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美的情詩譯成的小說」
二十世紀全球最佳百大同志小說評選榜首,夢幻再現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瑪斯.曼最佳作品之一
改編電影榮獲坎城影展25週年紀念大獎
「關於我的中篇小說(《魂斷威尼斯》),我不斷從四面八方聽見讚美乃至欽佩之聲。我的作品還從不曾受到如此熱烈而直接的關注——令我高興的是其中也有一針見血的評語。看來我在這篇小說裡圓滿地完成了一點東西——這當然是個幸運的巧合。這一回一切都恰到好處,凝結成純淨的水晶。」
——托瑪斯.曼致友人的信,1913年
思想最深刻者,愛那最生意盎然之物,
深諳世故者,懂得至高完美,
最終,智者依戀美的事物。
——〈蘇格拉底與阿西比亞德斯〉,荷爾德林(德國詩人)
☆
托瑪斯.曼最著名的中篇小說,1912年於德國出版,這是一部充滿唯美主義與衰頹氛圍的故事,描述一個具有同性戀傾向之人「驟然爆發的激情」,藉由此作向佛洛伊德的潛意識相關著作致敬。
阿申巴赫是一位聲譽卓著的文學巨擘,著有許多為人景仰的傑作,他一生辛勤耕耘、孜孜不懈,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文字創作,他的生活建立在規律的寫作上,一字一句投入他對文學的專注與熱誠。然而長年刻苦嚴謹的寫作生涯也讓他感到倦怠,有一天,一名模樣特異的旅人與他的眼神交會,勾起了他對旅遊放鬆的想望,於是展開前往水都威尼斯的度假旅程。
在麗都島的飯店裡,阿申巴赫遇見一位與家人前來度假的波蘭少年,這位少年俊美如希臘雕像,他驚異於少年的美麗和優雅的舉止,深受其吸引,忍不住渴慕他,這份渴慕越演越烈,成為不可能實現的愛情;同時威尼斯瀰漫著一股不安的氣息和傳言,但他為了多看這位美少年一眼,竟不願意離開被瘟疫籠罩的威尼斯,這種氣氛呼應了阿申巴赫內心的祕密,滋長了他的激情;他的理智與瘋狂愛戀在矛盾中共存,使他在心中展開對於這種情感的對話和思考。
阿申巴赫最後喪身在威尼斯,孤獨的死在荒涼海灘上。他的理性、尊嚴與知識,在對美和愛情的情感中被擊潰;阿申巴赫對少年的追求,是一個臨死之人對生命充滿眷戀、對「美」和精神的追求與熱愛的象徵。
托瑪斯.曼在一九二○年寫給卡爾.韋伯(Karl Maria Weber)的信中說,他希望這篇小說被理解為「把世上最美的情詩譯成散文,那首詩的最後一節如此開始:『思想最深刻者,愛那最生意盎然之物。』」(荷爾德林,〈蘇格拉底與阿西比亞德斯〉)
☆
1971年國際名導、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大師維斯康堤將本書拍成同名電影,榮獲坎城影展25週年紀念大獎。片中主角由作家改成作曲家,由英國傳奇演員狄鮑嘉主演,瑞典演員Björn Andrésen 飾演片中讓主角迷戀的少年達秋,當年被譽為「世界第一美少年」(the world"s most beautiful boy),排在歷史上最美的男演員第一名。電影配樂採用馬勒第三號和第五號交響曲,其中第五號交響曲的小慢板,被稱為「電影史上最美的配樂」。英國作曲家布瑞頓曾經將《魂斷威尼斯》改編作歌劇(1973年)。英國BBC廣播電台第三台的Peter Wolf亦曾將之改編為廣播劇(1997年)。
【推薦記錄】
☆我相信,如果一個人無法陷入托瑪斯.曼的小說語言裡,很可能就是屬於全然不適合閱讀或創作小說的讀者……雖然許多讀者或將《魂斷威尼斯》視為同志小說的代表作並沒有錯,但我寧願說它的本質在於,屬於神界的,致命之美的探討。
——吳明益(東華大學華文系副教授)
☆《魂斷威尼斯》無疑是德國文豪托瑪斯.曼寫得最好的一本小說,也是廿世紀最重要的文學作品之一。
——陳玉慧(旅歐作家)
☆這本書以最容易閱讀的方式,呈現出一位偉大的作家以及他的時代。
——Cyril Connolly,英國文學評論家
☆他(托瑪斯.曼)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福克納(美國作家,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托瑪斯.曼的影響「不在於傳習而是對立」。由於沒有人可以跟他平起平坐,所以只能反對他。
——Peter Pütz,德國文學家
☆以某種或多或少天性上的扭曲,留下完美無瑕的純淨。
——《文學評論》雜誌
☆在現代沒有一位作家能以更深的悲觀面對他的老年;沒有人能使他的讀者如此的不沮喪。
——《國際先驅論壇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