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白領的職場漂流:專欄作家化身高年級求職生的臥底觀察〔10週年新版〕 | 拾書所

失業白領的職場漂流:專欄作家化身高年級求職生的臥底觀察〔10週年新版〕

$ 253 元 原價 320
《我在底層的生活》、《失控的正向思考》作者 《時代雜誌》知名專欄作家 ————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 化身高年級求職生 臥底觀察失業白領的求職之路 ★《紐約時報》暢銷書|10週年新版 ★ ▌我預期這項計畫不如我在《我在底層的生活》經歷的工作那麼苛刻, 就體力上來說,實在很容易——不用刷洗,不用提重物,不用連續幾小時東奔西跑。 至於行為舉止,我想像自己可以不用像低薪的藍領勞工那樣, 隨時隨地都要卑躬屈膝與順從,我可以自由地做我自己,並表達自己的意見。 結果,我大錯特錯。 ——芭芭拉.艾倫瑞克Barbara Ehrenreich ▌ 傳統上,冷漠的人們會將藍領階級的處境歸咎於「不明智的抉擇」。 例如:大學沒畢業、經濟不穩定就生小孩,或當初怎沒選個有錢的家庭投胎。 但學經歷耀眼的白領階級,他們的前半生彷彿「什麼事都做對了」。 又為什麼一旦離開職場就再也回不去了? 重新找到一份還過得去的白領工作到底有多難? 強調專業、熱情、高效能、創意……的主流企業文化和職涯訓練顧問, 又是如何一再將白領工作者推入深淵? ※ 長期關注貧窮議題的芭芭拉.艾倫瑞克,繼偽裝成服務生、清潔工、大賣場收銀員報導底層生活後,這次化身高年級求職生深入企業界,臥底探索「白領階級」這個她過去不曾費心關注、而現在正向下流動的族群。 為了體驗白領失業後重新就業的困難,芭芭拉改了名字、捏造履歷,偽裝成處於「過渡時期」的中年婦女,甚至聘請了幾位「職涯教練」協助自己找工作,沒想到第一步就困難重重—— 待業者交流聚會充滿心靈雞湯式的無意義教條;經理人訓練班其實是信仰佈道大會; 職涯教練用《綠野仙蹤》人物布偶替你諮商,而且像吃了興奮劑一樣過嗨; 永遠有做不完的性向測驗,但九型人格測驗和MBTI十六型性格測驗的結果卻完全相反……。 最後,找工作逐漸變成失業者的「正職」,「求職」則成了另一群人的商機。 失業者背負著家庭生計、求職費用的龐大壓力, 最後只得打零工、從事勞動工作,社經地位不斷下墜,永遠無法翻身回到原來的世界。 芭芭拉.艾倫瑞克以幽默詼諧的筆調,犀利而深刻地揭發了社會的殘酷陰暗面,具體呈現白領階級的集體恐懼和無力感。同時也揭示了強調專業、熱情、高效能、創意、向心力……的主流企業文化和職涯訓練顧問,實質上是如何以正面的言語剝削個人價值,將專業人力視為隨時可拋的免洗餐具。 歡迎來到白領階級的慘澹世界。 ▌好評推薦 紀大偉|作家、《同志文學史》作者 胡采蘋|財經新聞主編 盧郁佳|作家 藍佩嘉|台大社會系教授 (依姓氏筆畫排序) 有關資本主義的黑暗面,芭芭拉.艾倫瑞克是我們最頂尖的報導者。——《紐約時報書評》(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一個聰明、尖銳的觀察者……對讀者來說,艾倫瑞克是個傑出、銳利的同伴。——《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 在艾倫瑞克重量級的作品集中,增添又一值得敬佩之作。——《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觸動人心又引人入勝。——《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可與《我在底層的生活》相提並論之作。——《華盛頓郵報》圖書世界版(The Washington Post Book World) 艾倫瑞克是美國文化敏銳的觀察者。——《財富》(Fortune)雜誌 《失業白領的職場漂流》……像是英國記者伊夫林・沃(Evelyn Waugh)寫的小說。故事裡那個言辭犀利的中年社會評論者,宛如化身為諷刺小說主角憨第德(Candide)的伏爾泰,載浮載沉在充滿職涯規劃師、履歷表、人際網絡運作和徵才展的殭屍地帶。——《哈潑》雜誌(Harper's) 充滿洞見……艾倫瑞克以幽默、沉著的語調,訴說那些詭異地驚人的經歷。—— 《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 諷刺、流利、荒謬好笑。——《娛樂週刊》(Entertainment Weekly) 鋒利且單刀直入。——《瓊斯媽媽》(Mother Jones)雜誌 發人省思……今秋最啟發靈光的閱讀。——《魅力》雜誌(Glamour) 生動且扣人心弦。——《異議》(Dissent)雜誌 在整本書裡,幽默和憂傷都緊緊交纏。——《新聞日報》(Newsday) 艾倫瑞克發現了前哨站……而大多數記者根本不會知道他們的存在……即使在大量中產階級的收入資產、失業率等資料裡翻撈,也無法找到她所發現的東西。——《哥倫比亞新聞觀察》(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有著動人的魅力。——《西雅圖時報》(The Seattle Times) (本書)技巧熟練地解析這些職場上的心靈導師是如何運用自我實現的言論、充滿魔力的思考方式,來嚇唬他們的客戶。——《Elle》 充滿敏銳觀察力,或許更讓人驚訝的是,有趣。——《Common Wealth》 有趣到讓人大笑。——《里士滿時訊報》(The Richmond Times-Dispatch) 失業帶來毀滅性的影響,而艾倫瑞克確實地提醒了我們在情緒上付出的代價。——《快速企業》(Fast Company) 艾倫瑞克對目光混沌、行為失序的白種中產階級,有著十分精準的描述。——《美國保守派》(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 艾倫瑞克的評論銳利,且十分具有殺傷力……她成功聚焦在無業、或是無力以穩定經濟來源來撐過巨大變動的陰暗底層社會。——《夏洛特觀察家報》(The Charlotte Observer)

Brand Slider