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楚浮同行-文學電影同路人 | 拾書所

與楚浮同行-文學電影同路人

$ 300 元 原價 300
*關於楚浮的二三事 *文藝青年、電影青年 *誰能寫法國電影筆記 *美國好萊塢狂瀾V.S.法國電影旗手 *我所知道的楚浮台灣電影人談楚浮 楚浮的《四百擊》。那種冷峻的感受,或者是說表面上似乎我們就可以接觸到的那種甜美,但是其實只要一接觸就可以發現的那種殘酷,真的馬上讓我一想起的,就是這部楚浮帶有強烈自傳式色彩的電影作品。 楚浮這部影響許多電影工作者,許多電影相關科系都必須閱讀過的電影作品,坦白說,在推出當時並沒有受到太多的矚目。儘管當時他已經開始以觀眾為中心,來思考他電影創作的方式,但是根據當時許多的文獻記錄,法國當地的影評人似乎對於這種電影感到失望。不過這部影片的價值,當然最後還是透過時間來證明它自身的恆久性。 從這部影片中,我們先不探討許多影評人講究的技術、意涵,放棄那些符碼解析與隱喻的拆穿,我們可以血淋淋地見到楚浮悲慘的青少年生活。或許他的童年真的沒有會好到哪裡去。 出生在巴黎的楚浮,歷經了相當奇特的童年生活。現在如果要我搬到巴黎去工作,我會義無反顧地到這個人類都市文明極致代表之地去,以朝聖的心情光臨巴黎。不過少年楚浮的巴黎生活卻,絕對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般。我們從《四百擊》這樣的作品中,或許可以窺探一二。在大歷史上面,其實從楚浮出生到他的青少年時代,正是法國面臨戰亂的年代。隔壁強國納粹的興起,使得法國在經濟上面似乎相對的弱勢。正當在法國政治上面與英國共同採取讓步的階段,打算與德國以妥協的方式共同存在於歐洲大陸的時刻,德國幾乎是在瞬間佔領了整個歐洲。法國的巴黎當然也沒有例外。在向來以左派興盛為榮的文壇及各種表現形式的領域,立即遭到納粹扶持的政權所打擊。 這樣的困境雖然隨著美軍的登陸而逐漸解放,從光復巴黎,到甚至法軍亦隨著盟軍也攻入柏林的同時而有所改善,但基本上法國的文藝各界是保守而利己主義的,與兩百年前意氣風發的法國大革命時期,以人民為主的創作理念逐漸偏離,而有為政府或是國家部門服務的傾向。表面上左派因為極右的納粹在武裝鬥爭上面的完全潰敗,而在各方面取得正統的地位;但是又因為整個國際大情勢上,美、蘇之間的強權鬥爭,使得右派獲得美國的奧援而獲得公部門的資源,以利美國能在可能即將發生的第三次世界大戰(雖然至今仍未發生)中得以運用。法國就此捲進了左、右鬥爭之中,這樣的來回動盪後來甚至造成了第四共和的崩潰。 所以楚浮的童年,或甚至到了青少年,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這樣動盪的局勢所造成的影響。或許沒有缺糧,或是軍人政變(其實在當時還是法屬的阿爾及利亞是發生了),但是在教育體系之中就可以見到那種動盪不安所造成的各種非理性待遇。《四百擊》到處可以見到這樣的痕跡。 我相信在任何一種環境之下,會塑造出一些不同的人格特質。這包括那些大多數會順應環境的那些人,以及那些會背道而馳的少數。楚浮應該是屬於後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