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的人馬: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 | 拾書所

總統的人馬:2名記者、700天追蹤 水門案調查報導經典原著

$ 420 元 原價 420
◆名列《時代》非文學類百大經典 ◆《紐約時報》暢銷榜第一名 ◆改編電影《驚天大陰謀》 達斯汀霍夫曼和勞勃瑞福主演 榮獲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改編劇本、最佳音效、最佳男配角 「這才是真正有骨氣的新聞!」 讓總統下台 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調查行動 非法監聽、金流醜聞、洩密風暴、政治力干預媒體…… 當政壇與媒體相繼淪陷,面對真相的偉大勇氣打造史上最經典、最驚人的政治偵查報導! 那年,《華盛頓郵報》記者伍德華二十九歲、伯恩斯坦二十八歲,從未合寫過一篇報導的他們,解構了全球最高的權力中心…… 一次闖空門案件,吸引了記者的注意。警察抓獲五名潛入民主黨水門大廈的嫌犯,其中一名主嫌曾任職於中情局,與白宮幕僚有所關聯。伍德華開始探聽白宮的反應──原來五名嫌犯的帳戶收到一筆費用,都是來自共和黨尼克森的「總統競選連任委員會」。 美國聯邦政府開始著手調查,但重要的文件已遭銷毀。此時,號稱「深喉」的線人出現,開始向《華盛頓郵報》提供線索……然而,尼克森仍然順利連任。當水門案事發已逾兩年,白宮才對《華盛頓郵報》公開致歉,尼克森也面臨彈劾的危機。 從一則闖空門的報導開始,延續為轟動全世界的頭條新聞:總統的人馬因自己的權力無限上綱,不再是民主的守衛者;在政治壓力的阻撓下,記者與政界一次又一次的攻防,最終挖出了全球最高權力核心的腐臭。 這是一次對真相的告發,直指權力核心的良心行動──何謂有意義的新聞、如何抵擋當權者的壓迫、媒體與國家政府的中立、公民知曉真相的權力……等相關議題都在本書詳盡的紀錄中,一再提醒手中握有權力的人,關於真相與民主的最後底線。 【專文導讀】 林照真(臺大新聞研究所教授) 【鄭重推薦】 李志德(媒體工作者) 李惠仁(紀錄片《不能戳的祕密》系列導演)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系教授) 魔鬼總是藏在不起眼的細節裡,然而,穿越迷霧之後,你究竟該怎麼面對祂? 身為一個調查記者,這是一部絕不能錯過的作品。 ──李惠仁(紀錄片《不能戳的祕密》系列導演) 在民主政體下,記者被稱為「第四權」,被期待站在其它權力,特別是行政權的對立面上。「水門事件」的揭露,是調查報導的經典之作。「揭露不法」、「監督政府」知難行易,從發掘線索、尋求可靠消息到堆砌出信而有徵的報導,其間多少水磨功夫,非常值得對歷史和新聞有與趣的人士細細品味、學習。如果把採訪新聞看成練武功,調查報導可說是至尊武學;《總統的人馬》就是傳授這門武學的祕笈心法。 ──李志德(媒體工作者) 公認調查報導經典的《總統的人馬》一書中譯本的出版,深具時代意義。「水門案」發生至今超過四十載,調查記者仍是捍衛正義與追求真相的先鋒。在《驚爆焦點》(Spotlight)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獎,以及跨國記者聯合協作調查「巴拿馬文件」之際,重讀《華盛頓郵報》兩位新聞前輩伍德華與伯恩斯坦的經典名著,可以從中吸取智慧、熱情,以及勇氣。追求真相的調查報導,以及不畏權勢的媒體不能消失,因為他們是民主社會不可崩壞的基礎。 ──羅世宏(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教授) 情節緊湊的推理劇,信手拈來的偵探小說……一本不同凡響的書。 ──《紐約時報》 貨真價實的驚悚片。 ──丹.拉瑟(Dan Rather)(美國著名新聞主播,《六十分鐘》新聞節目主持人) 令人振奮且坦率……重磅報導。 ──《出版人週報》 引人入勝、深具啟發……躋身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偵探故事。 ──《丹佛郵報》 不只是「話題書」,一本絕佳的讀物……擁有重大價值……一個充滿人性的故事。 ──《新共和》雜誌 使一任總統垮台的作品……也許是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新聞篇章。 ──《時代》雜誌,「史上100本最佳非虛構書籍」 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報導傑作。 ──金.羅柏茲(Gene Roberts)(《紐約時報》前編輯主任) 「讀完書中故事,會覺得新聞報導是全世界最刺激的工作。」 ──Patrick(讀者) 「讀起來像是一部虛構的懸疑驚悚小說——真是引人入勝,叫人愛不釋手。」 ──Jennifer(讀者) 「這是美國歷史的轉捩點。」 ──Donna(讀者) 「沒想到這麼誇張的事竟然發生在白宮裡,真是太可怕了!」 ──Katie(讀者)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