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中國的知識分子與革命 | 拾書所

天安門:中國的知識分子與革命

$ 458 元 原價 580
◆《洛杉磯時報》歷史書獎 ◆《紐約時報》年度十大非文學類好書 ◆《中國時報》開卷一週好書 ◆金鼎獎圖書類最佳翻譯獎 ◆余英時專文作序.盛讚推薦 中國百年命運的劇變與滄桑 民國知識分子的希望與悔恨 最會說故事的歷史學家—— 史景遷揚名立萬之作 「西方中國研究的里程碑。」 ——費正清 「史景遷的著作必須劃入《史記》的類別之內,是無可爭議的。」 ——余英時 這是一本關於中國知識分子的故事,一齣波瀾壯闊的史詩悲喜劇,記錄下一八九五到一九八○年間劇烈變動的中國。從十九世紀末一群維新人士意圖改造清廷,到保皇與革命兩派導致清廷覆亡;從二十世紀初共和政府和軍閥割據的對立,到國民黨和共產黨鬥爭的大悲劇;從二十世紀中國土淪陷與光復,到中國政府激進的農村與文化改造。中國知識分子一方面是激起巨變的原動力,另一方面又被巨變的浪潮一一吞沒。這是中國史上空前絕後的一場悲劇,而在演出過程中又隨時透露出無奈而自嘲的喜劇意味。 史景遷精選少數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作深入探討,交織成一幅中國精神面貌的整體圖像。其中以康有為、魯迅、丁玲等主線作為貫穿全書的「經」,秋瑾、沈從文、瞿秋白、徐志摩、聞一多、老舍六人則橫插在不同階段,構成了「緯」。在經緯交錯間,還有無數相關人物隨時進進出出,包括無可迴避的政治領導人孫文、蔣介石、汪精衛、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引領一時風騷的文化領袖鄒容、梁啟超、蔡元培、陳獨秀、李大釗、郭沫若、胡適、梁漱溟、茅盾、林徽音、胡風等;甚至外國訪者如羅素、泰戈爾、蕭伯納等也點綴其間。 書中觸及的每個人物,都有其獨特的生命風貌和生命力量,遠非「集體傳記」所能呈現的;史景遷藉其生花妙筆勾勒他們的人生,著墨知識分子在時代鉅變下,對自我定位的摸索與反省,也讓讀者瞭解一連串不尋常的事件,以及由這些事件堆疊構成的「中國革命」。當這群人物被捲入近代中國百年間的暴力和重生的過程中時,史景遷以歷史文化意涵豐饒的「天安門」之名,穿越一個世紀,召喚出繁花盛開的文人思想與時代精神。 全書命名為《天安門》,說明他已敏銳地察覺到: 天安門廣場的歷史功用正在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 甚至可以說,他已預見十年以後天安門前的屠殺慘劇。 ——余英時 【名家推薦】 西方中國研究的里程碑。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史景遷的著作必須劃入《史記》的類別之內,是無可爭議的。《史記》不但是中國史學的傑作,而且也是中國文學的最高典範。四十年來史景遷寫了一部又一部的史學專著,上起明末(如《利瑪竇的記憶之宮》)下至二十世紀的終結(如《天安門》)。一九九○年他寫了一部最暢銷的中國近現代史通論,始於晚明,終於一九八九年天安門民主運動,這是他一生教學和研究的全部範圍,先後跨越了四個世紀。他在其中每一個世紀都選擇了一、兩個專門題目,寫出生動的敘事長篇,從正面或側面勾勒出一個時代的精神面貌。這是史學家的真本領,也是史學的最後歸宿。就我閱覽所及,在並世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學者之中,好像祇有史景遷一人具有這一特殊的本領。為什麼呢?我想這是因為他不但史學的功夫深厚,而且文學的造詣也超出儕輩。「才兼文史」正是司馬遷在中國史學史上所開闢的一條大路。 ——余英時 絕對的上乘之作;形式大膽、內容嚴謹,道出人世的起伏跌宕,筆下充滿熱情。 ——《星期六評論》(Saturday Review) 他以驚人心力譜成一首神妙的交響曲,成就傳統歷史所不能及,向世人訴說一個國家的苦痛。 ——哈里森.沙里斯伯瑞(Harrison E. Salisbury)(《芝加哥論壇報書的世界》(Chicago Tribune Book World)) 秉持小說家的敏銳與史學家追求事實的訓練……本書的全面、生動、流露人性,其他著作難以望其項背。 ——《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