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by wangzhihong.com:A Selection of Book Designs, 2001-2016(王志弘作品選2001-2016) | 拾書所

Design by wangzhihong.com:A Selection of Book Designs, 2001-2016(王志弘作品選2001-2016)

$ 3,000 元 原價 3,000
Design by wangzhihong 書中的一個記號,台灣現代主義設計先行者 開創平面美術新風格,記錄知識流動的輝煌時代 十六年來不斷潛入作者的世界 進行一次又一次的拆解、連結及演繹 用秩序的詩意、極致的距離感築造閱讀者的朝聖路徑 以現代主義的設計風格記錄知識流動的璀璨歲月 創造出的純粹性徹底改變一個時代的設計面貌 為近代台灣出版留下獨特風景 「我在書籍設計中磨練技巧、尋找到方向,更重要的是建立起ㄧ個屬於自己的設計觀,展示在大眾面前。並於折口的ㄧ角留下屬於自己的記號:Design by wangzhihong.com。 Design by wangzhihong是圖錄的部分,收錄2001年至2016年中的部分作品, Text by wangzhihong則是針對其中100本書,以隨筆的形式記錄下當時的一些想法,兩者完全依照年份安排,讀者可以從中完整瀏覽ㄧ位設計師的發展歷程,以及我在出版設計上的各種試探與衝撞的成果。」 ——王志弘 身為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的王志弘 在出道成立工作室十六年、人生最佳停頓點的時刻 以中英日三語版本,交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創作_________ ◆為什麼想出這本書? 一個創作者大概要到四十歲, 作品的質量才會達到穩定的水平, 2016年,我已四十歲,算是一個停頓點, 一個舊階段的結束跟新階段的開始, 此刻出書可作為這段時間成長與改變的一個紀錄。 ◆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一本圖像的紀錄與文字的紀錄。 我從2000年開始成立工作室,以平面設計為主, 書籍的封面裝幀設計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 我挑選了這十六年間的211本作品, 用圖錄方式記錄台灣封面設計的發展, 再從中挑選100本書, 以中、英、日三種語言,述說設計當下的靈感與構想, 那段期間也是台灣出版蓬勃發展、知識大量引進的一個盛世。 ◆書的樣貌如何?內容結構又如何? 全書504頁,方背硬殼精裝, 內文使用的新浪潮,是日本最大紙商竹尾最頂級的塗佈紙系列, 特別訂抄進口,從設計到印製是國內設計書規格最高的一本。 作品選分成兩個部分: 第ㄧ部是圖錄:design by wangzhihong.com, 360頁,十六年211本作品的圖像演出,從裡到外。 第二部是隨筆:text by wangzhihong.com, 106頁,記錄100本作品的設計構想,理性與感性。 以上兩部分都依年分呈現,可以看出作者的創作軌跡, 也可以盡攬台灣二十一世紀初至今文學小說、人文社科、藝術設計類書的引進,以及相關知識的累積和閱讀趣味的演變。 ◆這本書想帶給讀者什麼樣的感受?讀者又該如何觀看這本書? 全書無論圖錄或隨筆皆以時間軸的方式安排, 希望讀者在閱讀時能將「時間感」放進去。 2001~2016年台灣的平面設計起了不小的變化, 出版內容在不同時期也有些特徵, 讀者可以透過時間軸的安排,感受書籍的各種變化, 瀏覽出版業與設計者的成長過程,與彼此間互相影響的結果。 我自2002年起開始推動出版社提升紙張品質, 捨棄上P讓紙張呼吸,讓手能直接觸摸到紙, 早期鼓勵使用歐洲美術紙,近年則力薦日本竹尾的產品, 本書使用竹尾最頂級的新浪潮紙,就是要帶給讀者最好的印刷品質與觸感。 ◆從台灣或其他國家藝術設計書看,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 書中收錄的作品來自台灣各出版社的邀約, 這十六年台灣出版社百花齊放,從蓬勃發展的黃金時代來到穩健的成熟期, 這些作品可說是作者、出版社與設計者三方的想像, 可以當作設計史料來看,直視我創作過程的變化,以及對他人的影響, 也可以當作觀察台灣或亞洲設計變化的資料來看, 更是探勘台灣出版產業2000-2016年多元樣貌的一個入口。 【本書特色】 國際級水準,世紀珍藏! ◎平面設計史上第一:全書504頁,收錄211本書、572個圖像、30000字,是台灣最具分量的平面設計師作品選,探見一個現代主義平設計師風格的誕生與成長軌跡,以及觀察台灣或亞洲設計的發展。 ◎出版史上第一:全書以時間軸方式呈現台灣2000~2016的出版及閱讀風貌,用設計記錄下二十一世紀初至今的知識饗宴,一覽台灣近代書籍設計風格的演變脈絡。 ◎製作規格第一:全書製作堪稱台灣出版史上最高規格,內文使用的 VENT NOUVEAU,是日本最大紙商竹尾最頂級的塗佈紙系列,由設計師暨建築師矢荻喜從郎監制,顯色佳,隨著油墨不同程度的重疊,產生出微妙的光澤差異,同時具備豐富的手感,也是原研哉的愛用紙。 ◎現身說法第一:從不公開演說的王志弘,第一次一口氣親筆寫下100本書的發想原點與構思過程,他想說的話、想做的事大都藏在這本書裡。 【名家推薦】 傅月庵 專文導讀 小林章(Monotype字體總監) 阮慶岳(小說家、建築師、策展人) 室賀清德(《idea》雜誌編輯長) 張世倫(藝文評論家) 傅月庵(書話作家、掃葉工房編輯人) 黃俊隆(自轉星球文化社長) 黃家賢(洋蔥設計負責人) 詹偉雄(數位時代》、《短篇小說》創辦人) 劉開(設計人) 聶永真(設計師) 羅申駿(JL Design創辦人) 「他在增加讀者樂趣上下了很多工夫,有時富有巧思,有時小心慎重。比作者更了解,怎樣的視覺效果或手感最能打動讀者。」 ——小林章(Monotype字體總監) 「王志弘的現身與姿態,確實徹底改變了台灣平面設計的面貌與地位。在過往大量依賴視覺影像的感性渲染表達方式,色調近乎媚俗的豐饒雜亂,被他以理性簡潔、甚至經常只有文字的抽象風格,立即地直接做出衝擊震撼。對我而言,王志弘是一個傳奇,這傳奇半是因他自身資質而來,半是因他的堅持與態度所果。而且,這本書也必將是一個經典,因為它扎實地見證台灣平面設計的一次輝煌與榮耀。」 ——阮慶岳(小說家、建築師、策展人) 「王志弘透過追求Typography的可能性,構築出兼具古典性與現代性的嶄新設計世界。從思考參照歷史、文化脈絡的整體構想,到著重技術性的細節,在宏觀與微觀之間自由切換視角,創造出書籍的樣貌。他以亞洲式感性駕馭、解構現代Typography技術,發想與理念也蘊藏著一股能量,或將引起漢字文化圈的新運動或交流。」 ——室賀清德(《idea》雜誌編輯長) 「在無數次的通信裡,他曾有一回不經意提到,之所以引介Source書系的最初動機之一,其實也就是『自己想要看』這些書,如此而已。『自己想要看』,一個簡單無比,卻時常被遺忘的,關於『書』與『閱讀』的初衷。或許就跟他作品裡的『留白』一樣,像是某種關於平面設計之『零度』的最極微元素。有時候這種最狀似無奇、低調普遍的,才是一切事物的真正原點。」 ——張世倫(藝文評論家) 「『讓作品說話就好。』我所知道的王志弘,對於這本書,所持必然一貫低調態度。不說卻不代表沒得說,他不說遂由我試著說說,至於準確與否,實非所逆睹。畢竟,關於『閱讀』的一切,無非主觀,均屬個人意見耳。但做為一名普通讀者,我實應為王志弘近二十年來為台灣讀者所帶來的某種幸福,向他深深致謝,一如向那些傑出優秀的作家一般。」 ——傅月庵(書話作家、掃葉工房編輯人) 「王志弘極為沉默寡言,那些他平常鮮少開口說的話,大概都藏進這本書裡了。在你閱讀本書時,若能回到當時的時空環境背景,更能精確解讀出每部作品其所存在的不同面向的意義。同時藉由穿透時間,十六年一百部作品的閱讀之旅,或許你也會點頭同意,那每一次不輕易妥協的龜毛、挑剔、堅持,不僅堆疊出一個設計師完整的風格個性樣貌,更代表了台灣出版多年來,從設計師的不同視角所觀看到的風景演變。」 ——黃俊隆(自轉星球文化社長) 「若說誰曾改變台灣一整個時代的設計風景,那就是王志弘。」 ——黃家賢(Andrew Wong)(洋蔥設計(Onion Design Associates)負責人) 「把話這麼說,應該不會是太過分的事:在王志弘出現了之後,台灣書籍的封面與裝幀設計,有了分水嶺式的變化。陸陸續續地設計了幾百本書的封面,你可以知道,這個抵抗不再是勢單力孤,而是具備群眾基礎。他讓每本書產生獨一無二的人性,而且有時精密到這樣的人格像是一組軍隊,沒有破綻。王志弘是一個對很多人來說都格格不入的人,但也因為有他這麼地頑固,我們才比較容易撞破時代的玻璃天花板。」 ——詹偉雄(《數位時代》、《短篇小說》創辦人) 「人,不多話,幾乎是安靜。在那吐霧煞那之間……。十多年來喜愛他的作品,每每超過我自己的作品。」 ——劉開(Liu Kai)(設計人) 「王志弘的每一件作品都能讓我停看許久,它們形式上理性偏執、有時細密複雜地驚人,卻總有與外界完整隔絕的氣質、情感及純粹性。這樣的感覺像是一旦我錯過了當下的畫面,下一秒就得為自己的失去負責,即便這些它們一直都在;他的作品讓人害怕未曾見識,他讓其他的人害怕未能趕上跟天才同一個時代。時間會不斷再版我們曾經讀過的平面設計史,無須任何爭取他必會是未來其中的一個重要名字。」 ——聶永真(設計師) 「他的存在就像是一位設計的修道士,在一條孤寂的路上不斷的去找尋設計的真理與答案。我想,沒有這樣的決心與毅力將自己完全沉放在一個孤寂的環境下,無法達到如此設計的高度。」 ——羅申駿(JL Design創辦人)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