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育新焦點: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 | 拾書所

未來教育新焦點: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

$ 238 元 原價 280
《EQ之父 丹尼爾.高曼X第五項修練》管理大師彼得.聖吉 聯手出擊,重新贏回分心世代的內在專注力! 分心世代的孩子,需要哪些內在力量? 步調快速的世界,具備怎樣的能力才能開創未來? 三管齊下的專注力,社交與情緒學習結合系統思考, 提供父母家長、教育工作者、親子專家必備的教養新觀點! 今日的世界在社交與生態方面遭遇前所未見棘手課題, 孩子需要這些內在工具幫助他們因應每日的挑戰! 工具1-專注覺察自己內在情緒 .精準辨識與妥善管理情緒,幫助孩子思路清晰、做出正確決定。 .專注在想法和感覺上,不受內心騷動影響的洞察力,打造孩子心理自由平臺。 .學會衡量想法、感受和衝動,孩子才能不被感覺牽著鼻子走。 工具2-關懷同理他人感受 .以認知同理了解他人的看法、觀點和心智模式,學習用對方理解的方式溝通。 .以情緒同理感受對方的感受,覺察他人的情緒,促進互動潤滑。 .以同理關懷將心比心,且化為行動,建構「關懷教室」與互助學習環境。 工具3-理解世界系統運作 .系統智能幫助學生在社交與情緒學習裡,更加專注於自我內心世界和他人。 .系統智能能擴張到許多需要系統思考的學科。 .系統思考的能力會讓孩子更有信心面對今時各式各樣的社會與環境難題。 EQ之父與管理學大師聯手出擊, 開拓親師家長眼界,提供教育現場新工具, 共同贏回分心世代內在專注力! 【名家推薦】 .楊世瑞〈北一女中校長〉 .陳偉泓〈建國中學校長〉 .吳麗卿〈中山女中校長〉 .劉桂光〈松山高中代理校長〉 .李慶宗〈成功高中校長〉 .陳木柱〈台中一中校長〉 .張添唐〈台南一中校長〉 .張碧娟〈復興中學校長〉 .柯文柔〈再興中學校長〉 .余國珍〈中正國中校長〉 .高敏慧〈敦化國中校長〉 .俞玲琍〈金華國中校長〉 .林美娟〈仁愛國中校長〉 .周行一〈政治大學校長〉 .張國恩〈臺灣師範大學校長〉 .王如哲〈台中教育大學校長〉 .吳思華〈教育部部長〉 .湯志民〈台北市教育局局長〉 .林騰蛟〈新北市教育局局長〉 .陳修平〈台南市教育局局長〉 .陳藹玲〈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 .梁旅珠〈呈熙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卓火土〈宏達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辜周靖華〈中租青年展望基金會董事長〉 .白崇亮〈臺灣奧美廣告董事長〉 .李俊仁〈國立師大教育心輔系副教授〉 .李坤珊〈幼兒教育專家〉 .柯華葳〈國家教育院院長〉 .陳安儀〈親職作家〉 .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 .李偉文〈親職作家〉 .劉安婷〈Teach for Taiwan發起人〉 .王宏哲〈天才領袖感覺統合兒童發展中心執行長〉 .張杏如〈信誼基金會執行長〉 .陳怡蓁〈趨勢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共同具名推薦 「EQ大師的洞見、組織學習先驅的發現,帶領我們看見分心世代不必然冷漠,引導讀者發掘突破當前教育困境的契機。」 ——白崇亮,臺灣奧美廣告集團董事長 「本書的兩個作者都是全球知名的研究者、作家,對於全球、臺灣的影響,不可言喻。兩人能夠合作,將社交與情緒學習,以及系統觀的學習與演化概念進行整合,自然是重要的創見,但如同本書在第五章所強調的,執行面,才是最重要的。相信這一本書對於教育工作者、家長、企業主、個人,都能夠產生深遠的影響。」 ——李俊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 「新世紀教育需要拓展學生空間和時間上系統又整合的思考,由專注自己(自發)、關懷他人(互動)、到理解世界(共好),這也是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理念。而高曼和聖吉兩人一起寫書正是綜合觀點,拓展格局最佳的示範。」 ——柯華葳,國家教育院院長 「對於「未來教育」的目的,我的看法是:適應社會、獨立生活、追尋自我、發揮創意、滿足成就的能力。因此,本書的三個重點:專注自己、關懷別人、理解世界,正和我的觀點不謀而合,作者用很多具體的方法,幫助家長培養孩子這三方面的EQ能力,是一本值得推薦的教養觀念書!」 ——陳安儀,親職專欄作家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現在的小孩隨時手握3C產品,沉浸其中,和人的互動大大減少。我常常看到同一餐桌上小朋友彼此不說話,反而用傳簡訊來交談。眼看著新世代步伐加速,我們的教育體系卻沒跟上社會的改變,還是只專注於課業指導,卻又不盡完善,各科目之間的學習也沒有系統性的整合,降低了教育的效能和品質;另一方面,又忽略了社交和情緒學習的重要性,孩子無法理解他們當下的思想行為會造成日後多面向的影響,導致毒品、暴力、霸凌的現象日益嚴重。本書探討的社交與情緒學習以及系統思考,都是教育學者期望能培養下一代的重要技能,例如:認知控制能力強的小朋友,專注力和學業成績表現也比較好。為了因應社會的變遷,以及協助孩子面對人際疏離等問題,本書提供父母師長有效解決問題且可行的教育方針。我也期待未來十年臺灣的教育能夠有深切的改革,培育出更優秀的下一代。」 ——辜周靖華,中租青年展望基金會董事長 「高曼和聖吉提出的是一種「知己知彼,放眼世界」的大能力。在這個高度分心、人際疏離的APP時代,這三管齊下的專注力將幫助孩子從科技獲益而非受害、善用資訊而非目眩神迷,享受情誼而不致在人群中無聊孤寂、日漸成熟而不讓長大這項任務無限延期。」 ——楊俐容,親子教育專家、芯福里情緒教育協會理事長 「在臺灣的教育現場,我們極端的強調「專注」,卻時常將專注狹隘的定義成對自己的專注,忽略同等重要的對於他人與世界的專注,以致於我們培育出許多追求個人成功,卻沒有同理心、沒有視野的學生。《未來教育新焦點:專注自己、關懷他人、理解世界》這本書所強調的「三重專注」,正是現在的教育非常需要的核心觀點。」 ——劉安婷,Teach for Taiwan(為臺灣而教)發起人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