本書真的太棒了,因為每一個基本家事,作者都有非常正確的圖解,引導父母成為最好的示範者。別忘記,會做家事的孩子,將來工作機會多四倍,失業機會少掉十五倍,你一定要把本書當成父母成長教材。」 ——彭菊仙(暢銷親子書作家) 「襁褓中的嬰兒凡事要父母幫忙,本應隨著孩子成長而逐漸地放手,讓屬於孩子的事情,讓他們自行處理以及自我負責。然而,習慣孩子對自我的依賴,或是為求快速而攬於自身,少了許多可以讓孩子學習的機會。 『孩子的家事課』非指艱難的家事,而是鼓勵父母從孩子的所有小事,試著讓孩子動手,從拿碗、削鉛筆等來為自我負責;洗餐具、丟垃圾等讓孩子獲得成就;幫客人端茶、為長輩搥肩膀、抱弟妹等學習禮儀及與他人互動。 只有放手去練習小事,才能成就未來的大事。」 ——澤爸(專業親職講師) 「女兒從兩歲開始,就開始幫忙洗餐盤、晾衣服、拉著重重的吸塵器清理地板……,她的態度主動又愉悅,常把雲林家鄉的老媽嚇了一大跳。 這幾年下來,在女兒身上清楚看到『家事教育』的強大效果。多年的教書經驗教會我:當大人做得愈多,孩子就學得愈少;想要孩子變得貼心又勤勞,大人小孩捲起衣袖一起做的陪伴歷程絕對少不了! 家事教育,其實隱含著父母對孩子的信任、以及放手讓孩子成長的意義。從做家事中,孩子學會了規律生活習慣,也學到了感恩惜福的態度。」 ——蘇明進(親子天下親職專欄作家、國小老師)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