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走到今天?印刷術促成細胞的發現到製冷技術形塑城市樣貌,一段你不知道卻影響人類兩千年的文明發展史 | 拾書所

我們如何走到今天?印刷術促成細胞的發現到製冷技術形塑城市樣貌,一段你不知道卻影響人類兩千年的文明發展史

$ 284 元 原價 360
◆TED演講嘉賓 《紐約時報》暢銷作家 科技界的達爾文剖析文明進程的重量級知識讀物 ◆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美國公共電視頻道PBS聯手製播生活發明大解密紀錄片原著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推崇:傑出的科學作家 ◆《華爾街日報》讚譽:協同創新的關鍵人物 ◆文字流暢易讀,從六項科技進程出發,附有五十幀圖片結合過去歷史事件與今日社會趨勢,具有社會、經濟、地理學等寫作元素。 造就今日世界的科學、發明、意外、天才的精采書寫! 6項科技500年發明史  意外的創意、天才科學家、企業家、全球網路合力打造  一段機器沒說,卻影響你兩千年的跨科際創新史,人類未來發展的關鍵解密 起初為了處理網路大量資料而研發的搜尋功能,最終改變了人際互動的關係; 印刷術改變書本傳播方式,進而促成影響發現生命最小的單位「細胞」; 製冷技術的發明導致人類大規模遷徙、生命誕生的模式! 從發明家愛迪生到冷凍企業家克萊倫斯.伯茲艾,從網際網路之父弗萊德里克.麥金利.瓊斯到冷氣企業龍頭開利,從全球資訊網的發明者提姆.柏納——李到賈伯斯…… 他們究竟打造了什麼樣的現代世界? 人類進入二十世紀以後,在基礎生活發明上,有了重大的技術演進,有趣的是,產品本身的研發者,少有人能預測到他的發明未來將如何為人類所用,又將如何影響人類的文明。 本書從六項科技發明談起,包括玻璃、製冷、聲音、乾淨、時間、光,從跨科際創新角度,講述一段由機器創造的人類歷史。 起初只是為了處理網路上大量資料而研發的搜尋功能,卻影響了新聞報業的衰退;對微生物致病過程的了解,「乾淨」的技術使城市衝破從有人類文明以來的人口上限,鬆動了政治社會界線;「聲音」的研究者恐怕沒人能預料到那些回音會用來追蹤海面下的武器或斷定胎兒性別…… 當我們認為不過是些齒輪與螺絲般的小發明,經由業餘愛好者、發明家、企業家的合作網路,卻打造了今天無窮便利的文明生活,對於人類未來的發展也有關鍵的啟發:低頭看看手中的手機,或許它可是好幾隻蜂鳥振翅後的產物、人類不同學科思想交流、激盪的成果! 【國內學者教師 趨勢專家一致推薦】 王健安/Udn Global 轉角國際、說書Speaking of Books專欄作家 王偲宇/國立員林高中歷史科教師 汪栢年/國立蘭陽女中歷史教師 吳靜吉/政大創造力講座、名譽教授 洪碧霞/高雄市立前鎮高中歷史科教師 涂豐恩/「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創辦人 許全義/台中一中社會科教師 詹宏志/PChome Online董事長 楊士範/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 蔣竹山/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鄭國威/PanSci泛科學總編輯 蕭宇辰/「臺灣吧」、「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共同創辦人 蕭憶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賴以威/數學作家,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 《科學少年》雜誌 「史蒂芬.強森是科技界的達爾文,透過引人深思的觀察心得和深刻見解,帶我們了解高明構想的起源。」 ——華特.艾薩克森(《賈伯斯傳》作者) 「作者的觀點簡單、重要且出現得正是時候:在急速創新的時期裡,由於人們想理解創新,必然免不了喧嘩混亂……強森的著作總是引人入勝,將每個複雜且互不相干的事物納入筆下,把它們的演變講得清楚易懂。」 ——《華盛頓郵報》 「史蒂芬.強森寫了數部以科技創新史為題的出色之作,已成為合力創新說的最有力提倡者之一……強森先生的博學多識,有時令人瞠目結舌。」 ——《華爾街日報》 「這本書讓人如此眼界大開,乃是因為強森能看出人類的進步是龐大的影響網絡所致,而非藉由一發明促成另一發明這種單純的直線連鎖式演變,此書一言以蔽之就是在頌揚人類心智的高妙。」 ——《The Daily Beast》 「史蒂芬.強森是博學多聞之人……跟著他處處透著新奇的思想列車前行,令人無比振奮。他進出多種學科:化學、社會史、地理學,乃至生態系科學,說明為何某些構想使世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洛杉磯時報》 「強森先生,熟諳科學史,第一流的說故事人。」 ——《紐約時報》 「史蒂芬.強森是講述構想之來龍去脈的行家……本書讀來有趣、引人入勝,凡是已把周遭種種神奇事物視為稀鬆平常者,都會眼界大開。」 ——《衛報》 「讓人愛不釋卷……很不簡單的一本書!」 —— CBS This Morning 「請給史蒂芬.強森接連三次的滿場歡呼。在當今的科技革命時代,埋頭探討創新、發明與創造力的作家,絕非只他一人,但說到可讀性,他是箇中翹楚。」 —— 《The Buffalo News》 「本書讀者肯定會驚嘆於人類腦子的厲害,包括強森腦子的厲害,能把這些往往讓人眼花撩亂但影響深遠的一連串演變理得清清楚楚。」 ——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一趟迅速但有趣的時光旅行,帶我們一窺構成當今世界之許多予人舒適生活的東西和科技的來龍去脈。」 ——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本書以引人入勝的筆法,帶人一窺某些基本發明——例如計時工具、可靠的衛生方法、強效冷凍冷藏設施、玻璃製造和原音重現——的演變過程,往往出人意表的過程。」 —— Shelf Awareness 「(強森)以簡練且淺顯的手法談科學和技術,流露出他從探討筆下題材之中得到的具有感染力的樂趣……每一章都充斥著奇怪且令人想一探究竟的環環相扣關係。」 —— Barnes and Noble Review 「本書從『玻璃、製冷、聲音、乾淨、時間與光』這六項主題,挖掘出人類史上,各種充滿驚奇與創意的轉捩點。書中故事顯示,創新發明鮮少是由一位天才獨力完成,眾多前導性觀念、知識與技術累積才是關鍵。更有趣的是,許多發明的後續效應,往往遠超過發明者所能想像,如同發明電話的初衷,根本不是為了讓人類便於溝通。眾多意料之外,最終打造出我們所生活的世界。閱讀本書,想必能為讀者帶來許多具啟發性的刺激。」 ——王健安(udn Global 轉角國際、說書Speaking of Books」專欄作家) 「今日的世界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因為這跟認識自己息息相關。傳統的歷史著作大都強調改變來自某些人物的政策或集體運動下的結果,充滿「人定勝天」的認知模式。但本書將一些「非人類的」器物或概念進行科學性的因果探究,推演出這些器物或概念自己的邏輯,已為人類社會帶來某些革命性轉變的效應。這是很有趣的、跨領域的角度與連結,可以激發學生更多的想像與創意,很適合作為世界史加深加廣的閱讀教材。」 ——洪碧霞(高雄市立前鎮高中歷史科老師) 「往昔歷史的學習與了解,多著重在人物歷史的書寫,麥田出版社此次的新書,卻將視角從物質科技著手,作者在書中藉由六項物件、人工技術或概念(玻璃、製冷、聲音、乾淨、時間、光)來重新詮釋世界史的樣貌,透過文字將這些物質的發明與演進過程,用另一面向呈現出來,確實可以提供世界近現代史的另類解讀。尤其書中的文字內容可視為具有歷史脈絡的科普文本,在現今對於人文科技的閱讀能力之增進確有助益,值得向中學生與愛好歷史的讀者來推薦。」 ——王偲宇(國立員林高中歷史科教師)

Brand Sli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